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与爱中幸福地长寿
——《因为风的缘故》的诗疗解读(中)

2018-07-15 17:05江苏王珂
名作欣赏 2018年19期
关键词:缘故爱情诗洛夫

江苏|王珂

品读《因为风的缘故》,相信读者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生无诗会无趣,人生无爱也会无趣,人生有诗和爱才有趣!新诗的现代性建设要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关心人的生理需要和审美需要,实现诗的启蒙功能、抒情功能和治疗功能。性与爱的需要是人的生理需要,两性关系是人必须处理的基本关系。“由于身体的存在和个人的自主是任何文化中、任何个人行为的前提条件,所以它们构成了最基本的人类需要——这些需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行为者才能有效地参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①爱情诗有助于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完成诗的抒情功能和治疗功能,还有助于现代人、现代家庭和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建设。但是爱情诗在新诗现代性建设中的重要性一直不受重视。中国古代诗人受“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等观念的影响,爱写友情诗,不愿意也不敢写爱情诗。新诗以一种政治性先锋文体的面目在20世纪初横空出世,在新诗草创期,汉语诗歌的世俗性、中国家庭的民主性和中国爱情的开放性是当时中国现代性建设的三大内容,是向旧世纪宣战的三大武器,所以政论性刊物《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讨论新诗、爱情和家庭的文章,目的是建设新艺术和新伦理,倡导诗歌新观念和婚恋新道德。因此1922年在杭州由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组成的“湖畔派”诗人写爱情诗的行为受到欢迎,掀起了新诗史上第一次爱情诗高潮,涌现了很多动人诗篇,如刘大白1923年5月2日写的《邮吻》:“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剖,/只是缓缓地/轻轻地/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我知道这信唇里面,/藏著她秘密的一吻。//从她底很郑重的折叠里,/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很郑重地展开了。/我把她很郑重地写的/一字字一行行,/一行行一字字地/很郑重地读了。//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我不是爱那幅精致的花纹,/只是缓缓地/轻轻地/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我知道这邮花背后,/藏著她秘密的一吻。”徐志摩更是以“情种”的身份成为新诗史上重要的爱情诗人,写出了《我等候你》《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残春》《我有一个恋爱》《云游》等经典之作。徐志摩的《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的“真情流露”令今天的爱情诗人感叹。全诗如下:“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手剥一层层莲衣,/看江鸥在眼前飞,/忍含着一眼悲泪——/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那阶前不卷的重帘,/掩护着同心的欢恋:/我又听着你的盟言,‘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我心肠只是一片柔:/你是我的!我依旧/将你紧紧的抱搂——/除非是天翻——/但谁能想象那一天?”但是新诗百年,并没有产生多少优秀的爱情诗。

“某网络上曾有如此报道:中国有三大情诗:一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是戴望舒的《雨巷》,再就是我这首《因为风的缘故》。”②《再别康桥》严格地说不是情诗,《雨巷》应该算是。这首情诗从1927年问世以来,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在情人间的私人空间、朗诵者和听众的公共空间广为流传。全诗如下:“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洛夫却认为戴望舒的《雨巷》没有他的《因为风的缘故》写得好。2014年12月17日,在台湾元智大学,洛夫接受了王觅和李翠瑛的采访。洛夫回答说:“戴望舒的诗《雨巷》,读起来很舒服,他们爱情诗很简单啊,爱情就是爱情;我的爱情诗,就像这首《因为风的缘故》,就不仅仅是我的爱情诗,它还有一个扩大解释的可能。我觉得,诗应该更丰富一点,更深刻一点,让人家咀嚼起来的时候有味道才行,不是看一遍以后就把它放下,应该让人家多读几遍,越读越有味。那是我的一个企望。”③“我写的同样的一个题目,比如我写爱情啊,跟另一个人写爱情,绝对是不一样的,最后呈现的作品还是不一样的。这表示对美的解释因人而异。中国的诗人柳宗元,他也是散文家,曾经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异。美的东西,不是自己说我是很漂亮的,比如一朵花,它不知道,而是因人的审美观念而产生的,觉得它很漂亮。但是这个美的解释,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没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审美需要,但我总是要求把诗写得很美。”④

