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

2018-07-16 06:45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教育局桂月红
家教世界 2018年18期
关键词:剪纸幼儿园家长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教育局 桂月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相比较来说,农村有得天独厚、随手可得的自然资源,经久不衰、弥足珍贵的民间艺术,善良纯朴、勤劳能干的家长资源,这一切为农村幼儿园教育提供了“独特”而“鲜活”的教育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纲要》指出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面对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我们需拓宽思路,将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材料。纸盒、树叶、棉花、小石头、瓜果蔬菜等等,都可以搬进课堂。这些看似零乱的材料,经过孩子们的想象与小手的加工,可以制作出生动可爱、色泽鲜艳、富有情趣的人物和动物形象,各种插花,形成一幅幅童趣盎然的作品,每幅作品都妙不可言。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孩子们喜欢玩泥巴,这是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这一点,让孩子或搓或捏,塑造出各种自己喜爱的物体。孩子们有时会聚在一起饶有兴趣地商量着各种造型特征,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活动结束时,将泥土复归大地,一切如故。玩泥巴,可以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

二、民间艺术的整合与利用

1.剪纸

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它以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剪纸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逢年过节、办喜事,孩子们总会看到红通通的“福”“喜喜”字,窗花等;孩子们还常常看到背着“花箱”的剪纸艺人,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人们剪各种花样的图案,带来美和欢乐。艺人剪刀下纸的神奇变幻,不但增加了喜庆的气氛,更让孩子们赞叹不己,跃跃欲试。

了解了孩子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之后,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剪纸引入教学,不仅可以学习和练习剪纸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而且通过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如在“对边折剪”这个主题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剪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服装,并自由给以变化、组合,然后一起玩“开服装店”游戏,如此幼儿会玩得更开心。剪纸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一些较抽象的步骤与方法可以辅以儿歌。如剪“喜喜”字时,教师引导幼儿先欣赏剪纸“老鼠娶亲”,让幼儿感受喜庆的气氛,再根据“喜喜”字的走向编成“老鼠娶亲啦——老大放鞭炮,噼啪噼啪啪;老二吹喇叭,嘀哒嘀哒哒;老三打小鼓,咚哐咚咚哐;新娘坐轿中,羞呀羞答答;老四老五抬嫁妆,累呀累得欢;新郎胸戴大红花,笑呀笑哈哈。”让幼儿边说边做,剪纸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学会剪纸后,还可以进行印染,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2.绳结艺术

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绳结,在我国民俗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绳”与“神”谐音,“结”字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为了让幼儿从小感受“中华结艺”的珍贵,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接触绳结,从欣赏入手,让幼儿感知绳结造型的优美,色彩的丰富,以其独特之美感染每一位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喜欢上它。于是教师可为孩子们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们尝试编织起来,如编织手链或结上铃铛,穿上小珠子戴在手上,活动起来便叮当作响。虽然有时会缠在一起,但孩子们却依然兴趣盎然。每逢元旦,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编织绳结,装饰教室,感受节日之快乐。

3.刺绣和布艺

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各种图案,装饰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上,歌颂着生活和未来。教师可以先从欣赏入手,让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色彩和图案的装饰性,从花纹中了解吉祥和富贵的意义。教师将搜集到的刺绣作品和布老虎、绣球、彩线、香包等展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并激起孩子们创造的欲望。

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极感兴趣的特点,在美术活动“布艺作品欣赏”中,教师让幼儿把每幅手工作品编成一个小故事,然后再赋予形象生动的名字,从中自然感受作品中可爱的童趣和童真。这些故事主要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或是对成人生活的幻想,对他们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亲和力,它是幼儿美术创造的源泉。在此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将多种乡土资源综合加以运用,以达到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之效。如把泥娃娃染成笑容可掬的“阿福”,把单色剪纸染上美丽的色彩,为一张小小的折纸绘上绚丽的图案,给一幅刺绣打上流畅的底稿,等等。这些技法的相互运用可以让幼儿从中感悟色彩层次的变化。比如在泥塑“天鹅”教学中,随着故事《丑小鸭》情景的变化推进,幼儿被带入故事天地,同时把剪纸的要求、技能等自然地融入其中,从而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与创作,大胆表达与表现。在组画“夏天”这一美术活动中,有的幼儿剪出池塘里的鱼、荷叶、荷花,有的幼儿折出树上唱歌的知了、河上荡着的小船,有的幼儿编出细致的小花小草,有的幼儿画上展翅的鸟儿,有的幼儿竟捏出了一只只稚趣的小鸭…… “夏天”在孩子们的手上悄然展现。

当然,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在采集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去粗取精、古法新用”的原则,同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大胆尝试,开展通俗易学的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认可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农村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悄然地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任务,不再单纯地觉得上幼儿园就是吃好玩好,安全就好,他们开始对幼儿园的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家长的这种变化值得我们关注,更需要我们加以利用。如可以组织家长走进课堂,不定期地安排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等。

如幼儿园在表演区投放了舞龙灯的道具,孩子们很喜欢,可玩的时候总是不得要领,玩不起来,玩了几天大家都没兴趣了。老师了解到乐乐的爸爸是村里闹龙灯的能手,于是就邀请乐乐爸爸到幼儿园,教孩子们如何当“龙头”,如何舞狮尾,并现场带领孩子们一起玩。经过乐乐爸爸的指导,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舞龙灯的技巧,大家轮流当“龙头”,舞动龙灯,玩的可开心了!

在组织主题活动“编织”时,教师请部分巧手家长参与编稻草、编竹篮的亲子活动,这既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幼儿园准备开辟“小小种植园”“养殖园”,老师邀请家长给予指导,协助教师完成。每次去“小小种植园”“养殖园”实践活动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当看到自己与家长一起饲养的动物和植物不断长大,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有的孩子甚至主动查阅资料,了解青菜、黄豆、小鸡、小鸭等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家中帮助家长照看小动物。这样的学习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获得了许多知识。而家长资源的利用也增进了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孩子、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家园共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经验,又可以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操作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同时,此举又充分发挥了农村乡土资源的教育性,使教育回归幼儿熟悉的生活,让幼儿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自然形成对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尊重,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猜你喜欢
剪纸幼儿园家长
剪纸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剪纸
剪纸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