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文献回溯建库的思考与实践
——以贵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8-07-16 07:15
科技视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赠书日文贵州大学

胡 静

(贵州大学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

自2005年贵州大学加入日本科学协会的赠书项目以来,收到了大批的赠书。校领导和馆领导非常重视,在馆舍资源、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将所收到的赠书和我馆原有日文文献一起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上架,在贵州大学图书馆内成立了日文文献馆,以手工借阅的方式供广大师生利用。时至今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传统借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日文文献回溯建库势在必行。

1 日文文献回溯建库背景

1.1 贵州大学图书馆日文文献现状

自2005年起,通过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联系,贵州大学加入到了日本科学协会“有效利用教育?研究图书项目”(简称赠书项目)中。日本科学协会开始持续向贵州大学捐赠日文图书。2007年9月,贵州大学日文文献馆正式开馆,日文文献藏书量是西南地区之最。文献馆成立之初,贵州大学图书馆使用的图书管理系统老旧,无法支持日文输入法,因此未能将图书录入数据。更换系统以后,由于仅有一名日文编目员,而文献量又比较大,因此回溯建库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至今为止,日本科学协会已经向贵州大学捐赠了图书及期刊共20余万册,已分类上架的图书约12万册左右。现贵州大学图书馆获得CALIS日文编目培训结业证的馆员共3名,其中一名日语专业、一名英语专业还有一名是图书情报专业。馆内的图书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更换,完全可以支持日文文献编目数据的导入和日文输入法,建立日文文献数据库已经具备条件。

1.2 日文文献回溯建库的必要性

1.2.1 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读者群体需求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创建于1979年,2004年3月扩建为日语系,2010年设立日语笔译专业学位硕士点,2011年设立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我省唯一同时开展日语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日语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240余名,研究生50余名。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中国教师14名,日籍专家 1名。中国教师中,教授 3名、副教授 5名,讲师 6名;博士 2人,硕士 9人,均有出国留学或工作的经验。同时,我校还设有日本研究所、日语研究中心两个科学研究机构。我校还有大量日语的爱好者和日本留学生。日文文献馆成立之初,读者仅限日语专业本科生和教师,原有借阅方式可以满足。而随着学校建设,日语系硕士点以及一些日本文化研究所的建立,读者面增加。需要利用到日文文献的读者越来越多,传统陈旧的借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日文文献的回溯建库工作迫在眉睫。

1.2.2 贵州大学图书馆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已经相继完成了中文图书回溯建库和英文文献回溯建库工作,实现了统一的自动化管理。如果日文文献不尽快回溯建库,延用手工借阅方式,将会影响到全馆的信息化建设。

1.3 日文文献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回溯建库来解决。

1.3.1 分类不够准确、排架混乱

日文文献馆成立初期,人员技术有限,且时间匆忙,所有上架图书分类仅分到2级类目。在排架的时候只按大类排架,这就造成了读者利用上的极大不便:读者只能根据想要的大类在书架中漫无目的的寻觅,而不能确切知道自己想要的书是否有、也不知道在哪里。并且由于参与图书分类的人员庞杂,有日语专业馆员、有图情专业馆员还有大部分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参与分类的学生只经过了短暂的培训就参与到分类工作中,有些图书只凭标题或者自己对内容的粗糙理解就按《中国图法分类法》进行分类了,没有仔细研究内容并做考证,造成很多日文图书分类不准确。比如说教育类书分到文化类等情况很多。还有比如《図書館用語辞典》这本书,当时给出分类的同学可能看到用语就把它分到了H语言类,但是其实字典应该分到G类或者是图书馆学里面。甚至还有一些套书被分到不同类别,分散放置,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麻烦。

1.3.2 条码混乱

由于图书加工时来帮忙的学生比较多,分成了几个小组同时进行,每个小组在贴条码的时候时有条码丢失或者贴错损坏的情况发生。条码丢失或贴错后也没有补贴,造成日文书目统计困难。另外,由于赠书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后期到达的图书有一些并没有贴条码就匆忙上架。

1.3.3 少量藏书涉及敏感内容。

2011年新闻总署开始清查境外赠书,所有赠书都必须经过审批,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中日战争、文化大革命、中国领导人传记、地图册、凶杀、暴力、色情、宗教、西藏、新疆、台湾、钓鱼岛之类的图书都属于问题书。因此,2011年以后选书都很严格,一旦有涉及这方面的赠书都会寄回。可是由于最早一批日文赠书是由外语系接收的,当时新闻总署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没有经过审批,存在一些问题书。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时学校决定日文文献馆停止面向全校开放,只对日语系教学利用。这造成一些非日语专业的读者不能正常使用日文文献,对图书馆的意见较大。

