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扎克尔
【摘 要】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精准脱贫的政策,是新时期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条件,也是党中央针对贫困地区作出的重要决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根据当地需要,寻找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的方法,尽快实现小康社会。本文将就精准脱贫的几点问题,阐述解决办法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精准脱贫;问题;建议;全面小康
一、精准脱贫问题研究
(一)贫困地区内生力量薄弱
我国贫困人口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基础弱,并且由于地处偏僻地区所以思想意识落后。贫困地处青年勞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当地缺乏发展必要的强壮劳动力和先进劳动技能,地区内老年人缺乏发展意识和创新能。
(二)致富途径较难开发
贫困村大多处在山区或自然资源先天不足的地方,不便利的交通状况减少与地区外的交流,阻碍当地居民对新事物的了解和使用。长期处于这种生活条件限制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和眼界范围,当地居民很难利用新生事物或者本地特色来寻求致富途径。
(三)地区保障不够深入
从目前的情况看,贫困地区居民患病比例较高,贫困家庭中大多有需要治病但是没有医疗保险的成员。地区医疗保险不深入,导致贫困地区群众有病没钱治、有病不敢治,最终小病拖成大病,家中贫困家庭负担。
(四)返贫发生率高
运动式的脱贫行动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十分显著地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问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仍然恶劣,缺乏脱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旦遭遇灾害、事故等意外情况,贫困地区极易容易出现返贫现象。
(五)干部“带不动”和贫困户“跟不上”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干部没有深入到一线,实际考察当地难处和致富路径,导致精准脱贫工作脱离群众和当地特色,用一种“超然”的脱贫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肯定起不到带头作用。其次,有关部门干部在落实脱贫工作时,忽略提升贫困地区居民思想教育水平,很多贫困人员对脱贫概念还很模糊,不具备坚定的脱贫信念和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最终导致脱贫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精准脱贫策略研究
(一)跟随党建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是精准脱贫的政治保证,贫困地区在进行脱贫工作时,也要注意,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树立党建意识,形成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工作“共赢”效果。切实发挥地方政党委的领导作用,深入一线发现党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立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治领导创新基层党建创新,实现精准脱贫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要加强基层干部的选拔系统,不止要提拔具有高知识、高修养、高文华的干部,还要提拔吃苦耐劳、有干劲、能吃苦的干部,特别是要注意党建干部的“双带”能力,在基层建立一支能打好脱贫攻坚的精英干部团队。其次要积极落实“党建富民强村”和“支部比项目、党员带民富项目,大力在贫困地区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协调企业投资合作、开发旅游业、提高当地服务类项目收入等方式,鼓励当地村委干部和村民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二)发挥产业带头作用
精准脱贫工作一定要结合当地优势和特色,从生态中寻求产业优势,引进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以本地生态为基础,采用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经济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当中,贫困地区可以发展畜牧业、林园业、种植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引进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热情的贫困地区人才回到家乡帮助建设,既产生大量的工作机会,又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充分发挥人才才,形成“先富带后富,共奔致富路”的良性循环。
三、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典型,带头示范,解决内在动力不足
精准脱贫工作的第一步应该先树立积极、主动、创新意识,扶贫先扶“志”,着重力量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观念,打破传统、被动的“等靠要”思想,尽快设立典型案例和带头人,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在正确的党建思想下走向致富道路。当地相关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贫困地区一线,挖掘当地深挖帮扶典型的同时要发掘贫特色产业、了解居民实际情况的同时,发现脱贫典型,并对其事迹进行广泛传播,从精神上给贫困地区人民树立典型,营造健康的致创业社会氛围。
(二)发挥产业扶贫作用,增强经济结构稳定性
首先,要充分考察当地资源特色和贫困群众的创业、经营能力和脱贫目标,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扶贫项目,鼓励贫困群众发展经济园林业、果蔬种植业、养殖畜牧业新型产业,帮助特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认证,树立品牌观念,打造当地知名优质产品。其次,引进和改造“公司+基地+农户”结构模式,建成规模系统化、股份分红制等经营方式,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农劳动力参加新型产业经营中。最后,建设完备的地区物流系统,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能够在贫困村中建立物流服务集散管理中心,将电子商务和当地特色相结合,利用线上消费途径加快贫困地区产品进城的速度,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产品营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吸引一批熟悉贫苦地区情况、熟知扶贫政策、擅于产品营销的电子商业管理者,鼓励电子商业企业与贫困地区结成互助关系,相互促进发展,实现共同致富的脱贫目标。
(三)解决住房安全建设工作,实现安居乐业并重
住房安全是精准脱贫工作的内在基础,就新出台的《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的内容规定,要坚持把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归入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发展的框架致中国,将区域整体发展与产业结构发展、新农村建设有机集合起来,鼓励在贫困地区引入公租房、商品房、廉租房等住房补贴形式,既解决了当地居民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又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安居和乐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解决居民住房安全的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出台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工作的优惠政策,例如开展家政、厨师、保姆等技工职业培训,树立服务产业意识,支持当地企业优先雇用住房搬迁人员,实现“挪穷窝”与“换穷业”双管齐下、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和脱贫同时进行。
(四)提升外部引领动力,形成地方脱贫的组织保障
发挥干部的主体地位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干部政治思想培训以及专业能力培训强度。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专业素质是脱贫工作质量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干部,才能保证贫困地区群众、产业能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顺利改革创新,领导贫困群众形成股份分红和务工所得的“双重”收入,以实现共同致富的目的。提升作为外部引领动力的干部专业素质,就要强化地区基层党委的组织能力,安排干部驻村蹲点,使用各级领导包、帮、干的实践方式,在精准脱贫工作一线帮助能力较弱的村委组织增强力量,为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总结
精准脱贫工作是党中央近几年提出的有关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的政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国贫困地区特点、分布,贫困群众情况、需求经过细致考察后所提出的一项利国惠民的政策,精准脱贫政策从意识建设、住房安全、劳动保障、干部能力等多个方面对贫困地区进行改革和创新,涵盖了贫困群众生活需要的多个方面。特别要注意的是,脱贫扶贫工作一定要有“精准度”的进行,将专项项目更准确的落实到贫困居民身上,特别是相关的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务一定要使用在贫困群众身上。还要注意的是,某些地区为了搞“面子工程”挪用政府资金去建设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这种大跨步做法不仅不能惠民还会伤,所以政府相关监察部门也要做好脱贫工作审查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全一.如何在精准脱贫中实现公证精准脱贫——以四川公证扶贫实践为例[J].中国公证,2018(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