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燕梅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尽管教师指导得很细致,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甚至很多学生出现抄袭作文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积累;创设条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体验生活,体现听与说的和谐统一,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互助活动,才能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生活体验成为学生习作之源。
一、捕捉身边的题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灵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这从根本上为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其实生活无处不在,贴近生活就要让学生学会捕捉身边的题材。
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一次校运会。在一次校运会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校运会的安排颇有兴趣。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了一次校运会精彩场面描写习作练习。校运会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了校运会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然后让他们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能洋洋洒洒五六百字。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因为在大脑里面积累了材料,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写作素材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場面的作文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各个传统节日的情况:中秋节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儿点着灯笼满街跑,公园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还有人放“孔明灯”;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大家更关心的当然是龙舟赛了;还可以让学生多注意在家里、学校里的劳动情况,校运会、升旗仪式和一些比赛场面……这样指导下,学生生活积累丰富了,写作有了材料,习作中绝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
二、把社会“热点”搬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大家都认为:现在的小学生生活面太窄,生活内容太单调,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做作业,缺乏生活体验,缺乏写作素材。其实,学生接触的东西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上,还有许多来自社会、家庭、电视以及多媒体网络等。学生缺的不是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发现。
例如,围绕市区举办的50公里徒步活动,我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作文中,学生有的围绕“我运动我健康”写,希望自己能成为阳光少年;有的写徒步过程的精彩场面,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有的写徒步者如何克服困难的情景……他们已经与徒步活动融为一体了,因为成功而欢呼,因为失误而难过,因为感动而流泪……这样切身的体会,写出的作文能不精彩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社会“热点”的话题更牵动每个人的心。如果学生能多关心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多地投入到生活,用心灵与生活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美好的文章就会诞生。
三、顺应学生心理,抓住真实情感的流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其实每个孩子本来就有着独特的个性,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特的生活体验,只要教师能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才能写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文章。
一次,学校原定组织六年级的学生到广州观看航天展,但由于天气的情况不得不改期。看到学生失望的表情,我知道学生上课肯定没心思,顺着学生失望的心理,我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今天我真失望”,然后说:“我知道大家不能去参观一定很失望了!”学生开始抱怨起来。“我们不如围绕这个话题,把自己不满的情绪写成一段话吧!”
有个学生写道:“日也盼,夜也盼,掰着指头数着去参观的日子,可惜,它却与我檫身而过……雨还在下,我望空长叹。”
另一个学生写道:“今天我真失望!昨天我已经做好了外出的准备:买食品、带相机等,本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天,了解一下我国的航天技术有多棒!可是,沙沙的雨声打破了我们的美梦……”由于是真情的流露,学生写得畅快自如,没有了平时“挤牙膏”的情形,可谓一气呵成。
只有情感与语言和谐结合,让生活体验与作文教学同构共生,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因为学生的写作如果没有情感驱动只能平淡无奇,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情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脑细胞高度活跃起来,写出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骆柏.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J].内江科技,2016(12).
[2]张艳.作文评改 情溢其间[J].学周刊,2011(2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