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不微”与运用之“威”、普及之“危”

2018-07-17 09:21陈声华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摘要: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在农村初中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可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载体、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手段、补充课外知识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村教师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农村语文教学微课空间之“不微”、微课运用之“威”、微课普及之“危”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课空间之“不微”;运用之“威”;普及之“危”

经过十多年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实践,我校语文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引导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反思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率、有效突破重难点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还是存在不同的短板。因此,教学是一种多元复杂的活动,不仅要有教育方针、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心理理论的指导,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来实现教育优化。

一、 农村语文教学微课空间之“不微”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构思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它的灵魂是“微”:教学内容小,时间简短,切题迅速,收尾快捷。而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若能使用微课如锦上添花,独具魅力,必将受到欢迎。因此微课在语文教学中有其存在的巨大空间,所以微课又“不微”。

(一) 新课改语文教学模式的需要。我校实行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新课改教学模式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预习,这一环节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放在课外,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依标查阅资料;可农村的孩子条件不够,往往会出现无资料可查,影响了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 农村教师知识更新的需要。互联网信息大时代的到来,人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知识更新如此之快,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在改变,身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 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学生接触网络、熟悉网络、热爱网络,已下自成蹊,逼着我们教师去思考怎样发挥网络的优势用于教学,宜疏不宜堵……

二、 农村语文教学微课运用之“威”

在高级晋升培训学习网络课程时,我了解到“微课”的奇异功效,并经过多次的一线授课实践,尝到了语文教学使用“微课”进行授课的甜头,兴奋不已,也收获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 解决预习瓶颈,促进自主学习。我校实行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先学后教的形式,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但这种方式的不足是学生在课外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滑。微课的介入运用,犹如枯木逢春,恰使该问题迎刃而解。在设计和制作语文微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打破语文课本的框框,打通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生动形象地呈现语文课预习所需要的信息图像,为学生的预习开山铺路,释疑解难,促其养成随时随地自主预习的习惯。

例:多次教學中布置学生预习《范进中举》,都有好几个学生提到类似的问题“为何胡屠夫提的是猪大肠而不是别的?在当今的市场上猪大肠卖得还较贵,还是登堂入室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呢?”

为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笔者编辑了一个能接近反映当时社会穷困潦倒的特景缩写:大街上到处都是满脸沧桑的老人,鞋子补了又补;面黄肌瘦的小孩,快要饿死;衣衫褴褛的妇女,蓬头垢面,模糊得不成样子;街市生意惨淡,顾客稀少,门前冷落……面对微课的此情此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体验中;再去阅读课文胡屠夫说的“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在当时食不果腹的社会里,猪大肠肯定是猪身上最便宜的东西,写胡屠夫提大肠去看女婿,最能表现出其嫌贫爱富、惜钱如命、世态炎凉的特点。

因此把微课和新课改教学模式紧密相结合,有助于自主预习中尽情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使学生在思考中碰撞出火花,踢开预习路上的绊脚石,锻炼自主预习能力。

(二) 突破重点难点,激活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的跨越、年龄的代沟,学生缺乏语文作品的类似生活阅历,加上综合分析、理解感悟能力不强,会出现教师授课时重点、难点不好掌握;也会存在课堂沉默、教师报报答案、或自问自答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时教师就需要拓展延伸资料,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来尝试突破,其中若有微课的及时介入,以其直观易懂、图文并茂的穿插、形象生动的特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就可以借助微课来讲解“望父买橘”这个片段,理解作者如何利用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1. 观微课,触心灵。先让学生观看其父辈为自己无私付出的场景,父亲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场面,父亲在田间脸朝黄土背朝天等等画面的微课。再来观看分析课文中父亲买橘子的微课(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直观形象地看父亲买橘的过程和动作,栩栩传神,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触动心灵。

2. 引问题,促思考。父亲在遭遇家庭一系列变故之下,为何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为我做这样一件危险而又艰难的事情?

3. 论要点,助品味。让学生小组讨论,抓住重点,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爬上对面的月台的艰难,从而根据片段的动作和细节描写,真切地品味到父爱虽无言,父爱却如山。

4. 忆微课,悟真情。微课具有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当教师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重难点掌握不好时,就可通过微课回放,再次回忆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为此,微课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程度来决定视频快慢、暂停或反复,直到看懂为止;不懂得做记号,或提出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激发兴趣灵感,打开写作思路。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微课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微课演示能够在课堂上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将学生的心理感应触发出来,使他们如临其境,心听其声,将学生的感知、写作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加大信息量,弥补“生活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起到较好的抛砖引玉效果。

例如,一次写以“爱”为主题单元的习作时,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创作欲望,我事先下载制作了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的微课视频:表达灾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画面。躺在废墟中血肉模糊的百姓,那惊恐失魄的孩子,千千万万担惊受怕的群众,善良的人们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千方百计地传递着人间真情,温馨爱心。学生们看到这些熟悉感人的镜头,顿时感慨万千,这里面很多都是他们在电视上曾经见过的,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一边展示微课,一边唤起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发挥想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经过扎实的反复“观看——回忆——口头交流——写作——修改”的过程,学生这次习作写得十分精彩。

因此,运用微课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进行联想想象,会大大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

三、 农村语文教学微课普及之“危”

在农村运用适当的微課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万里长征才刚走第一步”,与城市相比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农村要真正利用微课还真是“路漫漫其修远矣”,主要表现在:

(一) 微课运用能力的欠缺。我们语文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想用些微课,可苦于电脑使用能力差,制作微课受到人手不足、技术设备不足的限制。

(二) 微课技术培训的缺失。农村教师只能在晋级和常规培训中学些微课知识,严重缺乏微课专题培训。

(三) 农村网络硬件的滞后。受经济条件限制,学生家里缺乏语文学习的基本设备,即使老师有微课资源也没办法被充分利用,导致学生预习和复习经常达不到目标要求。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农村继续深化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课改模式,语文教学的前方道路肯定布满荆棘;但语文教师还是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学会熟练运用微课引导组织教学,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郑有才,张正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袁云飞.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4).

[3]倪文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3(3).

作者简介:

陈声华,福建省建瓯市,小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