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

2018-07-16 11:40张璐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婴幼儿

张璐璠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使得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保持著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这就导致人民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身体的抵抗力较差导致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患上疾病。为了能够使得婴幼儿的医治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就需要对其现状用药的安全性进行研究,避免出现相关的问题和故障。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性;药品类型;使用准则;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040-01

1 前言

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身体素质较弱,整体对于外界影响因素和病毒的抵抗能力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弱,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尚不成熟,一旦婴幼儿患病就会很难医治的原因并非单单在于婴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还有很重的原因是用药选择上的局限。因此,对于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者来说,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对其医疗手段进行研究和分析,就能够使得整个医治过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身体健康也会得到恢复和治愈。

2 我国婴幼儿疾病治疗的现状

2.1 用药不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表明,在全球的范围内,每年都会有上千万年龄在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医治不及时准确、用药不当导致最终的死亡,这其中有很多婴幼儿是因为耽误了医治的最佳时间而导致并发症出现,病毒入侵到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加速了其死亡。但是还要近70%的婴幼儿是由于用药不当而导致的死亡[1],这其中包括婴幼儿家长们的家庭不当用药。这是由于婴幼儿本身的身体机能没有发育完全,在受到外界病毒或者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时,病情的发展较成人迅速。即使是同一种病毒由于侵入婴幼儿体内的时间长短不同,累及的器官不同,导致疾病的表现形式不一样。通常是一种显性的疾病,但是还会伴随着一些隐性的疾病。但是在医治的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的家长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甚少,对药品的随意应用。导致婴幼儿就医时由于时间紧迫的问题,家庭用药导致的病情的掩盖,致使有效信息的缺失,仅仅只会对显性疾病进行医治,经常就会导致用药不当的状况出现。一旦用药的时间过长、剂量过多就会直接导致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甚至会危及到其生命的健康,严重的就会造成死亡,给医院、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带来莫大的痛苦[2]。

2.2 用药种类有限 通过对我国婴幼儿医疗行业和市场进行研究,能够明确发现在现阶段我国的药品供应市场上,专供婴幼儿疾病治疗的药品种类很少,而且规格少、剂型少。大量的数据显示儿童疾病治疗用药品种仅仅只有成人用药种类的10%不到,成人药品的数量大约有3500种,但是专注于婴幼儿疾病治疗的药品种类仅仅只有325种,这较少的三百多种药品制剂中还有大约100种中药制剂。众所周时,中药制剂的使用是需要多种药品共同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这也反映出西药制剂用于婴幼儿疾病治疗的专有药物只有两百种左右。这种有限的用药种类使得我国医疗行业对于婴幼儿疾病的治疗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不能够针对于某一症状进行专门的药物治疗,也会造成疾病死亡率的提升。

2.3 用药剂量不准确 根据SFDA的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医疗药品市场上有近乎90%的药品并没有专门的儿童剂型。一旦婴儿患上疾病之后,没有专门的药品,就需要从大人治疗疾病的药品中进行剂量的提取,从而帮助婴幼儿身体健康的治愈。但是实际上,有很多药品是不能够进行分剂处理的。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过程中并没有特殊的适合儿童疾病医治的剂型,就不得不对其进行分割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往往会破坏肠溶衣的特性,不仅仅破坏了药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不能发挥作用,长期的使用和治疗还会对婴幼儿的疾病加重,不利于其康复治疗。

3 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准则

3.1 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 对于婴幼儿的疾病治愈来说,抗生素药物是一种疗效很快,但是风险性也很高的药物。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有效对其用药的安全性准则进行研究。首先针对β-内酰胺类药物来说,主要的临床表现类型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药物,为了避免其与婴幼儿的身体产生过敏反应,在实际的临床过程使用前,往往需要进行皮试处理,一旦皮试结果呈现为阳性,则表面患者与该种药物过敏,不能够对其进行治疗。其次是针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来说,它除了会损伤婴幼儿的肾脏还会损伤他们的听力,这种药物的使用通常是在有明确的用药指征又无其他抗生素可选用时,才能够进行临床研究。对于四环素类药物来说,在医治本身疾病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一些药物对婴幼儿牙齿的影响较大,长期的使用导致其牙齿变黄、还会诱发龋齿现象的出现。这些药物通常都会有年龄上的应用限制,通常来说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是禁止使用的,不得迫不得已的情况时不能够进行该种药物的治疗。最后,是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使用准则来说,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但它对婴幼儿肠胃有较大的影响,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就需要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情况。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生素类药物,例如抗真菌类的药物,在对婴幼儿患者进行使用的过量会对相关的肾功能和肝功能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在实际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要尤为谨慎地使用。还有一些乙胺丁醇类药物的使用,由于其会对患者的球后视神经带来影响,对于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时机的婴儿来说,应当禁止使用。

3.2 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使用 婴幼儿在患病的时候,通常都是简单的感冒类疾病、肠胃类疾病,但也有少数婴幼儿患者在出生之后由于身体发育的不完全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疾病影响。婴幼儿发热时就需要利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婴幼儿来说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其次布洛芬,严重时两药可以交替使用以减少对肝肾的负担,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医治婴幼儿由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严重发热情况,但是对具有严重肝功能疾病患者来说,这种药物的治疗是会对其脑部发育产生副作用,虽然这种副作用不会经常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患者的直接死亡。因此,对于婴幼儿来说需要谨慎地使用这种类型的药物,如果非要使用不可,需要尤为重视其剂量和规格的使用。

3.3 抗贫血类药物的使用 贫血症的治疗一般都是利用硫酸亚铁进行处理,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胃粘膜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在服用该类药品之后会对其胃粘膜造成一定的刺激,所以最好在饭后进行服用。此外,对于一些含铁类药物的使用,可以在食用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来促进身体对其吸收。

3.4 止泻类药物的使用 洛哌丁胺 1 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对于非细菌性腹泻小儿可首选口服补液盐治疗,单由于新生儿新生儿因肾功能发育不太成熟,也应慎服。非细菌性腹泻还可以应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嗜乳酸性杆菌等。还可应有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婴幼儿用药的现状、基本要求的准则、用药的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总结出对于婴幼儿疾病治愈和身体健康维持的基本方式,这对整个医学进程的治疗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只有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者能够意识到对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和对其身体健康治愈的重要性,就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精神和素质来投入到实际的一直工作中去,促进婴幼儿疾病的治愈,增加其身体的抵抗力。普及婴幼儿用药的基本常识,减少家庭药物的滥用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 林升禄.婴幼儿用药现状分析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240-241.

[2] 刘莺,冯乐波.浅谈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18.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婴幼儿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