文/刘雅鸣 史林静
“出重拳 扫黑恶 促稳定 保平安”——刷完一天中最后一条标语后,68岁的马留彬累得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今年一开年,马留彬就忙活起来,随着中央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的开展,乡里有好几百面墙等着他去刷上宣传标语。
马留彬是河南省尉氏县大马乡人。作为大马乡当地人心中“字写得最好的人”,马留彬在乡间地头刷写了近50年的标语。在乡里显眼地方的同一面墙壁上,他曾写了又刷,刷了又写,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每条不同字体不同字号的标语背后,书写的都是时代风云。
行走在中原大地的阡陌乡村,映入眼帘的各式墙面标语常常引人瞩目,成为中国乡村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在中国农村的这面墙上,历史以“墙面标语”这种乡土中国特有的形式,记录着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时刻。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墙头标语的变化,浓缩了时代变迁,见证了社会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庄重的黑体刷下这条标语后,年轻的卜宪升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与这个标语同时期的还有:“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等。
今年60岁的卜宪升也是尉氏县出了名的“写家”,记不清自己是从哪一年开始刷标语,这一刷就没有断过。让他至今记忆深刻的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己刷下那条新标语时的惊奇与欢欣。
1978年深秋的一个晚上,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安徽凤阳县东部小岗村一个茅草房内,18位农民冒险在一份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春雷唤醒了中国农村大地。卜宪升回忆说,夏收后的一天,他提着涂料桶,在很多村的后墙上,刷写“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标语时,村民们争相围观。
自那以后,农村各地的墙面上,以往铺天盖地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之类的政治口号逐渐被崭新的标语覆盖,以发展经济、发展教育、计划生育、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纷纷上墙。
其中,计划生育标语成为人们的集体记忆。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提倡一胎、控制二胎、杜绝三胎”等标语长时期、不间断地强力宣传,这些标语在墙上存留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写得最多啦。”这是几位农民“写家”的共同感受。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先后刷了30多年了。”62岁的刘占国以前是尉氏县洧川镇文化馆馆长,写得一手好字。在他的印象中,关于计划生育的标语也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20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严格,部分农村地区一度出现了一些看起来很吓人的标语。好在,这些过激的口号很快就得到了纠偏。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被改成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更文明更人性化的标语。如今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开,“一个太少 两个正好”“一对夫妻准生俩娃 一个养爹一个养妈”等鼓励二孩生育的标语随处可见。
墙面计生标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变迁。“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色,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都大大改变了。”刘占国说,农村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也淡了。
“标语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政治语言的浓缩,是站在墙上的历史,农民群众正是通过这些宣传标语感受当时的政治氛围。”尉氏县委副书记郎军立说。
除了计划生育,农村墙头标语更多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个具体体现。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建设新村镇 发展新产业 培育新农民”,这些被马留彬刷在村口最显眼位置的标语,无一不成为历史的记录。其中,为倡导改善农村道路、发展经济,“要致富 先修路”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口号。
河南省尉氏县大马乡人马留彬刷写墙面标语近50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股股惠农政策的春风吹进乡村。“农民种地、政府贴钱”等标语口号也被刷上了墙,深入人心。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与美丽乡村、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政策有关的标语纷纷上了农村的大小墙面。马留彬说,即使到现在,农村“这面墙”还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宣传传播方式。
不久前,“环境靠大家 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这些标语被马留彬刷到尉氏县大马乡小马村公路边的墙上、群众的房前屋后。近年来,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广大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农村生态环境和从前相比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留彬所在的尉氏县也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市场化服务,为农村统一配备大型分类垃圾桶、地理环保桶、环境巡查车等设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卜宪升则刷了不少和脱贫攻坚相关的标语,而且格外突出。“‘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扶贫路上,不落一人’这些个标语都是斗大字体,离一二里地都能看得到。”卜宪升说,“标语能让群众明白脱贫不能等靠要,自力更生最光荣。”
