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认识并教好“后进生”,实际上是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甚至是衡量教师的教育一个不可成缺的标准。因此,班主任在把阳光、雨露洒向后进生的同时要加强与后进生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达成家校有效沟通,是转变后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后进生;教师感化;家长配合;真诚沟通
一、 教师感化,激励成功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话题。教育后进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过,我还是要说:“阳光雨露,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
我觉得后进生转化工作,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都说“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因而做后进生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不能翻旧账,用刺激性语言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学生认为自己没出息,无可救药而自暴自弃。而是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用赏识的心态细心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起点,不断激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教育好后进生还有一个契机问题,这就是要抓住其心理发生矛盾的转折点以适时教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像“温水泡茶慢慢浓”,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此外,转化后进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合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同学的帮助对一名后进生的进步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家长配合,有效促进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同后进生家庭的联系,经常同家长互通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办法,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
(一) 分析情况,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有些后进生的家长由于子女在学校里表现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成绩很差,他们不善于分析孩子后进的原因,又不重视同学校的联系,因此对子女的转变缺乏乃至丧失信心。他们见到孩子拿回的成绩单,还没过目便说:“又不及格?”看到教师家访,不等开口便说:“又闯祸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不争气不长进已成定局。他们的看法无疑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一片很难抹去的阴影。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后进生进行观察分析,找出他们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重新认识子女,树立信心。
(二) 找出根源,啟发家长明确责任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是有些家长沉湎于吃喝玩乐,忽视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有些家长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忘掉了给孩子应有的亲情;有些家长干活懒散,生活无规律,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些家长态度粗暴,孩子也变得粗野而不文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家长往往不能从本身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或归咎于配偶,或怪教师,或数落于孩子本人,惟独忘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在家访中我与家长认真分析,并找出孩子后进的根源,启发他们明确自己在孩子发展教育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
(三) 树立榜样,诱导家长学习先进
后进生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或在方法上失当,或在内容上失误,或在态度上失常,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要争取后进生家长的配合,给他们树立教育子女的先进典型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家访时,有意识地举些针对性很强的动人事例,从不同角度对后进生家长进行诱导。在家长会上,则请几位不同类型的家长现身说法,介绍经验。
(四) 肯定成绩、激励家长再接再厉
后进生的转变常会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有时会出现反复,家长容易在孩子较长的量变阶段失去耐心,出现反复时丧失信心。激励家长坚持不懈、再接再厉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看到孩子的进步,认识“反复”是螺旋式前进的一种特殊的“曲折”,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倒退”。因此我在平时特别留心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书写端正了,听课认真了,值日不溜了,与同学和睦相处了……
对于这些在优等生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常规”,我却偏偏“小题大做”。我除了及时表扬外,还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了解,给他们以安慰,以信心,以希望。
三、 真诚沟通,润物无声
家校联系很重要,家访、通电话、家长会我们更要好好利用!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需要讲究技巧。我们可以做到“六个一”:一是一张笑脸。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可化解敌意、消除紧张。即便家长在自己忙碌、劳累时未经邀请而来,也一定要笑脸相迎。二是一把椅子。主动请家长就座,体现平等、尊重,消除敌意和紧张情绪。三是一杯水。主动递给家长的水让人感到老师的关心。四是一双倾听的耳朵。对家长的表达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不过早表达自己的判断。五是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给家长的建议必须具体可行,才能让家长明白我们的意图并采取行动。六是一纸记录。每次与家长的谈话,包括电话往来,都必须留下工作记录。
只有与家长沟通时做到“四心”:尊重的心、合作的心、赏识的心、分享的心,让沟通从心开始,让大家在沟通中互相理解,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共同目的。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
作者简介:
赖诗选,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三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