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袁树青 文/本刊记者 王中山 通讯员 黄卫民
编者按: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在地理中国的城市版图里,漯河是一座因“吃”而闻名的城市,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90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在这里种植粳稻、驯养动物、酿造美酒,昭示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与饮食文明的万古奇缘。
从农耕文明时代的风味小吃,到工业文明时代的“漯河制造”,历史赋予这座中国食品名城新的使命。今天,漯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研发基地和食品加工业集聚地,越来越多的“漯河制造”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美国,漯河“卫龙辣条”荣登奢侈食品榜,成为网红;在老挝川圹省的丰沙湾景区,带有“漯河制造”标签的饮料摆上了货柜; 在香港,来自漯河的肉制品占全港总供给的1/4;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的商店里,漯河小吃随处可见;在信阳大别山的老林中、在安阳太行山的大峡谷里,大部分超市中的零食和小吃不少都产自漯河……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乐章,在不懈奋斗中奏响。
“食品产业是漯河的支柱产业,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着力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共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多次强调。
他说:“一要完善体系,逐步形成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全产业链条,靠完善的产业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推动升级,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等,引导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更换新设备、使用新工艺,推动全市食品产业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三要弥补短板,大力促进烟、酒等高税赋产品和豆腐、宠物食品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的发展;四要打造品牌,推进精品制造、品牌制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品位和消费者认同度。”
美食不在远方,就在通往漯河的路上。让世界爱上“漯河味道”,站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将给出怎样的答案?今年6月,记者深入漯河,通过展现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盛况,一幅漯河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
中共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前左一)调研食品工业发展情况 (王庆建/摄)
今年盛会更出彩
每年的5月,空气中弥漫着“漯河味道”,来自天南地北的万名客商云集漯河,就是为了一个“吃”字,为了感受“舌尖上的漯河”。一年一度的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以下简称“食博会”),像精彩的电视连续剧,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大厨房里的“漯河故事”。
年年办盛会,今年更出彩。在食博会前夕,漯河举办了首届“龙行中原”河南省全民龙舟大赛暨漯河龙舟公开赛和2018中国漯河“雪霁花海杯”全国汽车场地越野公开赛,上演速度与激情,为食博会预热加油。
梦盼佳期,相约沙澧。2018年 5月16日至18日,花如海,人如潮,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在漯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弹指一挥十六载,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伴随着漯河食品产业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成熟,今年,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食博会首次全面实现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提高了开放性和专业化水平,激发了新的活力。”在开幕式现场,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尚进的讲话,赢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他说:“本届食博会共吸引了全国22个省、区、市和法国、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等25个境外展团的868家企业参展;200余名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知名企业高管,以及上万名投资商、采购商汇聚漯河,共谋合作发展,参展企业层次为历届最高。”
本届食博会特装展占比达到67%,基本实现了“一展一景”,展品种类达5万多种,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本届食博会上首次亮相。首次设置漯河形象展区,用乘风破浪的轮船形象展示中国食品名城的魅力和特色,吸引众多来宾驻足关注。
市场化运营也实现了“开门红”,3天展期内,入场参观人数达16万人次。共签订贸易采购合同总金额403.65亿元,比上届食博会增长15.2%;达成投资项目50个,投资总额221.5亿元。
市场化改革力度最大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展会实效,2017年8月,漯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进行市场化改革运营。经过公开选比、专家评审等环节,北京京展佳会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成为本届食博会的执行承办单位,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组委会身份转变为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综合服务协调委员会,和京展公司以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努力把食博会办成符合市场规律、促进产业融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知名专业展会,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虽不是最早的,但力度是最大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评价这次改革。