“诗的创造是一种非意识的冲动,几乎是生理上的需要……真的艺术家本了他的本性与外缘的总合,诚实的表现他的情思,自然的成为有价值的文艺,便是他的效用。”⑤马斯洛认为爱与性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等同,性行为不仅为生理上的需要所决定,而且还受其他的需要,特别是爱的需要支配。这正是爱情诗在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原因。所以包括色情诗在内的爱情诗一定要写得“美”,一定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及审美空间,才能既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回答王觅提问时,洛夫还讲了他情感丰富的原因,这也可以理解为何他结婚20年后, 还能写出《因为风的缘故》这样情感饱满的爱情诗。王觅问:“写诗的人需要情感的敏锐度和对世界的感受,年轻人比较能有这方面的优势,洛夫先生您创作延续到了八十多岁,您的情感是怎么保持的?或是说您不需要保持情感,是一位依靠理智创作的诗人,可以通过艺术技巧的娴熟应用,来模拟出感情的展现。”⑥洛夫回答说:“完全靠理智来写诗,那是不可能的事。当然纯粹是情感的,纯粹从感情出来写,那个诗,至少成不了一个伟大的诗,一个有深度的诗。有一种理智的思考在里面,可是你看不出来它是那种论述的理智,如写论文一样,不是论述的。还是要通过一种意象来表达一个情感,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艺术技巧的娴熟,来模拟某种情感的展现,这也是很有可能。有些诗,不完全是靠情感的,你的灵感来的时候,你可以去抓住一个意象,来表现你的情感,还有表现你的知性的东西、理性的东西,但是因为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所以看不出哪是情感的,哪是理智的东西。”⑦

洛夫的以上回答让我此时突然想起他的《绝句五帖》中《第八帖》的诗句:“爱情不作兴预约/说来就来/蛇咬人从不打招呼”。诗与爱情都“不兴预约”。还想起他的《四月的行板》,全诗如下:“日为夜之盐/夜为日之水/月为妹之衣/风为窗之客/云为山之舞/鱼为水之花/鸟为树之歌/井为女之脸/框为昼之牢/酒为梦之足/虹为天之醉/露为花之血/蝶为春之伞/街为市之弦/岸为河之臂/船为渡之手/翼为鸟之帆/鞋为路之妻/烟为伊之眸/泪为禅之初”。他这首诗的“后记”如下:“这首小诗曾于1968年发表于《幼狮文艺》一七三期,二十六年来一直被我遗忘而未收入任何诗集或选集,最近在《幼狮文艺》四十年大系的新诗卷中不期邂逅,读来恍若隔世,感到莫名的惊喜。”⑧这两首诗都可以呈现洛夫对异性的看法。

《四月的行板》更让我想起清代学者张潮的《幽梦影》关于美人的论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从洛夫以上的两首小诗可以读出他的爱情观及美人观,发现他创作《因为风的缘故》的“诗疗”原因——在对爱与诗的追求中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生活更完美。爱与诗都有美,不仅有抽象的美,还有形象的美,甚至物理性的美,如诗的语言的美,具体为诗的辞藻的美、诗的音乐的美和诗的排列的美。又如爱人的形体的美,洛夫的妻子陈芳琼既有小家碧玉般的秀美,也有大家闺秀般的大气。与她接触的人都可以明显地领略到她的智性,又不失女人的妩媚风采。

洛夫确实有实力宣称,在中国新诗史上的三大爱情诗中,戴望舒的《雨巷》不如他的《因为风的缘故》。《雨巷》在音乐美上肯定胜过《因为风的缘故》,但在情感的诚挚和意象的丰富上,却弱于后者。洛夫能够获得“诗魔”称号的原因之一是他既写得“大胆”,又写得“小心”,或者说他既重视观念的独创性,又重视语言技巧。尤其是他做过多种诗歌手法的实验,如他年轻时认真地学习过法国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晚年又认真借鉴过中国古代汉诗的技法。他认为:“在很多古诗中,比如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诗里面,李商隐的诗里面,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至少是很难解的地方,后世都认为是很好的诗。你比如说,杜甫的《秋行八首》那组诗,被胡适那些搞新文学的人批得一塌糊涂,称之为‘诗密’,像诗的秘密一样的不可解。而不可解或者是不易解,也许就是诗的特色、特点、本质。”⑨

洛夫“大胆又小心的写作”的特点可以从他的《性骚扰》一诗显示出来。台湾诗评家丁旭辉赞扬说:“至于正例中的‘藉描绘实物的形象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者,洛夫的类图像诗《性骚扰》一诗可以说是最佳例证。诗的第一节是:‘手指/沾一点点唾液/刚翻到/庄子乘大鹏而飞的那一页’,第二节则是:

