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柱 丁芸 舒松
心力衰竭通常指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能力的下降,心排血量难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注缺乏,引起肺部循环系统或体循环瘀血症状。冠心病、高血压是该病的主要诱因。因此,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是预防该病发展及恶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药物干预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5.17±4.5)岁。病程(2.5±1.1)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4.87±4.6)岁。病程(2.8±1.3)年。排除恶性肿瘤及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口服,5mg/次,1次/d,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剂量,药物反应较好者增加剂量10mg,最高剂量可达20~50mg。治疗周期为1个疗程,共4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后检测各项生化指标,24h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0min内检测NT-proBNP,并使用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分析。准确记录心率变异值,指定一位医师独立使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行超声心电图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改变情况、射血分数等。
1.4 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著:症状、体征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1]。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快速房颤、血肌酐、贫血、高尿酸血症及NT-proBNP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logistic回归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状况比较 见表3、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快,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心肌缺血、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冠心病、肾衰竭等疾病和药物服用密切相关。缪培智等[2]认为,预防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及继发性感染是避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途径。万又平[3]认为,快速房颤亦为一种显著危险因素。其能引发房室发生同步性丧失及心房机械被动收缩,降低心输出量,使心室充盈程度不足。另外,有学者认为房颤常伴随快速心室率,使心动周期大幅缩短,导致患者心脏舒张期发生异常[4]。本资料表明,房颤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概率是无房颤的1.874倍,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房颤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相关研究发现,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还与贫血存在一定相关性[5],其能导致肾脏疾病、铁含量流失、营养缺乏等问题,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有加重作用,还可能引发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黄和胜[6]认为全面系统地分析其诱发因素有重要作用。有学者强调,对接受过双联抗血小板医治的冠心病患者,由于其出血的风险较高,应提升对该类型患者的检测力度,防止大面积出血[7]。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显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还与血肌酐的水平呈正相关。此外,肾功能不全同样是引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NT-proBNP已经成为检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有效指标,有利于患者后期的针对性治疗及身体恢复,这与本资料结果基本一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甚至在休息状态下,严重者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症状。同时,由于体液潴留,临床多见腿部及腹部水肿,运动耐量逐步降低。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为严重呼吸障碍、持续性咳嗽及心率异常加速等,如治疗方案不当,极易加重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为联合使用利尿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并辅助使用地高辛,进一步调节患者的心率及其它不良症状。临床上也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重度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神经体液拮抗剂,卡维地洛具备抗氧化特点及非选择性β阻滞、α阻滞特性[8]。其通过血管的扩展能力有效减少外界的阻力,使用β阻滞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表达进行抑制。能使血浆肾素的活性表达降低,降低液体潴留发生的概率。口服卡维地洛片易吸收,一般约1h即可到达最大血清浓度。与食物共同服用,卡维地洛吸收相对减慢,但对其生物利用程度影响较小,还能降低导致立位低血压的风险[9]。卡维地洛片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尤其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对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作用明显。其降压速度迅速,药效持续时间长,治疗效果明显[10]。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左室舒张末内径及收缩末内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射血分数明显提升,且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