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治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作出了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的重要批示。这是对百万石油大军极大的鞭策和鼓励,是对中国石油人砥砺奋进思想和行为的高度概括。石油精神标志着时代对中国石油工业的认可,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成熟。回顾石油工业发展的历程,始终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
1944年5月25日,毛泽东同志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1956年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说“搞石油艰苦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1964年,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
两个世纪,不同时代,党的领导人对石油工业的指示,都突出的是“苦”字,期盼的是“埋头苦干”“革命加拼命”“苦干实干”“三老四严”。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石油工人的理解和信任。在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石油人不负重望,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艰苦奋斗,以坚强的移力,使中国石油工业挤身于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
苦难的时代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进行大规模侵略。7月29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11月12日上海失陷。一向依赖进口石油产品的国民经济,由于日本帝国的侵略和封锁,断绝了这个重要战略物资——“洋油”的来源。
怎么办?战事紧急,时不我待。面对一滴油一滴血的残酷战局,唯一的办法是开发国内石油资源。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危难时刻,这一任务自然而然地压在了当时薄弱的中国石油工作者身上。那时,中国只有陕西延长和甘肃玉门两个能生产石油的地方。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建设了延长石油厂,玉门油矿还有待勘探开发。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地质学者翁文灏拜访周恩来,商量调用延长顿钻支持玉门钻探一事。周恩来听后当即答应,并说这是支援抗战的大事,开发大后方石油,我们一定全力支持,翁先生尽管放心,可以尽快派人去拆运。1938年8月,资源委员会人员到陕北后,边区政府和八路军后勤部给予了全力的配合。从井架到钻具一一配齐,使钻机具备了到玉门就可安装开钻的条件。搬运时,由于钻机离公路较远,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动当地老百姓,用人力把钻机搬到路边再装上汽车。1938年10月,八路军总部派13辆汽车,将延长油矿两部钻机运抵咸阳上火车,于同年12月运到玉门,如期、如时、如数完成了钻机的搬迁和安装工作。
1939年玉门生产原油359吨,1940—1945年期间,玉门6年生产原油22.5万吨。这些原油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等成品油料,设法运往重庆和各抗日前线。玉门距重庆4700多公里,当时这些路段没有铁路,全靠汽车拉运,先后动用汽车540多辆,有些复杂路段还用了马车和骆驼运送。为了安全,沿途设了4个大的转运站和几十个小的转运站。从1942年11月起,为了节约油料,他们把兰州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运到涪江、嘉陵江边,让汽车把油拉到四川广元后装桶,再用羊皮筏子从江上把桶装成品油送到重庆。这样汽车少跑900多公里,既经济又安全,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两台钻机支援玉门后,延长油矿工人和技术人员大搞内部挖潜,修旧利废,努力恢复老井生产,提高油田产量。他们用缴获的日军炮筒、旧钢材,制土法炼油工具和井下工具,解决了好多生产难题。为了向前方运油,在缺少铁质油桶的情况下,工人们就用柳条编制篓子,里面裱糊上纸,纸上涂上桐油、猪油,再装上成品油、石蜡运往前线和边区各地。抗战期间,石油工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努力生产,支援前线。据统计,抗战期间,延长石油厂生产原油3155吨,炼制汽油163﹒94吨,煤油1512吨,还生产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蜡烛5760箱、蜡片3﹒98吨以及凡士林等石油产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4年的抗战,使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中国的石油人也在战争中经受了考验。团结起来,一致抗敌,努力生产,支援前线,是当时最具有凝聚力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艰苦的地方
天然石油多出在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的地方。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就地处嘉峪关外,背靠祁连山,面向戈壁滩,海拔2400—2700米,四周荒芜一片,一向有“风吹沙子石头跑,一年四季穿棉袄”之说。我在玉门油矿工作了26年,没见过男的穿背心,没见过女人穿裙子,小孩不知道什么叫夏天。玉门是一个四季不分明的地方,祁连山的雪峰终年不化,石油河的水流出峡谷就被戈壁滩的沙石吸干了。这里有“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的美称,担负着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和出石油、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的“三大四出”重任,先后支援全国新区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10万人之多。著名诗人李季写的:“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诗篇,就是赞扬玉门人对全國石油工业的贡献。