隔着一层薄板

邻室大声传来

电视中的广告

这边正享受与庄子大鹏神游的至高境界,那边电视中却大声地广告着能令天下男人神勇无比的药品,虽只是听其声而未见其影,但以‘威而钢’(一种美国出产的壮阳药物)的高度象征意义及其可以想见的人物旁白、配音、配乐,果真是一种‘性骚扰’;而洛夫将‘威而钢’三字往上斜排(原诗为直排,故文字往上翘起),暗示吃了威而钢之后勃起的图像与心像(情绪、情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在轻松的嘲讽中,洛夫表达了对这时代只知追求欲望而缺乏心灵深度的严肃批判,其机智、幽默、诗艺与对汉字图像特性的掌握,都是类图像诗图像技巧的最高典范,而其藉描绘实物的形象来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完全符合‘指事’的空间暗示精神。”⑩

洛夫的《边界望乡》更能显示他高超的诗歌技巧。如果说《因为风的缘故》是洛夫爱情诗的代表作,《边界望乡》便是他乡愁诗的代表作。正是这两首诗为他的“诗魔”美名增色不少,堪称洛夫短诗中的双璧。《边界望乡》收入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教材中的中国现代诗歌篇目如下:郭沫若的《天狗》、杜运燮的《井》、穆旦的《春》、邹荻帆的《无题》、蔡其矫的《川江号子》、闻一多的《也许——葬歌》、刘半农的《一个小农家的暮》、痖弦的《秋歌——给暖暖》、江非的《妈妈》、冯至的《蛇》、何其芳的《预言》、陈敬容的《窗》、纪弦的《你的名字》、舒婷的《神女峰》、昌耀的《河床》、郑敏的《金黄的稻束》、李广田的《地之子》、牛汉的《半棵树》、洛夫的《边界望乡》、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臧克家的《老马》、绿原的《憎恨》、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边界望乡》全诗如下: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这首诗和《因为风的缘故》一样,也重视语言的排列。古远清在《台湾当代新诗史》赞扬这首诗说:“洛夫回归传统时期的作品,不属于复古,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他把过于标榜实验性与前卫性的作品,转化为一种既现代又浪漫,既现实又古典的现代诗。他的回归,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中国文化的关怀与深度的探索,回到中国人文精神的本位上来。二是运用古典题材,融会前人的特殊技巧,表达自己的现代感与生命体验。三是抒发乡愁,关怀大中国,落实到真正的人生。其诗风走向:从内心到外界,从动态到静态,从知性到灵性,从繁复到简洁。《魔歌》《时间之伤》《酿酒的石头》《月之房子》《天使的涅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写于这一时期的《边界望乡》,意象丰饶,想象超拔,语言奇特,将中国固有美学、本土精神及西方艺术技法融会在一起绽放出艺术光芒,是洛夫将超现实主义技巧东方化的一次漂亮示范……”⑪

洛夫的爱情诗《因为风的缘故》也借鉴了超现实主义写法,尤其是超现实主义中的“自动写作法”。这也是这首诗具有诗疗意义的重要原因。法国超现实主义的领袖布勒东起草的《超现实主义宣言》认为超现实主义是纯粹潜意识的精神活动,诗人写作时应该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也不带任何美学的或道德的成见,因此超现实主义提出了“自动写作法”(automatic writing),要求诗人排除理性对精神的监视和控制,重视“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和“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布勒东有较好的心理学知识,推崇弗洛伊德,还于1921年前往奥地利见他,虽然他关于潜意识写作的想法没有得到弗洛伊德的理解,弗洛伊德不赞成把他的治疗手段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但他还是为此行感到自豪。

