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怡然
摘要:采访的含义和目的是为寻找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或访问活动。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十分简单,我们需要将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素材适时、全面、准确地抓到手,为下一步的写作备足各种适用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新闻采访的技巧。笔者针对于初学新闻采写的学员,提出了采访中几个重点的关键环节,并阐释。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技巧
一、带着问题采访
在这里,要避免两个误区。
其一是“漫无目的”式的采访。盲目的采访,既没有确立方向,又没有确立目标,采访中什么都问,什么都听,什么都记,采访完发现笔记本满满,却很难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你了解的是“大杂烩”一样的信息,没有一件有价值的、引人深思的事件。
其二是“带着偏见采访”。有许多记者将“带着问题采访”理解为“带着偏见采访”,采访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事件的主观的偏见和看法,采访只是为了挑选出符合自身观点逻辑的素材,来填充或佐证自己的观点。甚至先匆忙将初稿写出,只空出实例的位置,等待采访结束后只要一“填空”就可完活。这种方法是万万不可采用的。
二、善于发现与观察
采访最关键的是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有时候,问不清楚、听不明白的问题,只要到现场去看一看,就会了解真实的情况。事件的细节、现场的情景和氛围等,往往不是“问”出来的,而是观察出来的。那么,在采访中我们应该用眼睛观察什么呢?一般说来,要注意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表情、精神状态、说话语气等;观察新闻现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观察事件的过程和细节;观察天气、风光的特色及其变化等。
在观察时有三点要求:一是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情况,防止片面性。如果只了解局部情况或只听一面之词,容易形成片面的观点或偏见,这就难以做出全面和正确的结论,更无法把真实的事实展现给读者。二是要善于观察不引人注目的细节。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小事里看到大的主题,善于发现别人忽略或看不到的东西。三是要善于通过观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揭开更多被掩盖的事实。
三、抓住关键提问题
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功课。采访前,要有个明确的提纲,有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问顺序是怎样的,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比较有效的办法主要有:
(一)示范诱导
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有可能不知道讲述的重点是什么,不知带从何说起,说些什么。遇到这种情况,记者可以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启发受访者举例说明情况等等。这样可以启发诱导和帮助被采访者打开思路。
(二)外围突破
采访对象头一次面对采访时,可能会出现情绪紧张的情况,可以先从以日常生活为话题的聊天开始,等他消除紧张和顾虑后,再接触正题;遇到比较难采访的对象时,不妨采取迂回战术,设法先去采访他的朋友、家人、下级、老乡等,从侧面了解一些线索,然后再选出一些关键线索,找到重点向采访对象做核对式、补充式采访,或许可以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三)善于变通
當你原有的采访计划遇到突发状况不能实现时,可考虑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设法修改采访计划,改变采访方法。比如,当遇到特别谦虚的采访对象,对方不太愿意主动讲述问题,你就可以采取请教问题或讨论问题的方法,让他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顺便牵出有价值的材料。
四、学会作采访笔记
下面介绍几种做采访笔记的方法:
(一)填空法
即事先把要问的重要而又容易回答的问题一一列到采访本上,每个问题后面留一个括号,采访时只要用简单的字在括号里记下对方回答的结果即可。
(二)备注法
即把采访本的每页一分为二,左边记录采访对象的话,右边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提示符号等。譬如,某句话需要挖掘再问,哪句话重要可作大(小)标题,哪个事例还要核实,哪个思想有价值等,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记一个自己明白的符号即可。
(三)简记法
如果你没有学过速记,可用缩减词汇和句子的方法。用一个字代表一个词,或用一个词组代表一个句子。如,用“社-”与“资-”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用“科-观”代表“科学发展观”等。
五、结论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去尝一尝。新闻采访的第一步,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迈出,任何教科书和高明的老师都是代替不了。只要你真心喜欢新闻采写,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同时努力学习,掌握新闻采访的规律及技巧,就一定能成功地突破种种“瓶颈”,跨出新闻采访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刘淑扬.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科技传播,2018,10(03):19-20.
[2]吴荣.论新闻记者采访特点及采访技巧[J].新闻传播,2018(01):94-95.
[3]陶宇轩.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4):165-166.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