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睿 李先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教研室,河南 漯河 462000)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初入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它与遗传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其他基础医学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交叉与联系,也是学好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但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从分子角度来进行讨论的,知识抽象且繁杂,理解记忆难度较大,这就使得学好生物化学成为许多学生心目中的难题[1],甚至在医学院校中流传着一句“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的俗语。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他们的高中理化底子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偏弱,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当前许多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沿袭多年,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和局限性,传统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充分调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近十年,许多高校开始了在PBL教学法上的尝试。PBL是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2],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身份应当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或是指挥者。我国许多著名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PBL课程。这种模式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有助于各学科的融合,但是往往不够全面系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是高校教师们共同努力的目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利用网络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也着重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微课教学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微课视频一般“短小精悍”,时长较短,更符合人类视觉驻留规律,便于集中注意力,同时容量较小,可以流畅地使用手机、iPad等数码终端设备播放,便于学习者在互联网随时随地地学习,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能够使得医学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3]。课题组抽取部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尝试实施微课教学联合PBL教学,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下为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1.1一般资料 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试验组(共136人),2班为对照组(共138人),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联合PBL教学,对照组138人采用PBL教学。2组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教材和授课教师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潘文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生物化学》教材,2组的生物化学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担任。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做好分组(每组不超过10人),并依据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问题,提前1周通过微信群将问题发布给学生,学生可通过查阅文献、教材或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资料,自行探讨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按照设置问题分组讨论,并各组派出代表(代表随机) 回答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协助学生联系相关课程的理论更全面地解答问题,但不可直接作出判断式论断。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课后习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试验组:采用微课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开课之前,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生物化学章节知识点拆分,并录制微课视频,每个视频需控制在10 min以内,制作完成后上传至我校网络学习空间平台。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送给学生,同时布置问题。学生可在课前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平台完成教师下达的微课学习任务,并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课堂可同对照组,只是作业提交、答疑均需要在平台进行。
1.4评价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采用相同试题考核,同时对试验组学生发放实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问卷内容涉及微课联合PBL教学的满意度、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以及自我学习、材料搜集、归纳分析等能力的培养。问卷回收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 试验组136人,年龄 (18.1±0.7)岁;对照班138人,年龄 (17.9±0.9)岁。2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组成和入学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2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试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9.35±13.75)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82.48±12.36)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3试验班微课教学问卷调查 表1所示,微课联合PBL教学能改善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材料、分析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表1 试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反馈评价 [例(%)]
生物化学传统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时间非常有限,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主动性差,教师主导教学过程,难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4]。PBL教学侧重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自主掌控学习的过程,这种方法对于某一部分知识的解读往往是丰富和全面的,深入的课堂讨论也便于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但生物化学这门课很多知识点较为零散,仅靠课堂某个问题由点到面的讨论难免会有疏漏。而微课可以是系统的、全面的,它能够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前通过一系列的微课学习,相当于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面地学习了一遍,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带着知识上课,把更多的课堂时间放在更宽泛的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上。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使用移动设备多次重复观看,这就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同时它时长较短,一般为5~8 min左右,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微课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生动有趣的素材,赋予了微课更多的色彩,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试验组考试平均成绩(89.35±13.75) 分高于对照组 (82.48±12.36)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试验组学生对微课联合PBL教学的各项指标满意度均在90%以上,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当然,这种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保障微课质量。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多,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点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又需保证微课视频制作的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做好知识点拆分,素材搜集,脚本设计,录制过程中语言表达和身体姿态的良好控制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后期制作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政策的支持和师资保障。(2)确保网络学习方便顺畅。微课联合PBL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学校要确保WIFI覆盖无死角;此外微课要上传到学校的网络空间学习平台,学校要加大平台建设,方便学生网上学习快捷和便利性[5]。(3)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微课联合PBL教学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的许多环节,如微课制作、问题的合理提出、课堂讨论引导,课后评价等过程都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和全面的素质,能够自如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教师面临着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大的挑战。
微课联合PBL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给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同时给学校和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提高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