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培
【摘要】众所周知近几年的美术高考考题多样化。不再限制于单纯的对模特的写生,默写、创作逐渐形成主流,也多出现带有特定身份信息的考题,由此可见较好的抓住人的体貌特征才能在程式化的考卷中脱颖而出,那么怎样才能较好的抓住人的体貌特征?其中不可不提到最重要的最直观的“形”这一因素。
【关键词】形 外形 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18-02
我们在识别其他人的时候,会在头脑中形成对其的认知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通过对对象的观察、接触、气味、声音等多种因素来还原其过往的认知形象,其中最为直观的有两点:第一人的面貌特征即人的脸型及五官外形的特点,第二人的体形特征即人整体外形的特点。那么在美术写生及创作中怎观察及运用形呢,形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通过两点直观因素来进行分析。
因素一:人的脸型及五官外形的特点
1.怎样观察形
2017年上映的《心理罪》电影,其中有一段情节是通过目击者的描述警察手绘出犯罪嫌疑人的基本面貌,从而来辅助抓捕犯罪嫌疑人,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刑侦画像师。模拟画像是一种很古老的刑侦手段,其源远流长,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古代抓逃犯,便会张贴告示,并附上逃犯的肖像画。那时的描绘完全没有收到西方绘画因素的影响,画面都是线条来描绘,缺乏人体解剖知识,以及光阴的渲染只是单纯的线条围成的图形,但仍然能够体现其的面目基本特征,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美术高考中,特别是头像写生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观察形,把模特的面部特征在头脑中用线围成形状形成剪影从而抓住模特最直观的特点,在我国元朝王铎所著的《写象秘诀》中谈到画人像的方法,他把人的脸型归纳为八种类型,谓之“八格”,即,田、由、国、用、目、甲、风、申,这种观察方式一直沿用至今,那么,有人会提出疑问,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直有形体不分家一说,怎么可以只单纯的提炼形,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形体形体,形在体前,在观察这一阶段只有较好的观察形,才能把体即框架结构准确的建构进去,做到真正的形体不分家。
2.怎样表现形
大家都知道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品种,其中肖像漫画即是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杰出的人物,使他们的特征更加突出,性格更加明朗,从而加强一种亲近感。“一个敏捷的漫画家,仅仅通过精心选择出的几笔,便能把一个人的形象画得活灵活现。”[1]那么这种“精心的选择”便是指准确把握住客观对象的外形特征进而夸大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张力和画面趣味性,在我们美术高考的考试范围,虽然没有漫画的夸张幅度大,但是适度的夸张会使你的卷纸在众多千篇一律的试卷中脱颖而出,能够吸引评卷老师的注意,增强画面效果,有效的提高卷面分数。
以上说了形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观察、怎样表现,那么形的差异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呢?下面通过另一个直观因素进行分析。
因素二:人整体外形的特点
1.男女的外形差异
两性由于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成的天然体型差异是由于骨架的尺寸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同造成的。跟胖瘦无关跟发育有关。自然态的男性躯干在第二性征上表现为宽肩窄臀、肌肉发达,而自然态的女性躯干在第二性征上呈现出与男性完全相反的鲜明特征,即宽臀削肩、脂肪丰富。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学生的卷纸经常出现阳刚之美的女性及阴柔之美的男性,因此我们在写生及创作中要明确观察及创作的对象,头脑中要明确男女体型差异的一般规律,才能不至于偏离试卷要求。
2.身材的外形差异及情感的共鸣
身材的形体差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人是胖是瘦还是中等身材,在身高相同,性别相同的情况下,体重的巨大差异,外形会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方面的差异主要决定于人的脂肪细胞和体积。胖和瘦给人的视觉感官是不同的,且不光是视觉,情感上也会有触动,就像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官是强烈的,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彩。象征热情、性感、权威,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的印象。胖人给人的感受趋向于憨厚、性感、诚实、安全感。瘦人给人的感觉趋向于精干、病弱、弱小有时也会给人一种狡猾、奸诈的印象。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也会主观或潜意识的运用身材外形的差异的进行创作。因此在平时的写生特别是在速写的创作中,描绘对象的选材上至关重要,符合场景中的且夸张的身形特点,更能引发阅卷者的情感共鳴,增强画面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使你在众多的考卷当中脱颖而出。
以上通过一些例子简述了怎样观察“形”,怎表现“形”以及形的差异性规律,当然对于形的理解以及运用比起论述的这些要广阔得多也全面得多,我只是单方面把一些表面的东西进行了提炼,目的是希望,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忽略形的重要性,不要把最简单易懂的运用手法,因一些程式化的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对于现今学习美术的同学来说,要具备三个方面,一要有开阔的眼界,二要有发散的思维,三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对于一些问题要有宏观的立足点,只有这样不论你在写生还是创作中你的眼界和思维都要比其他人更加开阔,作品才更有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