中国台湾新诗学者李翠瑛对洛夫诗歌颇有研究,她的观点十分准确:“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是早期洛夫在《石室之死亡》中表达的技巧,同时也是当时洛夫接受西方超现实主义诗观的具体呈现。在60年代,诗人自认为完全接受这种观念,而此一观念也对洛夫影响甚远。起因是政治环境下的限制,军人身份的隐藏,使得诗人采用隐晦的创作,以表达内心的情思。洛夫《诗人之镜》中写到超现实主义对现代诗的启迪:‘以纯艺术观点来看,超现实乃一集大成之流派,只要你自诩为一个现代诗人或画家,就无法完全摆脱超现实的影响而或多或少在作品中反射出那种来自潜意识似幻还真的不从理路但又迷人的微妙境界。’从诗人的语气中,读出诗人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崇敬与迷恋,他把超现实主义那样迷离的梦境、各式不相干的意象组合以及潜意识的‘自动写作’,看成是迷人的美妙境界。”⑫“洛夫从1957年出版诗集《灵河》开始,五十多年期间,其诗观经过四个阶段的转变,从超现实主义的运用、古典诗歌的手法融入,到超现实与古典诗意的融合,以及最后融会中西古今的个人风格,这四个诗观的转变,引领诗人创作上的风格转变,每一个阶段都从前一个阶段而来,并且往下一个阶段前去,像可以观察到的河流的走向。”⑬

洛夫自己也总结说:“湖湘文化精神的特点是刚毅、务实和敢为人先。我虽从小就浸润在湖湘文化之中,但湖南人的特性并没有全部反映在我的诗中。我早期的抒情风格是温柔敦厚,例如《烟之外》《众荷喧哗》《因为风的缘故》等,中期回眸传统,追求古雅崇高和形而上的禅意,例如《金龙禅寺》《与李贺共饮》《井边物语》等,无不是游走于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诗性意境中,这与湖南人的性格大不相同。”⑭“初期的《灵河》诗集,我期望不高,不是不好,而只是抒个人小我之情而已。主编《创世纪》,进入现代诗的创作之后,才开始从内心深处发掘‘真我’,最原始的生命,同时也不断反刍生命成长时期累积的战乱中各种苦难的负面经验,一遇适当时机,这些经验便化为缤纷的意象,喷薄而出,这就是《石室之死亡》的创作心路历程。《漂木》则有所不同,《漂木》可说是我的人生经历、美学概念、形而上思维、宗教情怀等一次总结性的展示,也是诗歌艺术与哲理、感性与知性的一次大融会。我个人对这两部长诗的评价有两点可以提出,一是一种大时代精神的投射,一是一种对大苦难、大悲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大崩溃的哀悼,文化日趋衰败的挽歌。所以我曾把《漂木》的内涵浓缩为两句话:‘生命的无常,宿命的无奈。’”⑮

洛夫回答王觅的提问时也解释了他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我认为这个超现实主义的写作与当时的现实环境毫无关系,我完全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选择。我觉得那个时候,超现实主义这个东西最适合写荒谬的人生,写那个最不安定的生活,一种最难解的人生。……我的选择实质上是为了写作的需求,为了表现的需求来写。……就是我艺术追求的一个方向,走的一个路线。一直到现在,现在很自由了,我还是照样使用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只是比当时的语法上,更青出于蓝一些,就是让读者能知道,我应用的是比较超现实的手法。”⑯洛夫还强调新诗要如古诗,要有意境:“一个诗人除了把诗写得很美,写得很好以外,他更要有对人生的一个感悟啊,对生命的一个理解,他应该有跟旁人不一样的想法。所以他的诗里面就是应该富有知性和哲学性的,这种知性和哲学性,并不是用那种逻辑化的语言来表现、来论述的方式,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的,叫作意象思维,透过意象来表达你的思维。……我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我喜欢尝试、实验,语言的实验,意象经营的实验,还有诗歌结构的各种实验,这是技巧方面的,就是形式方面的,另外就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就是这个思想方面的东西啊,也是不断地在追求,但我还是受传统的影响很大。我早年,很年轻的时候就读《庄子》这一类的书,虽然似懂非懂啊,但是我觉得他对人生的论述非常特殊,而且他的语言都非常有诗意,非常有哲理,所以读《庄子》读得很有兴趣。……后来也读了存在主义萨特,看了他们的书以后,就觉得他们说的话就是我经历过的。因为我的人生里面啊,你说是很丰富也可以,你说是很复杂,说是很残酷、很残忍,也可以,甚至于有时候出于无奈的那种,所以我后来所说《漂木》,那么长的一首诗,我把它浓缩成两句话,写的就是一个人生的无常,宿命的无奈,就是那么回事。……有人认为现代诗不需要有诗的意境,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虽然需要是用现代的语言来描写现代的生活,但是要成为一首诗,它一定有某种特殊的风格所表现的内涵,这个内涵包括你的生活,包括你的文化的底蕴,整个你的教育、个人修养,全部包含在里面,这样就产生了意境,诗的意境。诗没有意境,我觉得那个思想就很空洞了,那种诗的美,就不能落实,就很空洞。”⑰如洛夫所言“这个人生有很多事情是说不明白的”,尽管他的爱情类似中国古典式爱情,好像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但是如果要写成诗,也会“说不明白”,这正好产生了朦胧美。

