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面临问题及干预对策

2018-07-16 11:40吴语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空巢老人社会支持

吴语嫣

【摘 要】从多维度分析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社会支持保障为核心,在现有制度和条件下,建立多层次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倡导以康复需求为导向的多方位教育干预,建立高效便捷的术后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改变认知观念、创造丰富多彩团队生活,使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空巢老人能按预期效果恢复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05-01

空巢老人指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包括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201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将上升0.4个百分点[1]。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身体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内分泌、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相应疾病随之出现。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骨性关节炎等在其中占据很高比例,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发生骨质增生改变、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活动与生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些年最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近年来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人比例越来越高。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2]。空巢老人具有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低的特点[3],其所致的多种身心问题导致出院后不能按规范进行康复锻炼,影响了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效果。本文针对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存在的身心问题,提出各项干预对策,旨在为改善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身心康复提供参考。

1 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面临问题

1.1 康复知识认知缺乏、遵医依从性差 膝关节置换术是解决膝关节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疼痛、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关节粘连、关节活动受限等会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分阶段规范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康复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恢复,需要不同程度的依赖他人,主要表现在转移、如厕、步行、上下楼梯等,随着肢体的康复由依赖逐步恢复到独立完成。空巢老人由于身边缺乏子女照顾,他们比普通老人在寻求依赖对象时更易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或对预后的期望值下降,导致没有信心和毅力完成规范康复,同时空巢老人因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等因素导致漠视康复不规范引起的后果,导致遵医依从性下降。

1.2 社会支持力量缺乏 与普通老人相比,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生理机能、经济能力、应对环境变化能力更为下降、精神关怀需求增加,分阶段规范康复要求导致对外界支持的需求增加。由于我国目前老人社会支持是以子女配偶等家庭为主的照顾体系、社区养老机构等照顾体系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完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专科疾病康复护理能力尚不够专业、同时空巢老人缺乏进入社区养老机构的经济能力等多种因素,导致空巢老人群体在生活、看病、外出行动上缺乏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及时就医和治疗[4]。经济能力和社会支持力量的限制导致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法改变不利于康复的环境问题和物质生活,对老人的关节功能康复有显著影响。

1.3 心理健康水平不足 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多样化,与人际交往、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身体健康程度、睡眠、文体活动、生活质量、经济收入、住房环境、心理压力、压力应对方式、文化信仰和社会支持等多因素相关。由于子女求学、工作、成家等外因,老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会产生诸如孤独、寂寞、抑郁等各种异常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导致生命质量明显下降[5],出现空巢心理或空巢综合征。有研究证明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为身患慢性病的情况[6],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时间出行不便、社会隔离导致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户外文体活动方式发生改变,营养不良、不适症状处理不及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能力、社会支持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下降更是危害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1.4 身体健康水平不足 有调查表明[7],空巢老人有80.66%患有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疾病。骨性关节炎患者大多罹患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身治疗及护理。健康水平的不足对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整体康复更是存在消极作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相互影响,身体健康水平不足影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影响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引发疾病,导致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

1.5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接触日益减少,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与他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认知间的差异,使得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空巢老人家庭成员的缺如、情感空失,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移动不便、生活方式改变,更易导致自我价值感觉缺失,生活主观幸福感也更容易降低。幸福感、价值感不同的认知导致与社会的相融性降低,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适应能力更是进一步下降。

2 干预对策

2.1 以康复需求为导向,建立多方位教育干预体系。

2.1.1 制订系统、科学的总体康复训练方案,结合所制定的总体目标,将其逐条进行细化和分解,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8],将细化后的训练目标数值量化:①踝泵运动,②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訓练,③膝关节活动度训练,④步行训练,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好每日训练的频次和时段。

2.1.2 安排专科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示范指导。对各项肌力锻炼注重是否达到效果,对使用的各类辅助器具示范指导到位,尤其是助行器和拐杖,判断患者充分掌握用法后方可使用,在不同康复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正确用法,对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2.1.3 根据空巢老人个体化实际困难,酌情增加家庭访视次数。护理资源缺乏,将有限资源着重给予弱势的空巢老人。不同时期现场评估膝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受限的活动,针对各种困难,协助其在现实环境中训练,协助进行力所能及的环境改造以利患者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2.1.4 加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图片、录像、文字说明等。向患者反复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空巢老人通常无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需反复讲解,目标是使患者分阶段掌握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积极给予肯定和支持,从而调动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

