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霞
创业对于陈阳而言是一个被动的选择。
在这之前,“名校复旦毕业的精英”“百万年薪投行金饭碗”——她身上的标签已经足够满足一位20多岁的女性立足社会需要的所有虚荣心。
除此之外,按她的话说,自己性格中带有的狭隘和不接地气,对创业而言并非利处。如果要创业,要放弃现有的体面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未来有太多未知和不确定性。
但在2012年,陈阳还是选择了“下海”,成为YHOUSE联合创始人,这都要归结于既是陈阳的老公,同时也是YHOUSE创始人的王亮不遗余力的鼓动。
王亮是一名连续创业者,读书期间曾和大学同学做过校园陌生人交友平台Seekren,也做过匡威的校园代理;毕业后王亮选择步入社会工作,之后又开始继续自己的创业生涯。
在消费升级概念还未出现时,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个风口,在未来是大势,看准这个方向便不顾一切一头扎了进来。
“我创业纯属是帮老公的忙。那时候公司刚刚起步,需要对外谈国际品牌合作、谈活动,于是我就过来了。”陈阳说。
成立于2013年4月的YHOUSE,总部位于上海,起步阶段主要业务是做线下精英消费社群,借鉴的是英国伦敦的消费俱乐部Soho House,运用的也并非互联网模式。
2013年陈阳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来到公司时,发现王亮之前描绘的宏伟赛道,即成为针对“Y一代”(指出生于1980年-1990年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中国版Soho House”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从投行精英转变为一家初创公司的掌舵人,她却并没有迎来事业巅峰,反而踩到了一家“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能踩到的所有的坑。
陈阳刚进公司就和王亮分歧不断。
首先是赛道的分歧。
依照王亮当时的设想,整个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精英消费社群领域还没有其他创业项目,并且目标人群规模庞大,是一条空白的赛道;但是在陈阳看来,事实却并非王亮所预料的那样。
“可能因为早期我们的社群成员大部分都是企业家、企业家二代或者银行家,大家都把我们当成富人俱乐部,但对于这个标签我内心是抗拒的,而且我也不大喜欢社交,不喜欢混圈子。”
其次是创业的时机。
“2013年互联网创业的关键词是‘屌丝为王,要做精英社群领域的创业,冷启动非常艰难,几乎没人相信这是一个独立的赛道。”
陈阳回忆道,有次王亮在某媒体活动演讲时,和一位后来成为好朋友的著名投资人就这个观点争论了很久,这恰恰从侧面证明了创投圈对这个赛道并不看好。
经过讨论,公司把用户人群定位为中高端白领、城市小资人群等群体,为他们提供精品餐饮团购等有关吃喝玩乐的服务。但是在上海,要在該领域创业,环境欠佳,前景也并不乐观。
再则是创业土壤堪比“在火星上挖矿”。
上海的创业环境与北京完全不同,北京节奏紧凑,上海却相对安逸,这就给组建团队带来了异常大的困难。
因为YHOUSE的核心业务转变成了消费升级领域的吃喝玩乐,招的员工必然要是对生活品质有高追求及独到见解的人。
矛盾的是,真正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并不会来初创公司“受苦”。
屡屡受挫的陈阳为了留住自己相中的应聘者开始转变策略——约应聘者一起吃饭聊天,找到彼此的共鸣点。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给公司招到了一批人。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大多数员工都是刚毕业的菜鸟,对相关业务没有经验;陈阳和王亮同样没经验:大菜鸟带着小菜鸟,业务推进得并不顺利。
而“踩坑之行”也才刚刚开始。
除了赛道焦虑、招不到人、业务遇阻,不停的烧钱也让属于风险厌恶型的陈阳和颇具冒险精神的王亮每天都处于“战争”中。
“公司一直没融资,投入却近千万,而且还放弃了投行的金饭碗,如果不是因为是夫妻,我们关系估计早就决裂了。”陈阳如是评价当时两人的状态。
争吵无济于事,为了让公司生存下去,拥有金融背景的陈阳开始着手准备融资事宜。
这于陈阳而言,同样是个挑战。在投行时她主要负责二级市场相关业务,对创投圈的理解完全就是“小白”的水平和层次,甚至连BP(商业计划书)究竟是什么、怎么做BP都不知道。
于是她采取了最原始的办法,去百度搜索如何做BP,然后明白了要在BP主标题上提炼亮点,比如“消费升级”、“精品团购”、O to O都要出现。
当时,团购市场在经历了“千团大战”的洗礼后逐步趋于理性,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期待团购鼻祖Groupon创造的高利润神话能在中国得到复制。YHOUSE创始团队同样希望能在该领域分得一杯羹,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当时依然是“得屌丝得天下”的时代。