“从原来由政府主导一下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漯河食博会在全国算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先例。”中国会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永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今年漯河食博会的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漯河有多年来办食博会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漯河要继续坚持走符合会展运作规律的专业化、市场化道路,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办出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有影响的食博会。”
本届食博会规划展览面积4.5万平方米,共设国际标准展位2300个。早在今年3月中旬就已销售一空,较预计进度提前一个月,展位销3售达到“一位难求”,彰显出市场化改革、专业化运作的魅力。
市场化、专业化之外,电子化也是中国(漯河)食博会一直坚持的办会方针。据介绍,今年,漯河市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食博会”的内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推动“线下食博”和“线上食博”相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博会”,汇聚行业发展新动能。
国际化程度高
本届食博会承接“一带一路”,加纳、贝宁等15个国家驻华使节到会;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丹麦、墨西哥、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台湾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企业参展,折合标准展位120个。
马来西亚是本届食博会首设的主宾国,他们用两个展位展示多种独具特色的食品,不仅有闻名世界的白咖啡,还有燕窝、榴莲干等。
“我们把30%的马来西亚特色产品带到了食博会上,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把这些特色产品介绍给中国人民。也希望漯河人民到马来西亚看看,实现合作共赢。”中国马来西亚商会副会长罗维坚这样告诉记者。
伊朗和德商贸公司的展位上摆放着很多精致的小碟子,记者询问后得知,这种类似于中国搪瓷制品的器皿是独具伊朗民族特色的珐琅彩制品,既可以当装饰品,也能盛放食物,并且完全是手工打造,非常精致。同时,伊朗的藏红花、玫瑰精油、手工织毯等特色展品应有尽有。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食博会,希望能在食博会上找到合作伙伴,把更多具有伊朗特色的产品推荐给中国人民。”和德商贸公司董事长孟和德的话语铿锵有力。
此外,巴基斯坦、菲律宾、斯洛伐克等10个国家的企业利用开幕式主席台进行产品推介;联合国食品采购说明暨大型采购会,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分别进行政策解读和采购说明,不仅国际化程度高,而且产业指导性更强。
多项活动具有“风向标”意义
具有引领我国食品产业走向“风向标”意义的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发布会,在本届食博会上举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工信部、海关总署、食药监总局、科技部有关司局领导首次出席并共同发布2018一季度暨2017年度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食品产业相关政策、2017年度食品行业进出口贸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的进展与挑战、食品领域科技发展布局,以及2017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指数,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尚进(前右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存正(前左一)陪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前中)在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巡馆(华明宇/摄)
漯河市情说明暨项目签约仪式、《贾湖遗址》邮票首发式、中国(漯河)食品机械产业创新论坛、2018阿里巴巴中西部大区第三届外贸新丝路跨境电商峰会、2018中国(漯河)食品营销创新峰会等活动,让今年的食博会更具别样风采。
漯河市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自2003年以来,以食为媒,发挥优势,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食博会。十六年来,食博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不仅推动了食品产业和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成为漯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靓丽名片,成为全国食品行业展会中规模较大、人气最旺、影响力最大的食品展会,更成为引领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方向的标志性展会和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让漯河这座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叫响世界。
食博盛会,让漯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目前,漯河市共入驻15家世界500强企业、18家国内500强企业、50多家行业龙头和知名品牌企业,引进外资额的六成以上来自食品企业。2017年,漯河市实际利用境外资金9亿美元,居全省第五;出口总值完成46.9亿元,增长31%,增幅居全省第二。今年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同比增长60.8%,居全省第一。
以食为媒,漯河早已和世界融为一体。今天的食博会不仅搭起了一个全球食品贸易展销的大舞台,也成为引领我国食品产业走向的风向标。舌尖上的漯河正以国际化、多元化的产业格局,缔造着“国人大厨房”里的缤纷盛宴。
食博会期间,举行《贾湖遗址》邮票首发式 (华明宇/摄)
借力打牌打出“国际范儿 ”
借助展会的影响,漯河本土企业快速崛起,走向世界。2013年9月,双汇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完成合并交易,创下中美史上最大并购案,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猪肉食品企业,并跨入世界500强;中大生物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色素供应商;路得生物成为国内领先的秸秆全元素综合利用企业……
借助食博盛会的影响力,漯河本土中小企业借梯登高、借力打牌,乘势而上,迅速崛起,“自由战士”品牌服饰就是一个精彩案例。
食博会刚过,漯河又迎来了“自由战士纵横一带一路 中非CA16国商务峰会暨合作签约仪式”。
