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香荣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基层民众生活面临诸多困难的今天,民生和法制问题始终是两个社会热点话题,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好民生法制问题,媒体起着重大的作用。《都市110》正秉承“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理念,以其独特的法制定位和权威性的报道横空出世,赢得百姓的信赖。文章以《都市110》的成功要素入手,探究《都市110》的发展趋势,愿给类似的栏目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都市110》;民生;公共话语权;受众本位;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3-0061-02
《都市110》是山西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以法制、服务和民生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栏目。它以其客观、理性、独特的新闻视角和快捷、直观、权威的现场报道成为山西省媒体政法新闻类的强势品牌节目,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近年来,《都市110》不断加大民生和服务的内容,为百姓利益鼓与呼,为民生疾苦寻出路,借此收视率稳居总台地面频道收视之首。《都市110》如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它究竟能走多远?本文将从《都市110》的成功要素和发展策略两方面加以阐述。
《都市110》着眼于民生、民情、民意的表达,将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奇事、怪事、感人事、伤心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事作为报道的题材,努力通过节目去帮助人,用真情去感染人,用法律去说服人,用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去鼓舞人。《都市110》能在纷繁复杂的媒体竞争中成为大型的电视民生新闻品牌节目,这足以体现出它得天独厚的一面。
1 《都市110》的成功之处
1)选题策划见解独到。新闻之道,在于真实的报道事实,反映实际。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能在短短几年内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在于它切入到百姓的视角,在选题策划上做足功夫,通过独到的见解,客观反观人生的阴晴冷暖,为人民谋福祉。《都市110》坚持以法治国的理念,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涉及人们切身利益并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能够真实、深刻、全面、精彩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并善于从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牵引住观众的视线,形成一个公众所认同的关注热点,即舆论强势,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形成收视亮点。不乏是《都市110》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
2)新闻宣传有的放矢。舆论强势,是指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新闻媒介围绕某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着力引导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强大的舆论态势。輿论强势在新闻宣传中具有很强的倡导和抑制功能,需要媒介在对事件形势的分析、报道时机的选择、遣词用字等关系新闻报道效果和舆论导向的细节上进行严格把关。《都市110》以弘扬社会真、善、美为主,坚持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传达他们的呼声;关注精英人士,着力打造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生活品质;关注平民百姓,保障他们的话语权得到充分地伸张。都市110能够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摒弃不经调查和落实,只听一面之词就迫不及待地发出报道的浮躁的作风,在发布信息时能够做到“适时、适量、适宜”,维护公理,伸张正义,以此确保它的新闻报道取得积极、良性的舆论监督效果。
3)公共舆论“绿色”建构。民生新闻,即来自于底层百姓的市井新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即用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多彩的音响效果展示百姓的生活画卷,汇集百姓的声音,全方位地呈现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市110》分为《直播大太原》和《都市110》,时长两个半小时,覆盖全山西省,甚至全国的新闻,它的栏目定位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将真实的资讯传播给受众。《都市110》的记者,善于从百姓的接受习惯出发,注重他们对生命意识的领悟,播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内容,时时以做百姓的贴心人为标榜,赢得观众对媒体的信任,赋予了民生新闻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都市110》在获得观众的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绿色”的公众舆论,使它的舆论在同样的情境中更深入人心,充满人情味。
2 《都市110》的发展策略
2.1 实现精品化、个性化栏目
1)要培养优秀的主持人,主张播说结合,主角参与,互动为先。在播送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信息的同时,也让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人参与进来,以亲切自然的形象,打造精品、个性化栏目。主持人是链接现场当事人和场外受众的桥梁,他们的谈话方式、学识修养、性格特征以及驾驭话题和组织讨论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水平。因此,主持人在前期就要提前介入,明确与新闻现场或事件相关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议论,具体设计谈话结构的安排,包括开场白和结束语,关键的一点是,主持人要用正确的理念和开阔的视野为百姓建立一个隐性的行为标尺,提供一个价值参考。这客观上要求主持人要形成自己大气而不失严谨、机智、幽默的主持风格和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
2)创新节目形式,具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包括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能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抓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新问题上,这些是采访的重点,也是报道的重点。在进行新闻镜头的拍摄时,镜头曝光要适度,要慎重,对必要、敏感的部位要用“马赛克”遮挡;在非正常拍摄,即运用偷拍偷录的方法时要谨慎,要铭记只在关乎公众利益时使用;另外不要注入私人感情,无论在标题上还是内容上搞煽情,都容易造成新闻失实,降低节目的品位。新闻评论则力求幽默和风趣,在和观众的互动中,亦庄亦谐的表达中,达到传达信息、引导舆论的目的。
3)提升节目品位,实现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的转变。公共新闻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它主张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媒介要致力于对社会公共题材的关注,重要的是要组织和发起活动,让公众参与讨论,提高公众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民生新闻关注公民切身利益,而公共新闻则是注重公民心灵的感受,想办法提高公众在遇到烦琐的社会问题时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中国,民生新闻代表着一种态度,即从普通百姓的视角来观看人生的大气,也代表着一种新闻立场,即用独立的不受任何势力干扰的一种本分来播报信息。《都市110》能够用观众的眼睛去解读和诠释国家大计,能用心的关注民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能带民众深入到新闻报道的内核中,用自己的耐心和恒心将当今老百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新思想、新风貌和新追求展现出来,正是它走向公共新闻的必由之路。
2.2 弘扬主旋律、多样化舆论
1)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的发生地在于人民群众之间,《都市110》能够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获得佳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记者们懂得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跟着《都市110》记者的脚步,两眼读天下,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未来的发展中,《都市110》要本着亲近和指导的原则,更加注重与普通百姓的互动,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观点,指导整个节目的制作,让悦耳的声音、温暖的画面、纯正的思想去感染民众,吸引民众实时参与到与栏目的互动中。
2)发挥社会舆论的正功能性质。媒介要谋求长远发展,在进行新闻批评时就要把握好度,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另一方面,媒介监督的过程主要是“监察”,告知以真相、真情,推动民意去督促,往往就造成了媒介的“越位”,特别是媒介的批评性报道,甚至会影响到司法程序,造成“媒介审判”现象。因此,《都市110》记者要坚持群众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正面报道为主,用趣味性的语言和清新的风格,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挥好,做值得百姓信赖的民生节目,在媒介激烈化竞争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3 探求制度化、深度化人文關怀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就是给民众提供话语空间,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媒体,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命运,尊重他们的各种正当权利的实现。《都市110》要多采用一些符合各层次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表达方式,站在受众立场上,建立制度化的人文关怀机制,激励民众对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著追求,保障他们的根本权益。《都市110》记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揭示时代背景下民众生活的困境,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报道观众该知道、想知道的第一手信息;在反映社情民意的同时以建设性的品格光大人间正气,以理性的思维倡导优秀文化,体现深度的人文关怀。
3 结论
稳定是民众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处理好民生的各大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媒体传播体系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关键。《都市110》作为科教频道的龙头栏目,目前已成为观众获取当地新闻资讯的主要来源,成为山西本土民生新闻第一品牌,赢得普通百姓的好评。《都市110》的发展,得益于它坚持贯彻“一切为民,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得益于记者能够为百姓的生计和生存着想,始终如一为民生奉献一腔热血,这样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难能可贵。我只希望《都市110》能够在发展的路上坚守自己“全心为民”的价值取向,走出自己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志红.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反思[J].新闻知识,2006(8):69-70.
[2]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