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强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出发,系统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面现实状况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影响力在于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其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引入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和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预算绩效管理与单位内控制度紧密相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更侧重于提升事业单位组织的绩效,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的贯彻力度,有效规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类风险。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预算编制更加科学
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都已经逐步开始引入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流程中,首先由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财政经费等预算资金;其次由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拨款;最后预算单位完成项目支付等资金使用程序。如果期间事业单位的资金编制不合理或者资金使用存在着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此时使用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将资金使用绩效的责任传导到相关部门或预算单位,督促其检查发现其中可能偏离目标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纠正,就能切实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的科学性的提升。
2.预算执行力更加有力
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预算的执行力弱、执行刚性差、硬性要求缺失是单位预算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大问题。如果出现无预算、超预算等现象,即没有按要求使用预算资金,不仅使得预算资金违规违法的风险加大,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财政部门通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调整优化拨款金额,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不重视、认识不充足
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思想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注重决算,轻视预算;看重结果,忽视过程;偏重收支、忽视绩效”等等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旧的观念,多视预算绩效管理为新兴事物,往往束之高阁或敬而远之。况且当前许多事业单位仍把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看成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实际工作中全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操作。而领导和执行人员没有全局观念,对于预算绩效的内涵认识仅停留在概念、定义上,往往由于编制时间上不同步,如预算年度初才形成年度工作计划,而预算绩效的编制工作一般是从上一年度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从而造成预算绩效与年度工作计划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从而使得预算绩效无法顺利实施或者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2.预算的执行缺乏有效监控
单位领导思想上的轻视、认识上的不足,使得当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事前事中等监督控制方面重视不够。虽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措施,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监控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关于事前、事中监督,以及具体详细的操作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绩效评价结果报告质量普遍不高
现阶段,绩效评价的主要方式分委托第三方机构和财政主管部门进行评价分析,但目前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绩效评价结果报告质量不高的现象。主要是第三方机构大多是以审计监察的专业为多,他们接受财政部门委托进行项目专项评价,绩效报告较多以审计的角度针对项目支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报告,而项目开展所形成的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较少或分析不够深入彻底。而由财政主管部门自主评价则往往由于评价人员业务水准、评价视角、专业经验素养等方面参差不一,从而出具报告的质量也往往参差不齐。
4.未能充分利用绩效结果
没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的主要表现有:绩效评价与预算资金安排及预算政策调整等方面严重脱节;绩效结果的应用不合理,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绩效结果不全面,现有的评价体系侧重于项目评价,缺乏对部门的整体评价;绩效结果不科学。绩效评价指标往往流于形式,设置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5.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优点是政策性强、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但缺点更为集中,譬如: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等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科学的技术,尚未形成完善的控制体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目标不明确,绩效指标实际操作性有待改进等等。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目前也只是针对单个项目,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绩效评价,未能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相似项目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无法进行对比。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三、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方法
1.强化领导学习培训,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位要加强领导,将相关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机制。强化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提升全局意识。全面设置绩效目标,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责任传导到各部门和各个预算单位,开展绩效执行监控,特别是加强事前和事中管理,对偏离绩效目标的要及时纠正;在年度终了之后,通过绩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2.加強对预算编制的管理及控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督控制
(1)预算编制要科学规范,绩效目标设定要合理全面。
(2)预算确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始终要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如若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调整预算,则调整预算的同时单位绩效目标也要做相应调整。
(3)各个事业单位的单位部门预算必须单位全部的收入支出,设定的绩效目标也应包含所有各类的支出项目。
(4)务必做到“两个同时”,即同时编制单位部门预算和确定预算绩效目标;同时批复单位预算及绩效目标。这样既可以避免预算计划与绩效目标因为时间差所造成的不一致,也为后期的预算绩效评价夯实了基础。
(5)强化事前事中监管,促进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的监督和实时控制。首先,财政主管部门要对各事业单位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对各单位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做到及时掌握;其次,对于大额资金项目或部门重点项目,财政主管部门在恪尽职守的同时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评审机构做好督察和跟踪问效工作。
(6)强化信息数据分析等客观管理。强化绩效信息数据的采集、分类、汇总、整理,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对信息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目标运行、完成等情况进行實时检查跟踪和及时督促,帮助事业单位积极发现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是否与绩效目标一致,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积极整改,从而优化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3.积极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科学性
确保绩效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的前提是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预算绩效一方面要切实反映财政资金在收入和支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反映财政资金使用后产生的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要求相关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设置应该具体、量化、便于操作,方便考查财政公共资金的使用在实际活动中的效果。
4.要强化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合理
(1)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突出的要给予大力支持,对绩效不明显甚至无效低效的资金要切实减少,目的是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公开绩效评价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在事业单位公示、单位门户网站上公开等方式,做好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信息、部门预算信息同时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强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的透明度。
(3)加大绩效评价结果资源共享。要切实采集、分析、整理数据,构建绩效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在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的数据横向联系,做到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建造绩效标准体系。
(4)加大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在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使用。可以在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成为干部考核任用的参考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 董凤芹.浅谈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 潍坊学院学报,2016. 17(4):38-40 .
[2] 周天月.试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4):19- 20.
[3] 施浩音.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