“very good!”“I want buy it。”“I like Chinese!I like Luohe!”6月14日上午,在漯河举行的“自由战士纵横一带一路 中非CA16国商务峰会暨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几位非洲国家驻华使节如此表达着对“自由战士”品牌服饰的喜爱和对漯河的热爱。
当天上午,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授予河南省泓泽服饰有限公司(自由战士)“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援非指定采购单位”匾牌;16个非洲国家与河南省泓泽服饰有限公司(自由战士)签订了服装、鞋类等产品的长期合作供货协议;河南省泓泽服饰有限公司(自由战士)与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签订了“中非友好自由战士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漯河味道”真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立于2004年的漯河市全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乳饮料、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系列饮料为一体的现代民营企业,借力食博盛会,现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拥有年产值5000多万元,拥有4条无菌饮料生产线。产品从最初单一的酸奶且只有两种,发展到了现在的乳品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四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范围也从当时的周边城市,辐射到全国各地。
“每年的食博会都能把我们的新产品很快推向市场,并且能认识很多新客户,招引不少全国代理商。”公司总经理宁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 2016年,为参与国际竞争,我们高薪聘请国际知名高级工程师,成功研制出了高端‘果粒+牛奶’果粒奶系列产品,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现在我们正努力把公司品牌‘味益纯’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知名品牌。”
与此同时,南街村、北徐、小帅才、贾湖酒业等一大批漯河本土企业,像“自由战士”“全汇食品”一样,借助食博会东风,快速蓬勃发展,成为食品名城的中坚力量。
优质环境为“舌尖上的漯河”奠定 “绿色底色”
初夏的清晨,天气放晴,沙澧公园月弯荷塘,满眼青翠,风拂过,一粒粒露珠在荷叶里就像珍珠在玉盘里滚动,晶莹剔透。粉的、白的、红的荷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引来游人拍照。放眼远望,玉带缓流,清澈见底,树木婆娑,绿草如茵,莺啼雁鸣,细赏不尽,似身处仙境,不由心旷神怡,游于物外。
“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这是当今漯河的真实写照。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漯河是唯一两条河流穿城而过的城市。沙河、澧河在市区交汇,清流映碧的澧河常年保持着极为稀少的国家二类水质标准,滋养着生生不息的子民。
2007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为目标,紧紧围绕“河”字绘蓝图,依托“水”字做文章,高标准推进沙澧河开发建设,形成了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凭借“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的生态环境,漯河先后摘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桂冠。
迷人的生态环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让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7000多家食品企业把根深深地扎在了漯河,不断刷新着食品制造业传奇的新篇章。上千种食品也带着沙澧河水的甘甜几乎走进了全国的每一个家庭,并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全球饮料业霸主可口可乐公司经不住沙澧河水的诱惑,斥资9个亿在距离郑州生产基地只有90公里的漯河建起了中国最大的瓶装厂。沙澧河水改变了他们不在一个省设两个生产基地的布局惯例。
同为世界500强的嘉吉公司闻风而至,厂址就在一墙之隔,一根管道穿墙而过,嘉吉的糖浆直接输送到可口可乐的生产线上;华电集团入驻后,很快引来了河南双建管桩隔墙落户,又是一根管道把华电的热气送到河南双建管桩的生产车间……类似的集聚故事,在漯河不断上演。
在大力打造碧水蓝天的“硬”环境的同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佳软环境,全力推动漯河食品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实施重点项目代理责任制、重点企业服务制、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驻企特派员制度,成立由市委常委挂帅的“持续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合力团”,助力食品产业发展。2017年共抽调306名干部,组建企业服务团105个,帮扶企业125家,解决各类问题430个。与此同时,在全市开展“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年活动”,实行调查发现、研究方案、整治处理、建立机制、总结规律“五步工作法”,确保重点项目快建设、快完工、快投产。
软硬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漯河很快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业集聚地。2016年,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全国首家“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肉类内陆口岸,是中部内陆地区唯一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可满足每天1200吨、每年40多万吨的肉类查验业务。
“自由战士纵横一带一路 中非CA16国商务峰会暨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高文/摄)
中非CA16国商务峰会嘉宾合影留念