1.3.4 存在大量副本

没有日文文献数据库,就无法查询复本情况。我馆的首批赠书是由日语系接收后转赠图书馆,而我馆的日文文献管理人员也是2006年才接手选书工作。而日文赠书是一个稳定的、持续时间长的项目。由日本科学协会在日本国内收集社会各方面的赠书,整理成书单,各受赠馆选择自己所需图书。由于受赠学校比较多,选书就有期限,在短时间内必须尽快回复选书结果,如果回复太慢,所选的赠书可能会被其他学校选走。我馆仅有一名日语专业的馆员,既要负责日文文献馆的日常管理,还要负责选书和赠书分类。赠书单一般是日文书单,选书的过程也是翻译的过程,因此日文选书比中文选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很多。有时候书单过多,选书的馆员忙不过来,同时也为了避免自己选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会让学生参与到选书中来,这就造成了所选图书的质量无法保证,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复本出现。

通过重新筛选图书、准确分类、建立日文书目数据库、重贴条码上架这一回溯建库工作流程,以上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回溯建库后,有了日文书目数据库,选书之前可以先进行查重,就可以避免重复选书。

2 日文文献回溯建库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回溯建库是一个繁杂而庞大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也很多:

2.1 严格把关图书内容

分类编目的过程同时也是二次筛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将所有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中日战争、文化大革命、中国领导人传记、地图册、凶杀、暴力、色情、宗教、西藏、新疆、台湾、钓鱼岛等方面的图书剔除出来另作封存。保证我们完成回溯建库后,面向读者开放的日文文献的内容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2.2 分类准确性

日文赠书有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国内一些图书馆捐赠,书上附有原来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日本采用的是《日本十进分类法》,简称 NDC。这一类图书我们可以根据原有的分类号,对比《日本十进分类法》和《中图法》,给出相对应的准确的分类号。没有原分类号的图书,我们也可以通过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页查询到它的十进分类法的分类号,转化为中图法分类号。这就可以保证回溯建库后,所有日文文献分类的准确性。

2.3 充分利用外部数据源

在网络高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也在慢慢向网络化、集中化以及社会化发展,为各类文献的编目利用外部数据源提供了条件。回溯建库中最难的编目工作的难度得到了减轻,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高。增加了书目数据的规范化。利用外部数据源,就是指我们在编目工作中利用本馆外的标准而规范的数据,经过编辑加工,增加馆藏等,使其成为本馆的书目数据。[1]

2.3.1 CALIS联合目录系统

参与日本科学协会赠书项目的大学图书馆大部分都是CALIS的成员馆,有些图书馆开始回溯建库比较早,在加入赠书项目后就开始著录书目数据。我们可以在通过Z39.50客户端在CALIS联合目录中查询是否有可利用数据源。

2.3.2 日本NII数据源

NII全称为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是以学术情报信息为主体的信息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机构。[2]它成立于 2000年 4月,前身是日本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 (简称NACSIS)。当我们在CALIS里检索不到数据的时候,可以通过CALIS的日文联机编目系统连接NII数据库进行查询,再将查询到的数据按照本馆编目细则改编成为我馆可以利用的书目数据。我馆已经在2007年就申请成为CALIS与NII联合编目的正式成员。现在本馆已经有三位馆员通过了CALIS的日文编目培训,可以利用日本NII综合书目数据库系统(NACSIS-CAT)。

2.4 安装日文输入法

套录不到外部源数据的情况下,就必须对日文书目进行原始编目。书名、作者等必须输入的内容都是日文,因此电脑上一定要安装日文输入法。

2.5 人员的合理分工

回溯建库工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来完成。参与回溯建库的人员分为两个大组:编目组和加工组。编目组由熟悉编目的工作人员和日语专业学生组成。熟悉编目的馆员负责套录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修改。而懂日语的馆员培训日语专业学生,带领大家对利用不到外部源数据的日文文献进行原始编目。

3 日文文献回溯建库相关工作规则

3.1 分类方面

3.1.1 日文图书分类依《中国图书分类法》第5版为分类标准。根据本馆性质,任务以及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对《中国图书分类法》使用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馆分编工作需要。

3.1.2 规定分类的详简级次,分类要详细,尽可能细分。

3.1.3 “字母标记法”的使用:当某类划分出来的下位类相当多时,使用“字母标记法”。

3.1.4 对于复本书和不同版次的图书的规定:复本书给予相同类号及相同书次号,不同版次图书主要依据版权页中版次,并参考书中的其他有关说明。

3.1.5 本馆日文文献采用书次号为种次号,同一类的图书,按分编的先后,依次编顺序号作为种次号,由系统自动生成。其他附加区分号的编制及适用范围作如下规定:

3.1.5.1 凡《中图法》中特殊类目下注明有“按年代排”、“依会议届次排”,本馆遵循此原则并以此为书次号。

3.1.5.2 多卷册、连续出版物、有年刊号,又有总编序号的,以总编序号为册次号,与种次号组成书次号。

3.1.5.3 多卷册书,在种次号后加“/”卷册区分号,用阿拉伯数字自然顺序表示各卷册,再加(),圆括号中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册。