洛夫采用超现实主义写法既是为了艺术追求,也是源于人的本能——人的追求自由的天性和人的思维的非理性。所以他的以《因为风的缘故》为代表的爱情诗写得既古典又现代,如李翠瑛所言:“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以横的移植、学习西方理论的方向,超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们以诡奇的想象扩展诗的空间,因此带来诗作中的晦涩与阅读困难……洛夫在2011年的书序中说:‘潜意识本身不是诗,如果诗歌创作完全依赖潜意识而采用一种不受理性控制的自动语言,其结果必陷于一片混乱。……我始终认为:诗的本质应介于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超现实之间。’”⑱《因为风的缘故》正是这样的诗——介于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超现实之间。中国已有的爱情诗都太重视意识、理性和现实,常常是采用“直抒胸臆”方式写出来的“真情实感”,所以“不耐读”。《因为风的缘故》的极强的“耐读性”增加了这首诗的诗疗功能。

这首诗几个意象的妙用增加了诗疗性。芦苇:群居生物,鱼儿离不开水,芦苇离不开水,所以要“弯腰喝水”。芦苇更离不开风,随风摇曳而姿态万千是芦苇的特性,说明女人是所好学校,可以培养出优秀男人,也可以说明军功章有妻子的一半。窗前的烛光:说明诗人渴望有中国传统的婚恋模式,长相守,永相伴,白头偕老。这个意象受到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的影响。原诗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河岸:岁月的河岸,爱情河岸。芦苇弯腰喝水:人要吃饭,喝水的地方就是家。烛光如芦苇,也会受风的左右。所以诗人给妻子坦言:“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暧昧”一词让人有很多想象空间,有“诗出侧面”“无理而妙”的效果。

洛夫1979年4月7日写的《发香》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不是千丝万缕/而是一根/我牢牢地牵着一根发/进入你的园子/好蔷薇都惯于裸睡/春是嫌瘦了些/夏又何尝胖过/更不用提秋与冬之落叶纷飞了/我负手而前/看你满园子的发香凝成白露//不是千勺万勺/而是一滴”。很多诗人写爱情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肉欲”中,让“肉欲”驱逐“爱欲”,不会像洛夫这样写“发香”,而是写“体香”,结果是把“爱情诗”写成了“情色诗”甚至“色情诗”。虽然那样写也可以达到诗疗的宣泄低级情感的效果,却无法建立起高级情感。因为诗歌写作手法的高明和爱情观念的高雅,使《因为风的缘故》成为一首可以培养人的高级情感和纯洁爱情的诗疗诗,这样的爱情可以让人产生道德的愉快。“一个人在进行他自认为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过程中,或者,在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有利的效应时,行为者所体验到的愉快,叫作道德的愉快。”⑲

《因为风的缘故》更是一首教会人如何婚恋的生活诗,是“爱的艺术”。“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赶快发怒,或者发笑/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然后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这是一首呈现夫妻人际关系的诗,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传统爱情方式“女为悦己者容”,和中国传统人际方式“士为知己者死”的诗意表达:“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但是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海誓山盟”“信誓旦旦”,甚至强调爱情有“暧昧之处”,还声称“势所难免”。这是现代真实的爱情生活的如实表达,也可以看成是诗人忠贞爱情的幽默表达。这是一首表达心意的诗:“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