今天,这座城市拥有4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食品企业213家,形成了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装材料、食品机械六大产业链,实现了食品工业的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等四大食品企业群体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中流砥柱”。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2类食品行业中,漯河就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152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7%;实现增加值331.8亿元,同比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近“半壁江山”,达4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1.6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2%,占全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六分之一。
把“创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世界第一;日产休闲食品3500吨,全国第一;年加工饮料330万吨,全省第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单品产销量全国第一……提起漯河食品,一连串的“第一”令人羡慕不已。无数“第一”的背后,是漯河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根辣条来自于卫龙,而卫龙辣条的诞生,则来自于对传统小吃的改良与创新。
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小山村的刘卫平,毕业后到南方打工,经过几年的打拼,1999年,刚满20岁的刘卫平辞掉相对稳定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内陆特区漯河市创业。从只有几名员工、几台机器的简陋条件开始,刘卫平敢于摸索创新,研制出了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的辣味休闲食品——蛋白肉。由于经验不足、管控不严,一年到头,还亏损不少。
他的创业梦想受到了亲朋的质疑,但刘卫平没有轻言放弃,他坚信休闲食品的消费前景非常宽广,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懈的坚持,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机。2001年的一天,刘卫平在漯河的街边小摊上发现了一个叫“牛筋面”的小吃,深受当地居民的喜欢。刘卫平灵机一动:市场上的麻辣食品都是以豆粉为原料,如果改用面粉来生产麻辣食品,会不会有更好的口感与味道呢?
正是由于这次的“灵机一动”,勇于创新的刘卫平研制出了以面粉为主原料的辣味新产品——“卫龙辣条”。十几年来的辛勤耕耘,从6包面做到2000吨,从名不见经传的小食品成为红遍中国、风靡全球的“世界名吃”,至今仍是“辣条界”的典范。
刘卫平始终把“创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他创办的企业——漯河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早期每年推出一至两个新产品,随着产品创新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每年都有10多个新品种问世。针对青少年的个性需求,不断研发时尚化、概念新、营养健康、口味独特的方便休闲食品。2016年,企业投资5亿元新上了豆制品、魔芋制品、调味面制品、辣味休闲食品、休闲蔬菜等项目。2017年,企业又投资1亿元引进国内领先的自动摆料机、自动包装线、检测及实验仪器等,对已有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卫龙”辣条爆红线上线下,走俏国际市场。
如今,被外界誉为“电商网红”的卫龙食品先后入驻天猫、淘宝、苏宁易购、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电商网络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1/4多。2018年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税收1.65亿元,品牌影响力辐射到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跻身天猫休闲食品销售前十名,是全市食品行业当之无愧的年度销售收入增速之冠。
今天,创新之风已吹遍沙澧大地,像平平食品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漯河俯拾即是。
联泰公司创新生产工艺,研发生产出小公举冷涂层蛋糕和巴厘岛虾肉片虾条,大受市场欢迎;源隆生物科技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让玉米秸秆、玉米芯、花生壳可转化为功能性低聚木糖……
在双汇,一头猪能被分解成260多个产品。目前该公司拥有10个专业技术中心和海外研发机构,每年推出的新产品销量占总销量的10%以上。在今年的食博会上,双汇集团共展出美式、西式、中式、休闲、餐饮食材和电商渠道六大类300多种产品,以馋嘴肉块、寻海记、小时代、Q奇幻等为代表的休闲产品,以“鸿运当头”“卤福斋”为代表的中式工业化产品,以极菲牛排、菠萝肉串、双汇猪排等为代表的餐饮食材产品等获得了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联泰集团与江南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合作,先后引进100多位人才进行新产品研发,自主研发实用新型专利30多件,每年至少推出3到5个新品,品种总数达到280多个。
为增强创新能力,漯河市加大食品研发力度。全市食品行业拥有2个“国”字号食品检测机构,2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研发基地,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研发新品种上千个,成为国内领先的食品研发基地。
为鼓励企业创新,漯河市在食品行业中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191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
在业态创新上,漯河市大力实施“互联网+食品”专项行动。借鉴联泰食品打造“河南省智能制造试点车间”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不断增加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等手段使用率。
双汇集团与京东生鲜联手推出“筷乐亿家”电商平台、在天猫上线官方旗舰店,顺应了线上线下火爆销售的大势,并积极筹建全国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双汇商城;南街村集团的“北京方便面”网上持续热销,不少人直呼“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坚持创新引领,漯河市食品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产品由传统食品向精深加工食品、绿色功能食品、保健品等高端化发展,产业由食品制造向食品辅料、食品包装、食品机械等全产业链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及食品与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开启食品安全新时代
2017年8月17日上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随风飘荡的彩旗以及红彤彤的拱门,把漯河迎宾馆装扮得格外喜庆。
