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多种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2018-07-16 11:40张丽华王树会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诊断

张丽华 王树会

【摘 要】目的:分析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大部分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经临床观察,心前区无窒息样、闷胀、压榨的疼痛感;有2例休克、6例牙痛、6例乏力大汗、10例突发性的精神错乱和烦躁不安、13例下颌痛、18例腹痛、50例血压过低、54例恶心。心电图提示有88例患者存在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在发病后24-48h内,有95例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酸激酶≥正常值2倍。结论:临床诊疗中老年人期间,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警惕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以防误诊或漏诊。

【关键词】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诊断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090-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急诊中比较常见,该病具有发病急、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故而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无痛性非典型的心肌梗死,因为临床表现不突出,加之诊断不及时,极易延误病情[1]。故而总结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特点,临床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方法。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于2015年03月--2018年03月,其中有63例男性研究对象,37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39-76岁,平均(60.3±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min-3h,平均时间为(1.9±0.5)h。全部患者发病时,心前区无窒息样、闷胀、压榨的疼痛感,经临床检查确定为无痛性非典型心肌梗死;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酸激酶、心电图诊断情况等等。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x±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分析 本文共收治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女性患者明显少于男性患者,即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大部分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0.3±3.7)岁。

2.2 临床特点 100例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心前区无窒息样、闷胀、压榨的疼痛感;有2例休克(2.00%);6例牙痛(6.00%);6例乏力大汗(6.00%);10例突发性的精神错乱和烦躁不安(10.00%);13例下颌痛(13.00%);18例腹痛(18.00%);50例血压过低(50.00%);54例恶心(54.00%)。

2.3 心电图诊断情况 心电图提示有88例患者存在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百分比为88.00%。

2.4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酸激酶 在发病后24-48h内,有95例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酸激酶≥正常值2倍,百分比为95.00%。

3 讨论

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其中无痛性非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以上腹部堵闷、恶心呕吐、不适感、胸闷、休克、血压过低、心律失常、憋气、突发性心悸等为主;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疼痛感,以下颌痛、上腹痛、足趾痛、牙痛、下腹痛等异位疼痛主要表现[2]。本文中,有54例发生恶心,占总病例的54.00%;有50例低血压状态,占总病例的50.00%;有2例休克,占总病例的2.00%;有18例腹痛,占总病例的18.00%;有13例下颌痛,占总病例的13.00%;有6例牙痛,占总病例的6.00%;有6例乏力大汗,占总病例的6.00%;有10例突发性精神错乱、烦躁不安,占总病例的10.00%。有些患者无症状,也无自觉症状,心电图诊断时,可观察到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同时心肌酶学也无变化,但利用心电向量图可予以证实,以陈旧性心肌梗死比较多见,故而临床检查期间,需高度警惕陈旧性心肌梗死[3]。

经多年实践发现,临床认为心肌梗死的胸痛表现,与患者年龄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中100例无痛性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以中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为(60.3±3.7)岁,原因分析,有可能是患者年龄越大,心脏自主神经就会随之发生的相应的改变,提高了痛阈值,降低了反应性、敏感性;若患者存在脑循环障碍,尤其是心律严重失常、阵发性晕厥、传导阻滞而发病,通常会因为严重的血氧缺失,引起感觉迟钝、意识障碍,进而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有些糖尿病心肌梗死者,其中有部分患者无胸痛感觉,有可能是因为糖尿病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形态学异常所致,密度变化以及神经纤维破裂或过少,尤其是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病变,会阻碍痛觉传入[4]。故而糖尿病者的痛阈值更高,疼痛感觉迟钝。若患者梗死位置处于右冠脉和后壁,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会大大提高,而左冠脉梗死部位则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

临床诊断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需及时予以心肌酶学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以早期确定其病情变化情况。需提及的是,40岁以上的患者突发心衰,或是在慢性心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且无法通过其他原因解释,需警惕是否为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不明原有的休克或低血壓状态以及突发意识障碍、偏瘫、抽搐、晕厥等脑循环障碍者,需警惕是否为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另外,,突发精神错乱、心律失常,且伴有呕吐恶心、上腹疼痛、乏力大汗以及存在异位疼痛者,临床需进一步明确是否为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

总之,临床诊疗中老年人过程中,若观察到异常现象,需予以高度重视,确定其是否符合无痛性不典型心肌梗死,以防漏诊。

参考文献

[1] 郝荣静.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42-43.

[2] 王建华.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早期误诊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07):1405-1406.

[3] 刘荣华.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6):497-498.

[4] 文宏武.24例无痛性心肌梗死诊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52-53.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诊断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