2.1.5 术后6个月内根据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有效提醒定期复诊,及时评估膝关节恢复情况并予以相应的训练指导。

2.2 完善社会支持,建立多层次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支持包括实际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等。实际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获得的客观存在的具体支持性行为。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9]。

2.2.1 健全社会养老机构 长期照护的养老服务对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形式均不相同,但其基本模式都是以机构养老为主、家庭照护为辅。老年人口数量越多,政府财政压力越大,可采取重点管理的方法,对不能提供家庭养老的空巢老人鼓励其选择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期的空巢老人可采取医养结合的形式,以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等方式帮助患者达到最佳康复。

2.2.2 完善空巢老人社区护理 对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意到养老机构生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人,可构建以社区服务为基础、家庭养老为核心、社会养老为保障的居家养老模式,建立社会-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系统,获得社区医护人员的支持。

2.2.3 心理干预,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重视并帮助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人心理韧性的培养。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应对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件,如压力、挫折等非积极因素的能力[10]。能促进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领悟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心理韧性呈正相关,帮助空巢老人积极领悟社會支持,积极应对生活事件,积极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2.2.4 对无子女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着重关注并加强社会支持。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表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空巢老人中,无子女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术后需要社会各层支持的需求也最强烈。

2.3 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建立高效便捷的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信息系统管理体系。

2.3.1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空巢老人康复护理需求多依赖于社区和社会,建立空巢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电子健康档案,快速有效地提供社区家庭康复服务。

2.3.2 加强培养社会养老和关爱意识,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义工团队。定期组织参与空巢老人照护的义工、社区护士、护工等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照护培训。

2.3.3 借鉴发达国家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建立社区专病心理卫生服务系统。如澳大利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社区老年心理疾病诊治专科服务机构,以康复为理念进行全面定制服务,针对重型心理疾病患者,设立日常生活社区支持计划,提供资金和结构化社会活动,以改善生活质量,使其重返社会。

2.3.4 加大社区医护资源的投入和培训,加强专业技能与素养培养,引进信息系统应用人才,高效便捷专业地对社区膝关节置换后的空巢老人进行管理。对有子女的空巢老人,应用信息系统协助督促子女经常探望关怀老人。

2.4 改变认知观念,创造术后丰富多彩团队生活。

2.4.1 指导空巢老人康复训练交流过程中,注意灌输健康生活观念,帮助老人挖掘并培养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参与到可完成的文体活动中。

2.4.2 鼓励适合文化程度的阅读学习,以满足归属需求,提高术后康复的信心。

2.4.3 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社会活动,以充实空巢老人术后生活、改善精神状况、增强体质、提高自我价值的肯定、强化社会适应能力。

2.4.4 适当的运动疗法可使空巢老人术后身心放松、增强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鼓励采用群体性锻炼,可以减少心理的孤独感和负面情绪。锻炼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越能促进身心健康[11]。在逐步康复的过程中,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按需延长锻炼时间。

3 小结

膝关节置换术是解决空巢老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规范有效的康复训练是重建关节活动度、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空巢老人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问题和重大的社会问题,患者出院回家,面临着影响康复效果的众多问题,最终可导致手术效果差、生活质量不能得到该有的提升,它对社会化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加大社会多层次支持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援助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协作;以康复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建立多方位教育干预体系;应用新技术新理念,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改变空巢老人认知观念,创造术后身体条件可允许的丰富多彩团队生活,是帮助空巢老人规范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一半[EB/OL].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78139.html.

[2] 周一新,杨德金.髋膝关节置换快优临床路径及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0.

[3] 范荣兰.老年护理学[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2.

[4] 陈超群,林梅,王莹洁.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及其对策[J].全科护理,2008,7(10B):2642-2643.

[5] 姜娜.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 沙:中南大学,2008:11.

[6] 张骑,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 0(16):2334-2336.

[7] 孙梦霞,廖桂香.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空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1(3):62-64.

[8] 徐薇薇,李娜,魏力.高效医护合作模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4):63-64.

[9] Norris FH,KaniastyK.Received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times of stress:a test of the social support deterioration deterrence model[J].J Pers Soc Psychol,1996,71(3):498-511.

[10] 崔文香,赵红姬,李春花.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 8,43(2):185-186.

[11] 杨来宝,蔡中元,靳沪生,等.老年人运动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688-5690.

猜你喜欢
膝关节置换术空巢老人社会支持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三项同位素骨扫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与感染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