河南倍佳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中国首家食品级润滑油(脂)国际双认证新闻发布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倍佳科技,经历十年攻关,卧薪尝胆,今日一鸣惊人,终获殊荣。今天,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济济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幸福时刻。”伴随着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农村金融时报》总编刘海法的开场白,中国·漯河食品级润滑油(脂)新闻发布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会议宣布:河南倍佳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佳科技)研发建成国内第一条食品级润滑油(脂)全自动生产线,5种润滑产品获得美国全球公众健康和安全组织(NSF)的H1和ISO21469双认证,是我国第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食品级润滑油并通过国际权威双认证的企业,是世界上第17家也是亚洲唯一获得美国NSF双认证的生产企业。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美国、欧洲西方等发达国家,从收割机到面粉机,再到一整套的食品机械加工,法律明确规定都必须使用食品级润滑油,而生产食品级润滑油(脂)技术一直以来都被国外所垄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安心、放心。
2014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纪台第二中学小学部,由于食堂馒头机含有矿物油的机油泄漏到面粉中,导致57名学生食物中毒;2015年,国内某品牌豆浆机生产企业由于未采用食品级润滑油,存在工业润滑油外漏污染食品的风险,从而造成产品被召回……大量的事实、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控。
2017年漯河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人口约占世界的1/5之多,还是农业大国和食品生产消费大国,特别是河南,被称为是中国的粮仓、国人的厨房。由于中国不能生产食品级润滑油(脂),需求全靠进口,价格更是比普通工业润滑油(脂)高很多。为了节约成本,再加上中国从法律层面上还没有硬性规定,导致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还是用工业润滑油(脂)代替整个润滑过程。目前仅有双汇、嘉吉、统一等大型食品企业采用了食品级润滑油(脂),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舌尖上的安全,时代在呼唤,中国必须有自己品牌的食品级润滑油(脂),并尽快推广使用!
“从今天开始,中国已经告别了没有食品级润滑油(脂)的时代,可以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并有了自己的品牌。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健全完善了食品产业链条,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新时代。”倍佳科技总经理胡纪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舌尖上的漯河”上了一把“安全锁”
对漯河来说,食品安全就是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事关全市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事关全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因此,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夯实基础,用最严格的监管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用最严厉的处罚严惩违法犯罪行为,用最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质量检验检测、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的标准化监管体系。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了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站点,形成了市、县、企业、市场四个层次的食品安全网络体系。
执法人员深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全市共发布农业地方标准66个,参与制订、修订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拥有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8个、示范乡镇12个、养殖小区93个、规模养殖场户2万多个,无公害农业标准化覆盖率、生猪规模养殖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经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种养基地228个,国家级认证的农畜产品91种,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和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设立诚信红黑榜,努力形成人人关注、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浓厚氛围。
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公安局食品安全犯罪侦查支队,为维护食品企业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深化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确立了以中央、市两级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生猪屠宰、批发、零售、消费“四环节”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为支撑,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管理为重点的建设目标,逐步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截至目前,已先后投入资金4256.5万元,为消费者的菜篮子上了一道“安全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漯河市连续5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食品安全先进城市”和“食品安全优秀城市”,成为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漯河味道,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它不仅仅是一份可以咀嚼的美味,更是留在味觉里的岁月记忆。越来越浓,化也化不开,一不留神就夹裹着记忆扑面而来,风尘仆仆却鲜活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