1955年,柴达木石油会战拉开帷幕,3000多名玉门人西进,翻过当金山进入青海境内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差的油田,处在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三山环抱之中,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左右,盆地内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油田所在的冷湖地区年降雨量只有12.9毫米,一年到头基本不见雨雪。而柴达木的年蒸发量却是2000—3000毫米,最高可达到3700毫米,是世界上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里寸草不生。为了调节气候和增添室内绿色,职工家里普遍养花,这些花都是从内地带进来的,有种名叫倒挂金钟和绣球的花适应高原气候,在这里长势最好。在盆地里长大的小孩,自小只认识倒挂金钟和绣球花。有个6岁的小孩,父母带他回老家探亲,到了敦煌县城看到树,惊奇地说,这里的倒挂金钟和绣球花长得这么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参加甘青藏(甘肃、青海、西藏)石油会战,第一次来到柴达木盆地,发现这里遍地是盐。有些远看是水的湖泊,走到跟前是盐湖。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盐湖。柴达木盆地有些路段就是盐路,我曾见过养路工用盐铺路。这里缺水,所有施工用水,生活用水,都要到数百公里以外的水源去拉。这里的风很大,有一次刮11级大风,全战区工人不能出工,学生不能上学,食堂不能做饭,所有商店食品脱销。大风把盐湖的水刮起淹了岸边的3个钻井队,井队的车出不去,外面的车进不来。情急之下,领导决定向住地部队求救,先把人救出来。有一个地震队职工住的帐篷宿舍,被大风卷走,指挥部派车把全队人接回招待所住宿。那一天,在野外行驶的汽车蓝色车牌都被飞砂打成了白色,比锉刀打磨得还光滑,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飞砂走石。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中国的石油工人“革命加拼命”,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三下三上搞勘探开发,终于战胜了这中国地图上曾标着“无人区”的柴达木盆地。目前,这里成为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
就在20世纪的同一时期,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是个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在1956—1957年的两年时间内,玉门油田先后派出约1.2万名职工,浩浩荡荡一路西行,成为建设克拉玛依的主力军。有一首歌叫《克拉玛依之歌》。这首歌真实地记录了克拉玛依的变化。现实的克拉玛依比歌词还要美。现在的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1958年,中国找石油的重点东移。1959年9月26日,在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境内的松基3井,喷出了强大的工业油流,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它预示一个重大的信息——大庆油田的发现。这里是标准的东北大平原,地域条件比西北大戈壁滩好多了。可是冬季的冷比西北利害多了,夏天的蚊子比戈壁滩多多了,在野外作业不戴防蚊帽是无法工作的。
随后在海上和海边发现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1976年,我到海洋公司4号平台调研,看到工人们在小小的平台上,天天面对大海上班下班,我能想象到他们生活的枯燥。在4号平台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干菜。一位管生活的同志讲,淡水、蔬菜、肉类都是要陆上后勤部门送的,一旦遇到海风、暴雨,送料的船来不了,或来了因风大靠不了钻井平台就得原路返回。这时,看着生活船离去,有些年轻人急得落泪。他说,船上必须存干菜,他们曾经连续吃过一周的黄豆煮粉条。一位平台钻工说,在这里白天脚下是海水,眼前是海水,夜里睡觉身下是海水,刮起风来耳边响的还是海水,心里总有一个不可明言的恐惧。每年回家上了陆地,才真正感受到“脚踏实地”的坦然。
在海滩钻井也是很苦的。1986年我所在的钻井公司在渤海湾打了10年井。10年里,钻工们饱尝了滩涂钻探的酸甜苦辣。夏天酷暑难忍,雨季泥泞难行,冬季的寒风使石油人饱受煎熬。1992年9 月1日,一次暴风雨引起海潮,正在渤海湾滩涂工作的9个钻井队500多名职工瞬间被海潮包围,井场的设备,生活区的住房以及和生活区、井场、柏油公路相连的人工修筑的临时土路,全浸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有6 位钻井工人在与海潮搏斗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一位钻工风趣地说,不知是老天和石油人作对,还是石油人得罪了上帝神仙,怎么石油都出在苦地方,不是荒山就是戈壁,不是茫茫草原就是泥泞海滩,再不然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深处。中国石油人不怨天、不怨地,不信鬼、不信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凭着爱国情怀,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斗出了石油精神,斗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今天。
革命加拼命地工作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起来即苦又难。苦在石油多在地域、环境、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难在石油都储藏在地下岩石中。浅层的有几十米,深层的有几千米。人们常说找油难,其实把油完全采出来也难。玉门油田就是个深浅油层皆有油的油田,产量从最高峰的年产140多万吨开始年年递减,如今开采80年了,仍有年产原油50万吨的生产能力。时至今日,没听说世界上哪个油田把油采得干干净净的。