“我做的BP主要讲的是消费升级和中高端用户,大部分投资人听了三分钟就基本听不下去了。”“听不懂”是陈阳从投资人那里得到的最多的反馈,而且大多数投资人觉得YHOUSE当时主打的精品餐饮、玩乐团购以及消费升级的“风口”还不成熟,商业模式并不清晰。
转机来自他们与赛富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的相遇。
“你们的目标消费者绝对不止现在的1000万人,未来是几个亿的新中产白领。”阎焱见陈阳、王亮第一面时这样表示,这句话给了两人信心和鼓舞。
阎焱后来对媒体表示,之所以不到10分钟就决定投资YHOUSE,是因为除了创始团队本身有实力,YHOUSE所在的赛道也足够长,为中高端年轻人改变其现有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移动的内容导购平台。
虽然融资开始步入正途,但是市场环境却在发生新的变化,团队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商业模式。
“当时有一大拨O to O公司死在沙滩上。大家以为团购就是电商,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电商流量的转化率均值在3%左右,而团购则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乘以0.1,转化漏斗会更小。而如果没有转化,精品团购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价值可言。”陈阳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于是公司的创始团队决定开始寻求转型,并且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不能再干团购”了。
陈阳发现,公司在团购业务中为用户开辟的论坛版块吸引了一大批时尚潮人,这些人时常在YHOUSE上分享与吃喝玩乐相关的内容,相关攻略内容经过YHOUSE的二次编辑后,成为其他用户在消费做决策时参考的重要依据。
看到这个机会点后,团队开始尝试做城市消费社区及内容,结果一发不可收。如今,YHOUSE平台上有活跃潮人博主超过6万名,有关吃喝玩乐的攻略内容超过600万篇,仅与北京地区吃喝玩乐相关的内容就达36万篇。
而另一方面,YHOUSE也开始着手做B端本地生活服務商严选。
目前入驻平台的精品商家,产品均需经过YHOUSE的包装、认证,并以YHOUSE的品牌对外提供服务。
现在平台上有8000多家精品咖啡、餐厅、酒店加入了由YHOUSE进行认证的商家联盟,消费者注册成为YHOUSE会员后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活动。
而随着业务模式的逐步清晰,公司进入快跑期,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三轮过亿元融资。
2018年,距离陈阳成为一名创业者已经有五年时间,但是她认为自己现在才开始慢慢进入状态,回顾过往创业的点点滴滴,其实就是不停的“否定与自我否定”以及刷新自我认知的过程。
但是无可否认,她发现自己也产生了重大改变:虚荣心不那么重了,对表面上的光鲜看得没有那么重了,融资结束后也不会像第一次拿到融资时那么得意忘形了;现在,她会更专注于商业价值本身以及它所蕴含的底层逻辑。
“创始人的‘天花板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我和王亮一直在努力突破自己。现在考虑所有的事情都会努力接近一个指标,就是北极星指标。”
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是Facebook制胜的秘密。之所以会有这个指标,是企业希望在纷繁的产品世界里,能够运用这个指标来照耀团队走到终点,杀出重围。而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
陈阳越来越感受到这个指标的重要性。“有了这个指标之后,任何事情都可以拆解入这个指标。”无论是在业务上遇到阻碍,还是不被外界的人看好,陈阳都以北极星指标去考量,而后进行下一步的决断。
谈及创业对她的影响,她说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不停琢磨事情的本质。而在性格层面,今年34岁的陈阳坦言,她正在努力让自己的性格平和起来,不要那么有攻击性,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她表示自己在商业上没什么大的野心,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理性,而老公王亮自身所具有的冒险精神和魄力恰好补足了她的这个短板。
对于公司接下来的节奏和布局,陈阳向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透露,她希望能够探索出从内容到服务、从服务到消费金融的完整链条,并在消费升级赛道上深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