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小学课堂探究设计,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弹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灵活,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弹性设计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弹性设计;策略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弹性、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而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需要对数学课堂展开预设工作,这是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工作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工作,通过相关预设活动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活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唯一传输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师生、生生之间加强交流,保证知识的弹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弹性设计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弹性设计的意义
(一)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事先做好预设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了与预设内容相近的问题,则按照预设计划开展教学;反之,如果课堂上所处的内容与预设内容不同,也就是一些突发事件,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保证整个课堂的饱满性。同时,需要在小学课堂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抓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机会,与学生共同探究相關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二)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有些时候,教师虽然展开了弹性教学设计,但是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引导学生提出独特的观点,不应该过于拘泥形式,真正地让课堂活跃起来。
二、 开展弹性设计的方法
(一)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实践,多动手,同时要乐于探索。教师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先给出两道题,并且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分成小组对这两道题进行运算,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运算顺序。然后挑出一组学生进行展示。之后教师随机提问:分数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为什么是一致的?学生开始思考,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这是因为小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一致的,分数和小数可以进行转换。其他思路并不明晰的学生就会茅塞顿开。有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时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同样的问题有的班级回答的正确率比较高,而有的班级回答的错误率很高。这时教师可以将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然后进行纠错。
(二) 集体备课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在备课时,教师也应该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开展分析学情、研读大纲和教材、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教学准备活动,让各个教师都能够根据本节内容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
(三) 留出空间让学生发挥主动性
为学生留出空间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这里的空间可以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留出的空白。教师在对“3的倍数”进行教学时,根据教材的要求“掌握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会应用3的特征”,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为什么只看个位数就可以知道这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这个问题的结论学生都知道,但是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去思考。
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犯一个通病,那就是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做出反应,便会不自觉地将答案说出来。这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自己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 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并将其生成资源
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言行能力、意见与建议、错误的回答等这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数学练习,而在数学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同样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后面除了正规的算法还有一些简便的算法,当学生在对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时,有的学生会使用正规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而有的学生就会使用简便的方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很值得教师去仔细的推敲。
(五) 勤于课后反思
结束了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整个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学设计常常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原有的教学设计在经过教学反思之后就可以成为新一轮教学设计的参照,可以使新的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切合学情。课后反思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是否具备恰当充实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正确、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序、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多样、教学效果是否突出、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是否有帮助,以及对“课情”、“学情”的预估和应对等。其中不仅包括对自身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误的分析,还包括针对学生表现与发展的评估。同时还有很多反思的好方法,比如写“教后记”或者进行“课后二度设计”、信息提示、自我回顾、同行诊断、案例对比等。但是,在进行课后反思的时候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创立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应该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与水平为最终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想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进行有效对话的场所,教师就应该自觉地运用教学智慧,通过自身敏锐的思辨力和洞察力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以及适当的问题引导,这样的课堂流程才能更加意趣盎然和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周波儿.数学教学中如何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2]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
作者简介:
周应喜,四川省资阳市,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工业大道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