石油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工厂。一线生产的主要单位都在野外。地震队、钻井队、采油队、井下作业队都逐油而动,逐油而居。他们一年四季在野外工作,风吹日晒,餐风宿露,有时还要涉足无人区,命运注定他们一年到头住帐篷。现在条件好了,有的野外队住上了列车式样的铁皮房。
地震队是寻找石油的地球物理勘探队伍,是找油先遣队。20世纪80年代初,甘青藏石油会战时我在会战总部工作,我们的物探队整天工作在海拔3000多米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队的施工地段是雅丹地貌,丘陵孤墩,遍布沙滩,高低不平。大地寸草不生,赤日炎炎,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物探工人每天在沙滩挖坑、放线放炮、搞测线,步行10多公里。天天早出晚归,工作10多个小时。有一天中午,一个队施工中因放炮震动,距离炮点百米外的一个蘑菇状石墩顶滑落,造成人员伤亡。电台通知后,我们几个人立即赶往工地,为了节省时间,半道向一位养路工询问捷径,他说你们要去的那里是无人区,没有道路。无奈,我们沿着工程车压的车轮胎印赶往工地,到了事故现场已是夕陽西下。6位遇难同志的遗体已送回基地,事故现场衣物鞋袜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工地上有好几个工人的手脚裹着白沙布,队长脚上也包着厚厚的沙布。听说他们是在抢救遇难者时用手扒石块扒裂了指甲,抢险时被石块刺破了脚。看完现场,了解了情况,我们和队干部交换意见,当天晚上开了一个简短的安抚人心会。那天晚上,我睡在遇难同志的床上,事故现场的惨境,使我彻夜难眠。
物探是为钻井做先期工作的,钻井是依据物探提供的资料进行钻探打井。1986年,我在钻井公司工作,整天和钻机打交道。新井一旦开钻,钻井工人就不分冬夏,黑天白天,风雨无阻,24小时连续工作。中国工人阶级的楷模——铁人王进喜就是钻井工出身。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王进喜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在东北零下30多度的隆冬,他身穿老羊皮袄,在工地上连班加点地干活,以石油人豪迈的气概写下了 “北风当电扇, 大雪当炒面, 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的诗句。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忘我的工作感动得当地村民称赞他是“铁人”。在这千古荒原上,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带动了百万石油大军为油而战。
1964年,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毛泽东主席:“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泽东主席引用了王进喜两句诗进行回答,说:“我国东北新开发个大油田,有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一发言,世界就有人受不了。”铁人王进喜的诗句,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那战天斗地的创业期,这句话多么富有震撼力。
钻井是采油的先期工程,一口油井的生产情况、油井寿命的长短,就看采油工的管理水平了。采油工不像物探和钻井那样群体作战,采油工作有些地方就是一人一岗,独立作战。中国传统文化上有個词叫“慎独”。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采油工每班要巡井检查,不论在平原还是山区,天天如此,班班如此。大庆石油人以“三老四严”的态度,总结了“四个一样”的自我管理法,即:在干工作中,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方法在采油战线推广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大提高了油井管理水平。
采油工程上还有一个又苦、又累、又脏的工种叫井下作业工,也叫修井工。人们风趣地称,采油工是油井的护士,修井工是油井的大夫。油井一旦不出油,修井工就得检查和维护修理。油井若要搞增产措施,或搞新工艺如压裂、酸化、打捞落物等,修井工都要上井施工,这些工作都是带油作业。20世纪70年代,“七0油田”搞会战,我被派到那里搞井下作业工作。那里有个女子井下作业队,她们很勇敢,起下油管、遇到井喷毫不退缩,任暴雨般的原油灌满全身,仍站在井口坚持作业,人们把她们这种工作态度叫做“顶喷干”精神。女孩爱美、爱干净是天性,我常看到她们用汽油洗衣服,有的还洗沾了原油的头发。在夺油会战年月,女性和男人一样,都在奋不顾身地拼命工作。
大庆石油会战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纪元。把“会战”这个词引入石油勘探开发,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一大特色,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石油工业上的继承和发扬。
20世纪50—80年代,石油工业部的主要领导都是军人出身。他们按军人的要求管理队伍,所以石油队伍是半军事化的。大庆石油会战就是在特殊的年代、在艰苦的地方进行的一场石油勘探开发大练兵、大阅兵。全国各油田奉命参战的石油健儿云集东北大地,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向大地开战,向荒原要油。那场大会战先后涌现出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他们是“苦干实干”的典范,是“三老四严”的实践者、发明者和创造者。他们以革命加拼命的英勇行为铸就了石油精神。
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甩掉了石油落后的帽子,实现了石油自给。中国石油人为国争了光,为民争了气。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显示了中国的石油魂、民族魂。
今天,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时刻,在全国人民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撸起袖子大干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这是对百万石油人的信任,是对百万石油人的莫大鼓舞,我们作为石油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