这些爱的技巧对以下这种人格外重要:“这种人容易认为自己是不值得别人爱的人,也就更加没有勇气和信心去与别人亲近。眼看着别人被爱或两个人相互爱着,这种人容易感到自己不幸或这个世界不公平,容易怨天尤人,也容易嫉妒别人,这一切都给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带来困难和阻碍。然而,只要不是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疾病的原因造成了情感冷淡,被人爱和爱别人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按马斯洛的学说,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发生精神障碍。临床事实表明,情况确实如此。而最重要而常见的病态便是心理冲突。”⑳“人际相互作用的亲身经验和有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心理治疗具有头等和基本的重要性。……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只能说是个‘动物人’,经过人际相互作用,这才逐渐成为‘社会人’,真正的人。除去遗传和生物学的疾病过程……心理和人格之健康成长取决于良好的人际相互作用,而心理和人格之各种障碍则是不良人际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治疗可以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人际相互作用过程,简言之,这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上述基本观点,是萨利文(H.SSullivam,l953)在他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学说中首先系统地加以论述的。”㉑“神经症病人的出路是,培养社交兴趣提高社交技巧,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发展了爱情来说,只有双方都主动,才会有真正的爱情。只要一方不主动,爱情就会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甚至是有缺陷的。”㉒

这些“爱的艺术”让我想起洛夫的《论女人》:“既非雨又非花/既非雾又非画/既非雪又非烟/既非灯又非月/既非秋又非夏/有时名词有时动词/有时房屋有时广场/有时天晴有时落雨/有时深渊有时浅沼/有时过程有时结局/有时惊叹有时问号/说是水,她又耕成了田/说是树,她又躺成了湖/说是星,她又结成了盐/说是鱼,她又烤成了饼/说是蛇,她又飞成了鹰”。

王觅在他的硕士论文《超现实主义诗歌成因及布勒东洛夫创作比较》的第三章 《布勒东洛夫超现实主义诗作的平行研究》的第一节的标题是《布勒东的〈警觉〉和〈海滩〉》,第二节的标题是《洛夫的〈烟囱〉和〈这岛上〉》。第四章《布勒东洛夫超现实主义诗作的比较研究》由两节组成:《两首同题诗比较》《四首爱情诗比较》。王觅把布勒东的《自由结合》和《给妻子》与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给琼芳》比较后结论说:“洛夫1961年与陈琼芳结婚,两个相亲相爱,白头到老。洛夫也写了多首爱情诗,如专门写给妻子的《因为风的缘故》《给琼芳》等。比较二人的爱情诗,可能发现中西方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尤其是二人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有较大的差异。”㉓“布勒东的这两首诗,喻体都是极为陌生的存在,喻体和本体的对应关系也并不明确,所以布勒东的这两首诗总是给人出离感。相对而言,洛夫非常注重现场感,他用魔性的笔法但难以摆脱理性思维的作用,尽管有戏剧的外表,但内核依然基于现实的逻辑判断。所以他的诗总是以惊世骇俗的外表来掩藏平常的主题和叙述,同时,戏剧化的叙述安排从一开始就劫走了读者的注意,形成持久的影响效果。”㉔

王觅的结论比较准确,却有些忽略“自动写作”对洛夫的巨大影响,正是“自动写作”才使《因为风的缘故》有强烈的戏剧化效果。“自动写作”更使《因为风的缘故》的意象超越了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意象思维方式,尤其让诗人的图像思维得到加强,迫使语言思维让步,也强化了读这首诗的读者的图像思维,不仅让读者从图像感中获得更多的直观的美,还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自由,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洛夫很狂妄地得出以下结论的一大原因:“戴望舒的诗《雨巷》,读起来很舒服,他们爱情诗很简单啊,爱情就是爱情;我的爱情诗,就像这首《因为风的缘故》,就不仅仅是我的爱情诗,它还有一个扩大解释的可能。”㉕

甚至布勒东“从一而终”的爱情观也影响了洛夫。“布勒东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恋情本身的喜爱超过任何东西,因此,他对某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不认可他的看法而感到失望。他带着纯真的高尚感,对这些人的态度感到惊讶,进而感到气愤,并抛弃了他们,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过错也感到悲伤。一位非常爱他的女人、一位曾让他痛苦不堪的女人就此话题这样写道:‘布勒东大力颂扬他的爱情,培养他所喜爱的女人,好让她成为有价值的女性,以满足他的愿望。’从他的激情和失落中生出某种个人的传说,似乎进一步证实了柏拉图有关爱情的看法。根据这一看法,你所爱的女人的面孔一张张地重叠在一起,构成一张面孔,好像命中注定似的。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他都不会放弃自己喜爱的女人。”㉖洛夫也如布勒东那样“大力颂扬他的爱情”,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都不会放弃自己喜爱的女人。所以洛夫才给诗坛及世人留下了一段长达57年的婚恋佳话。

