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张英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课堂中要展开多层次、多渠道对话,这是一种大胆和有益的尝试。但就效果来说,层次还不够深,为此,我们要开拓进取,努力找到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涵提升
与作文教学相比,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具创造性。所以,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衡量,笔者认为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教学。这一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求新,上出新意,上出深层次的内涵来。
一、搭台,让学生自由去阅读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从一定程度上说,如果我们考虑的角度或者方向不同,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就会发生变化,大小就会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其有着怎样的关注。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关切。这种关切就是一种期待学生有着怎样表现的期待。为此,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这里的尊重主要就是还给原本就该属于他们的学习的自由。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
教学《敬畏自然》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句子,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明白课文中作者所表明的观点,也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这就说明我们所做的仅仅局限于课本。这样,显然与新课改、新教育所倡导的理念相背离。事实上,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是一项基本性的要求。但是,我们更应该以教材的课文为基础,通过课堂设计将目标拔高、拓远、纵深。因为,就本课而言,如果稍加分析,你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之精神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为此,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适时地安排一定的活动来强化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比如,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纵使自己的一些见解与这篇文章的作者有不一致甚至是有冲突。当然,我们让学生尽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没有约束性要求。这里,我们要让学生清清楚楚的是,他们不仅要有自己的看法,还要很好地说出来。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让他们尽力地说出所以然来。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一定要依据事实来思考分析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要重视相关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二、尊重,强化学生个性阅读
上文第一大点,笔者之所以用了很大篇幅进行说明,无非是想强调尊重学生自由开展学习的潜在价值和应有意义。事实上,具体到阅读课堂教学,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学生客观差异的基础
上,把自己的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这就是我们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到阅读实践当中来。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除了必要的引导之外,别的事情尽量少做。比如,我们不能自己一不满意就说出答案,来取代学生。
教學《云南的歌会》一课,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以下几点:(1)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是保障;(2)要求学生一定要静下心来,真正沉浸到课文之中。对于这两点要求中的第二点,主要是要求学生仔细而又认真地写好批注。对于批注,没有过分的字数要求,但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将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给写下来。当然,在学生静心阅读文本之时,教师尽量不要四下走动。这时,我们教师可以用目光与学生交流。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之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品尝文本。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品读,并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应是我们今后教学中要大力进行实践的,这一点不能偏废。
三、创境,丰富学生阅读内涵
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尝试性阅读,这还没有触碰到文本的深层。为何这样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何在。其实,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最终还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单元,并最终形成知识体系。说到此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但我们更需要我们的群体能达成一种默契的“共识”。当然,这里笔者所说的共识,并不是要将学生标准化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实现。教学《与朱元思书》,为了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之美,笔者有意识地强化对他们朗读的指导。具体说来,要读好,在阅读速度上就不能有快的要求。因为这样,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品味到这篇文章绝美的意境。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假定某些情节。当然,这种假定应该建立在对课文的充分理解上。在情节假定之后,再进行设问,比如,作者是在怎样的日子里怎样出游的,是不是特意的呢?等等。
这样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之美有更为深入的体会。同时,这样的做法,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拓展。而正是这种阐释性的拓展,才让这种阅读更具有厚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对于阅读教学,说穿了其实就是激发各个层级的对话。而这,离不开一定阅读氛围的打造。但无论怎样,都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一起,朝着更深层次的阅读境界挺进。
参考文献:
[1]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情报参考,2007(3):9.
[2]王佳义.把寓教于乐和诱思解疑注入语文教学中[J].当代教育,2016(1):6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