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辉,刘明,支婷婷
(1.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河北 定州 073000;2.定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定州 073000)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生率高,主要指患者出现骤然性、未知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导致单侧或者双侧听力减弱,部分患者可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1-2]。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临床上主要应用营养神经、微循环改善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3]。我院就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在突发性耳聋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取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巴曲酶治疗,实验组予以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信息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上,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予以巴曲酶治疗,取巴曲酶注射液10BU+生理盐水(5%)500mL静注,结合患者病情对药物剂量进行加减,滴注时间为1h,隔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10d。巴曲酶产自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31074。
实验组患者联合巴曲酶以及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巴曲酶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在耳后筛区鼓膜下取甲泼尼龙40mg进行注射,隔天1次,持续治疗3次。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对凝血功能进行监测,若凝血功能异常则停止治疗。
(1)治愈:患者治疗后受损频率听阈基本恢复正常;(2)显效:患者治疗后受损频率听阈显著改善,改善幅度在30dB以上;(3)有效:患者治疗后受损频率听阈改善,改善幅度为15~30dB;(4)无效:患者治疗后受损频率听阈改善不明显,改善幅度在15dB以下。
同时观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时间(EE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浆粘度(PV),上述指标应用血液粘度计、流式细胞仪以及电泳仪予以检测。
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源软件(版本: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
实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理想,HCT、EEP、ESR以及PV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HCT(%) EEP(s) ERP(mm/h) PV(mp·s)实验组 35 治疗前 38.3±1.2351.2±11.628.8±2.72.5±0.6治疗后 25.2±1.1293.2±12.615.6±1.91.3±0.1对照组 35 治疗前 38.2±1.2350.2±11.728.7±1.92.4±0.6治疗后 32.2±1.9326.5±11.022.0±1.11.8±1.1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异常、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存在联系。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予以微循环改善、抗凝溶栓、血液粘稠度下降、营养神经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4-5]。
巴曲酶是一种常见的蛋白酶,主要提取自大洞蝮蛇蛇毒,具有溶血栓以及微循环改善的效果,其可抑制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内耳血流障碍[6];巴曲酶还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对血管痉挛改善以及内耳微循环有积极意义,预防耳蜗毛细胞变性坏死;巴曲酶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的产生[7];同时对白细胞活化有抑制效果,可消除水肿,对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以及供氧有强化效果,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8]。
甲泼尼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其可对炎性介质有抑制作用,可降低炎性反应,对内耳免疫反应状态有改善效果。甲泼尼龙还能降低内耳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溶酶体膜恢复稳定。同时药物可使内皮一氧化氮酶活性增加,使局部血流以及微循环得到改善[9-10]。
我院研究得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理想,HCT、EEP、ESR以及PV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联合巴曲酶以及甲泼尼龙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血液流变学,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