《因为风的缘故》写于1981年10月10日,一年后,洛夫于1982年11月15日写了《爱的辩证(一题二式)》,这首诗呈现的爱情观与《因为风的缘故》一致。这首诗的题记是: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拓篇》。全诗分为两部分:《式一:我在水中等你》:“水深及膝/淹腹/一寸寸漫至喉咙/浮在河面上的两只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条青石小径/两耳倾听裙带抚过蓟草的窸窣//日日/月月/千百次升降于我胀大的体内/石柱上苍苔历历/臂上长满了牡蛎/发,在激流中盘缠如一窝水蛇/紧抱桥墩/我在千寻之下等你/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式二:我在桥下等你风狂》:“雨点急如过桥的鞋声/是你仓促赴约的脚步/撑着那把/你我共过微雨黄昏的小伞/装满一口袋的/云彩,以及小铜钱似的/叮当的誓言//我在桥下等你/等你从雨中奔来/河水暴涨/汹涌至脚,及腰,而将浸入惊呼的嘴/漩涡正逐渐扩大为死者的脸//我开始有了临流的怯意/好冷,孤独而空虚/如一尾产卵后的鱼//笃定你是不会来了/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然后登岸而去/非我无情/只怪水比你来得更快/一束玫瑰被浪卷走/总有一天会漂到你的手中”。

洛夫确实十分珍爱《因为风的缘故》,不仅在大陆的每次演讲都要以播放一曲献给太太的诗篇《因为风的缘故》收尾,还在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的《烟之外——洛夫诗作精品选集》隆重推出此诗。不但把《因为风的缘故》全诗印在书的封底上,还把全诗印在书中的第109页,更重要的是,在书中的第110页到111页,刊登的是洛夫用毛笔题写的《因为风的缘故》的全诗,即他的“书法作品”,同此可见洛夫对这首诗的极端珍爱。这本诗集由洛夫自己选编,确实是洛夫的“诗作精品集”,这首诗在书中受到如此重视,说明这首诗是“精品选集”中的“精品”。

这本诗集中的《因为风的缘故》的排列方式也十分讲究,全诗排列如下: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1981年1月8日

这首诗的两处“因为风的缘故”都退后一个字书写,既是为了强调这六个字的重要性,也是为了呈现出风吹草低的动感。如果此诗竖排,这种动感更强烈。这种“高低一格”的书写方式的独创者是新诗的老祖宗胡适。《朋友》是胡适写的最早的新诗之一,最早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发表时是竖排,胡适在标题下作注说:“此诗天怜为韵、故用西诗写法,高底一格以别之。”㉗从此以后,“高底一格以别之”的“西诗写法”成为众多中国新诗诗人模仿的对象,分行高低一格书写的印刷书写方式成了百年新诗书写的主要流行方式,无论是现代格律诗还是自由诗,特别是前者,大都采用这样的书写方式。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也颇有意义,如按谐音可读成“要就发要要发”。这也可以显示出洛夫对诗的所有语言元素的高度重视。

①〔英〕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60页。

②⑭⑮洛夫、庄晓明:《大河的奔流——2016:洛夫先生访谈录》,《诗探索(理论卷)》2016第4辑,第167页,第154页,第157页。

③④⑥⑦⑨⑯⑰㉕王觅、李翠瑛采访洛夫录音,未刊稿。

⑤周作人:《自己的园地》,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17—18页。

⑧洛夫:《四月的行板》,隐地:《诗集尔雅——尔雅三十庆诗选》,尔雅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⑩丁旭辉:《象形指事、图像技巧的理论接轨与图像诗体学的建立》,《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⑪古远清:《台湾当代新诗史》,文津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

⑫⑬李翠瑛:《石室与漂木——洛夫诗歌论》,台北秀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69—70页,第68页。

⑱李翠瑛:《两方印记——论洛夫与商禽“超现实”之异同》,萧萧:《创世纪60社庆论文集》,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206—207页。

⑲⑳㉑㉒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6页,第95页,第1页,第28页。

㉓㉔王觅:《超现实主义诗歌成因及布勒东洛夫创作比较》,未刊稿。

㉖〔法〕亨利·贝阿尔:《布勒东传》,袁俊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2页。

㉗胡适:《白话诗八首·朋友》,《新青年》第2卷6号,1917年2月1日。

猜你喜欢
缘故爱情诗洛夫
孩童之道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因为风的缘故
焚诗记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因为风的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