3.1.5.4 凡没有标明卷册,但具有卷册特点的标志,亦可作为卷册号处理。

3.1.5.5 关于附加区分符号使用范围的规定

3.1.5.6 “-”版次号使用一律以版权页版本记载为依据,除第一版不计以外,新一版为“-1”,第二版为“-2”,并以此类推。

3.1.5.7 “/”卷册号使用必须是有卷册序数或具有卷册特点时才加以使用。“历书”、“年鉴”等以年度为特征的连续出版物,先给种次号,然后在卷册区分号后加年度并打一小圆点。

3.1.5.8 “:”原著与附册区分号,使用时在原著种次号后加续编号,再加阿拉伯数字。

3.1.6 “+FD”“+MT”“+CD-ROM”“+FD” 表示附件为软磁盘片“+MT”表示附件为磁带“CD-ROM”表示附件为光盘.例:TP312388+CD-ROM。

3.2 著录规则

3.2.1 必备字段名称及内容:

3.2.1.1 头标区name

3.2.1.2 ISBN 020@a

3.2.1.3 ISBN 020@a@cRMB

3.2.1.4 图书来源 093@a中图分类号@24(中图法版次)

3.2.1.5 题名责任245 14@a@c

3.2.1.6 出版发行 260@a出版地@b出版社名称@c出版时间

3.2.1.7 载体形态300@a页数@c尺寸

3.2.1.8 905@aGDT(贵大图)@b条码号@d分类号@e种次号

3.2.2 数据录入原则:

3.2.2.1 日本语文字:日文汉字与假名全部用全角录入。

3.2.2.2 西文字符:按照西文书写习惯录入。

3.2.2.3 数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一般采用拉丁字符集(西文状态)录入。

3.2.2.4 标点符号:顿号、中圆点、书名号和双引号用全角录入,其他标点符号一般用半角录入。

3.2.2.5 ISBD规定的著录项标识符:一般由系统自动生成,需要编目员添加的标识符有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依据规定信息源以外信息的信息所著录的部分和著录中的插注使用的方括号;表示省略的删节号等都在西文半角状态下录入。

3.3 索书号的编制(由文种号、分类号、种次号三个方面组成)

3.3.1 文种号码

Y——表示英文R——表示日文W——表示其他外文(包括德、法、意、西班牙等种)这一标志著于分类号的上端。

3.3.2 分类号

类目确定后,用铅笔写于分类号的下端。

3.3.3 种次号系统自动生成

3.4 日文图书加工:

3.4.1 按贵州大学图书馆规定,“贵州大学图书馆藏书”章应盖于书名页正中央、书扉页中央。

3.4.2 分类号应用铅笔规范写在书名页右上角。

3.4.3 条码分别贴于书名页正下方以及13页的正上方空白处。

3.4.4 RFID磁条贴于50页夹缝处,注册成功后在书籍扉页顶端加盖RFID印章。

3.4.5 书标贴于书脊距低端4cm处。

4 如何利用“不适合”的日文文献

由于我馆的日文文献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赠书,初加入项目时选书的不是专业人员,而是日语系的老师和同学们。除去必须剔除的含有敏感内容的书籍以外,现有藏书里面有大概30%的书是不适合面向全校流通的。这类书包括:英文期刊、日文期刊、一些贸易团体赠送的非正式出版的资料、抽印本、敏感书籍等。如何处理利用这一类图书,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4.1 期刊本身是具有时效性的,中文文献里过期的期刊都会做相应处理,不会永久保存。但是期刊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某些期刊的专业性也比较强。比如说医学类期刊,如果读者的研究方向是日本的医学发展,那么这类书对他来说就是有用的。因此,笔者认为期刊类的文献无需做数据,只需要归类整理,放在单独区域,供读者在馆查阅,不能外借。

4.2 抽印本大多是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还有一些内部刊。我们在选书的时候通过书名无法分辨是否是正式出版物,等赠书到了以后往往会发现是非正式出版物。但从内容来看,有研究价值但是不好分类。这部分图书也不适合做数据,但可以整理后供读者在馆查阅。

4.3 贸易团体赠送的非正式出版的资料,很多是日本贸易状况当年的实态分析、数据统计之类的,比如日资企业在亚洲的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等。这一类文献一般找不到可以利用的外部源数据,但是对于研究日本乃至亚洲经济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一类资料笔者认为可以分类整理后做简单地原始编目,集中存放,供广大师生研究利用。

作为日文文献馆,除了一些流通面比较广的书籍,这些“不适合”的冷门的文献资料,我们也应该合理的利用起来,展示出来,并且进行宣传。这是馆藏全面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项特色馆藏。可以吸引全校乃至全省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读者前来利用,这也是日文文献馆建立的现实意义。

[1]殷根瑛.日文图书回溯建库探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1:49-53.

[2]贾勇.网络环境下日文文献编目的路径与利弊[J].《图书馆学刊》,2007,3:131-132.

猜你喜欢
赠书日文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作为证据的足跡(mör)与它的证明力一以卫拉特法为中心(日文)
有关蒙古国西部卫拉特系集团的农耕与自我认同的预备考察(日文)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日文花样
智趣
互动坊
联邦德国向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