在他看来,在当前全面打响的扶贫攻坚战中,这些标语起到的是一种教化人心、营造氛围的作用。
“咱老百姓大都很朴实,国家政策倡导什么、弘扬什么,这些自然而然也会成为引领农村风气的风向标。”郎军立说。
最开始是农村民办教师,后来做了乡镇电影放映员,此后又去了乡镇司法所工作,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自幼喜爱书法的马留彬唯一没有丢下的就是下乡刷墙头标语。
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村老汉平常不爱说话,但一提到写字嗓门就打开了。“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他很骄傲地宣称,整个大马乡的墙都是他的,哪些墙能刷,哪些不能刷,能刷几个字他都门儿清。
“在墙上写的字叫美术字,和书法不一样,书法讲章法,美术字讲统一,多笔收,少笔放,四边靠墙向里让。”马留彬边说边比划。由于常年在墙上写字,很多颜料都渗到了指尖里,原本鲜艳的红颜料也因为长时间累积变成了黑红色。
被记者看得有些不好意思,马留彬搓着手说:“干我们这一行的都这样,洗都洗不掉。”
在同样做过电影放映员的刘占国看来,一件沾满颜料的衣服也是农村刷标语人的标配。“经常写字的,家里没有一件衣服是囫囵干净的,再小心都不行。”刘占国说,写字的时候顾不了这么多,一心只想把字刷好。
“直接提笔上墙,不打草稿不画线,一次成,要是顾这顾那就写不成了。”刘占国说,像他们这几个老“写家”,“黑体、仿宋、隶书、楷体字体都能写,不是我们说大话,国家级书法家很多,敢上墙的还真不多。”
而在农村刷标语还有个特别的体验,通常会有不少人围观,人围得越多,写得越提劲。
这些“写家”还有一个习惯:出门在外不看风景先看墙。“看到好的字先记下来,看他们怎么写的。”马留彬说,看到不好看的、写得不齐整的,恨不得把它们都涂掉重写。
“政策宣传标语一般是白墙红字,公检法的是白底蓝字,美丽乡村的是白底绿字,这个可不能错,错了就不好看了。”马留彬说,这也是乡村刷墙人长年总结的经验。
最近一两个月,马留彬一口气刷了200多条标语,全都是关于“扫黑除恶”的。
“大马乡有60多个村,每个村都得保证有两三条,清一色白底蓝色黑体字,看着庄重,这是中央定的大事。”马留彬指着大马乡西王村一排刚刷过的墙说,这些墙紧邻着主干道,过往的人比较多,是重点区域。
“都是老百姓自己的院墙,刷之前跟他们打声招呼,说来刷个标语,大家都很支持。”马留彬说,刷了50年了,还没有碰到哪一家不让刷的。
哪些能刷哪些不能刷,这些“写家”心里都很有数:“有些不符合中央政策、违背公序良俗的给多少钱也不能刷。”卜宪升说。
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能在农村刷标语的,大都是有乡村教师背景的文化人,不光字要写得好,还得要真喜好这个,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觉悟高人品好的农村“明白人”。
40年来,与改革开放进程一样风云变幻的,还有农村这面墙。
“以前墙上都是政策宣传标语,差不多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开始出现广告。”卜宪升回忆说,“最初是一些饲料、种子、肥料等农资广告。”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商业广告涌进农村市场,图文并茂的广告宣传语成为农村墙面的一大亮点。
“XX冰箱 家电下乡”“老乡见老乡,购物去XX”“国产汽车买XX 皮实耐用又不贵”“车险买XX 修车不垫钱”……农村公路两侧只要有房屋的,墙上大半都绘有广告,从各类农资到家用电器、医疗服务、汽车房子、互联网等,只要是农民生产生活有需要的,都可以在墙上找到。
“最开始是太阳能、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一些家用电器,最近几年汽车、房子的广告越来越多了。”马留彬说,尤其是农村淘宝,现在基本上村村都有,这说明咱农民群众有能力消费,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有关统计称,农村墙体广告的占比中,农资类广告从2011年的76%陡降至8%以下,汽车类广告从2011年的3%升至20%以上,电商类广告从无到有,如今已经超过40%。
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些农村“写家”挣钱机会和门路也大大增多。“以前一条标语10块钱,现在最多的时候一个字100块。”马留彬说,现在每年光写字就有六七万元收入,远远超过退休工资。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也让他们面临挑战,其中喷绘的发展,多少让这些靠笔吃饭的老人感到一些压力。“各色各样的墙体喷绘越来越多,但书法和喷绘是两回事,喷绘再漂亮也取代不了我们这些写字的。”马留彬说。
塑造农村这面墙的除了市场经济的力量,还有新时代农民向善向美的朴素追求。传统道德和乡风文明的提倡,让农村这面墙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字”也不再是农村墙头的唯一元素,一幅幅手绘画让农村墙头逐渐变得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农村这面墙以百姓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地继续履行使命。
在河南汝州的大小村庄,一幅幅漂亮的山水画,一条条富含哲理、明白实在的谚语、政策解读在乡间村头装扮着农村墙体;河南兰考农村,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要内容,建成了由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孝道公约和健康养生等板块组成的文化墙。
“现在咱们老百姓再也不信那些大话、狠话的标语了。”刷了50多年标语的河南内乡县齐保东老人对墙头标语的变化深有感触。
还有不少地区的农村采取图画、诗词、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经典国学、道德文化等内容“搬到”了墙上。
“日子越过越美,农村这面墙也越来越好看,有墙的地方就有政府在,老百姓喜欢看,看了心里有底儿。”齐保东说。
墙面标语的宣传效果究竟怎样?一句话不无道理:农村刷墙,天天可见,你无法拒绝。在信息传播手段日趋多样的今天,作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墙面标语仍将活在我们的视线中,持续见证每个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