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帼琼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我们将中国创新投入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经历过了这个阶段进行对比。《日本科技白皮书》(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创新投入水平①仍然较低,2010年的数据是1.77%,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甚至还要低于这些发达国家同阶段的水平。比如美国在1965年,创新投入水平值已超过了3.0%,同期的英国为2.2%,日本于1980年前后突破2%。另外我国创新投入同时显现出上升势头,最近的创新投入水平正在提升。但是李冲、钟昌标等(2014)的研究发现,造成中国创新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只有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总体创新规模偏低的状况,进而有助于中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现有研究在金融服务企业创新的研究研究众多,但结合异质性企业特征进行相关研究的相对匮乏。因此,本文拟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角度来考虑异质性企业的创新选择问题,对金融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机理分析和验证。
目前关于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的众多理论观点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第一是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存在巨大的差异;第二是企业的创新受到融资成本的约束,改变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可以带来整个社会创新活动的增加。
首先,在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由于金融制度的非均衡发展,国有企业为延续其垄断地位,不会把企业真实的市场信息呈现给公众。这些大量的信息往往透明度极低,只有大型的金融部门才可能持有。这就容易导致目前中国的股市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风险甄别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的抑制,造成金融功能性缺失。
其次,金融市场中的天使投资等富有创新的新型投资方式,在国外往往被称为创新的孵化器,能够使得社会上许多闲置的资源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配置,但是这类资源需要依托大量的信息依托制度,需要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做支撑,以此作为资金供给方赖以生存的条件。因此,在新型的金融投资方式下透明度较低的国有银行,往往信息获取成本高,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风险甄别功能,在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根据表1,2009~2011年期间,银行信贷总额占GDP比重分别是171.3%、175.9%、181.3%;股市市值总额占比则是 16.9%、32.5%、136.0%,外资流入总额占比2009~2011年期间的值分别为3.01%、2.37%、2.11%。从统计的时段看,银行信贷相对规模在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9%、3.07%;股市增长率则为92.3%、318.5%;外资同期增长率则是-21.3%、-11.0%。由此可以看出外资流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信贷以及股市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内金融整体发展有所提升,且提升较为显著。此外,2009~2011年所有企业的数量为分别为246633、281948和338859,所有企业的同期增长率分为14.3%和20.2%;而具有创新决策的企业的数量则是24013、28878和35456,同期增长率分为14.3%和20.2%,创新决策类企业分别占统计的所有企业样本总量的9.736%、10.242%、10.463%。表明从事创新的企业数量占样本企业的比重稳中上升,但比重仍然不高,我国企业创新虽有所发展但任重道远。2009~2011年期间就从事创新企业的创新投入分别是96412、138906.22和189688.67,增长率分别为44.1%和36.6%,平均增长率则有40.4%。可知,我国从事创新企业的在样本企业中的比重较少,创新意愿不高,创新意愿的不足与我国金融水平的发展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金融发展出现了功能性缺失。目前尚不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投入资金量增长则较为迅速,表明创新企业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金融发展对企业内部创新发展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
注:数据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整理得出,下同。
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所有制结构角度分析技术创新的所面临着的资金问题,主要探讨了企业创新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他们都认为在目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企业研发活动中不同所有制技术创新所面临的资金约束不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得到金融支持因政治身份不同,国有企业往往所面临的资金约束小,而民营企业的融资则较为困难。李冲、钟昌标(2015)进一步从融资角度证实了在目前的金融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和民营行业存在明显的融资差异,同时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受限。
实际上,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和长期的资金支持等方面上更有优势。国有企业往往居于资源分配次序的顶层,更容易获得过银行与金融系统的信贷政策的倾斜,民营企业则由于金融的歧视,在资源分配处于劣势。而另一方面,不少的研究也表明近年来民营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也日渐增强,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2012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48家企业的关键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占比达到69.6%;采用产学研结合方式的有298家,占比达59.6%。民营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持续高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表2显示,2009~2011年期间,将从事创新的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的平均创新投入分别为768.125、905.168、993.231 和 83.158、116.684、188.657。样本期间内,国有企业的平均创新投入约是私营企业的7-9倍,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上明显要高于民营企业。而从增长率上来看,国有企业的平均创新投入以17.8%和9.7%的速度递增,民营企业的增长率则是40.3%和27.4%,可知民营企业的平均创新投入的增长率相对较快,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随着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增长率明显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根据企业创新投入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来计算的创新密集度值可以判断,国有企业的创新密集度为1.280%、1.310%、1.45%,而民营企业的创新密集度则分别为1.95%、2.26%、2.63%。创新密集度不断上升表明成中国整体R&D强度虽偏低,但出于上升的阶段。另外,根据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创新动力,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明显要低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动力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我国资源配置的低效问题比较突出。
?
本文拟借鉴DeGregorio&GuidottiPE(1995)方程形式,建立了一个简明的金融发展对异质性企业创新过程影响的模型,并以此分析金融低效下的资本错配对异质性企业创新的影响。假定国内存在的企业分为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两类,分别记为d和f,并满足下列假设条件:
其一,假定内外部企业企业存在异质性,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提供的产品并不存在差异;
其二,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满足P=A-B×(Qd+Qf),其中,Qd、Qf分别表示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的均衡产出,A>0,B>0;
其三,在本地企业不存在创新投入行为的条件下,本地和外地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分别为 Cd、Cf,且 A>2Cd> 0,A>2Cf>0。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可以求解出内外部企业的均衡利润水平。
首先,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当金融部门缺乏风险甄别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匮乏会导致对本地企业的创新作用减弱,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规模。此时,金融发展不足以帮助实体企业做出创新决策,出现了金融低效现象。当金融功能不健全的条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不能客观评估企业的创新风险,也不能实现资本向不同企业创新融资的有效转换,因此不能有效地发挥出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这时,企业的创新通常外生于本地的金融发展。当企业做出创新决策后,会积极寻求本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支持。
其次,分析资本错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在本地金融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金融部门不能确保创新融资的安全性,此时银行体系往往会引导创新资金流向创新动力较低但有政府担保的国有企业的项目上,本地金融部门的资本配置功能更多地作用于创新效率较低但安全性较高的国有企业中,而创新动力较高的私企并未得到足够的创新融资,出现了资本错配现象。这又进一步加深了企业创新的风险回避,企业创新意愿降低,创新投入减少,企业的创新规模低于最优水平。
因此,金融对不同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功能性缺失将会导致金融发展不能有效适应实体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持续发展。
通过对金融发展和异质性企业创新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可知,在我国金融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从事创新决策的企业数量较少,资本错配使创新资金过度投入到创新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中,企业创新规模低是造成我国创新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进行机理验证,表明目前的金融配置确实较为低效,资本错配现象客观存在,金融功能存在功能性缺失问题。
这就要求重视我国金融发展,注重金融功能的提升,同时还要认识到提高总体创新规模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我们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实现以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相匹配,最终实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注释
①各国创新投入占GDP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