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教育背景下小学诗意语文的实践研究

2018-07-14 10:22柏丹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诗意探究小学语文

柏丹萍

摘 要:新课改倡导教学必须体现对感性、个性的回归,促使学生走进文本角色,深入角色内心世界。诗意教学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诗意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诗意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意;探究

所谓的诗意语文是指以文本为基础,以学生为根本,借助丰富多样的藝术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审美体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诗意语文的价值,将其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真正的语文。

一、展示赏析,创设诗意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首含蓄又精湛的诗,只有在充满诗意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被深深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诗意教学情境。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导入环节,设计精巧的导入内容。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时,教师扮演导游的角色,带领学生到庐山旅游,教师深情款款地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导入:“大家知道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吗?你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述说。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的描述坚定了我去庐山瀑布看一看的决心,让我们跟随着一位拍客的镜头,感受庐山瀑布的秀丽以及变幻无穷。”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并配上舒缓的音乐。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视觉、听觉受到冲击,情感被激活,学习热情极高。

新课改大力倡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的高效化。教师要适时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并展示相关景物图片,营造出诗意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迸发,自然而然进入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内涵,从中获得语文知识和认知。

二、吟咏诵读,丰盈诗意教学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激活学生情感,掌握语文的使用价值,感知语文味,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深刻体验。”诵读是语文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诵读,学生对文本有更独到的感知,认知能力被激活,思维创造力得到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吟咏诵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兴趣点丰富,表现欲强。教师要把握住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

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时,教师引导学生初读文本,感知内容。当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美景有一定了解后,教师让学生寻找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感知,并进行诵读。学生认真寻找,有的学生寻找了“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这一句。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重读了“碧波浩渺”这个词,诵读时的语气是满怀欣喜。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还有的学生选择诵读第二段一整段,学生的声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学生的情感被激活。

诵读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声情并茂,实现了文本思维的对接,学生与作者情感达成共鸣。教师要以吟咏诵读为基点,广泛开展朗诵活动,实现学生认知、思维升级。教学内容和学生学力基础不同,所要采用的朗读方式也不同,可以是对一句话的诵读,也可以是对段落的诵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

三、唤醒想象,感悟诗意教学内涵

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任何美感可言,只是知识文字的相互组合。要想将枯燥干瘪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鲜活的画面,必须借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想象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载体和具体体现,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必然要思考,思维必然启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用词精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幅隽永的画卷,尤其是写景的文章。

学习《第一朵杏花》时,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掌握文本内容。学生理顺文本写作思路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思考问题:“当孩子发现第一朵杏花开了后,兴奋地告诉竺可桢爷爷,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描绘一下杏树开花的场景。”学生热情高涨,发挥想象,积极参与其中。有的学生兴奋地说道:“看,就在那一刻,小杏花羞羞答答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她的脸粉嫩粉嫩的,煞是可爱……”这个思考问题非常有特色。通过设计写话活动,教师唤起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拓展,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提升,这对学生情感生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学生阅读文本的文字后,会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象,脑海中自然生发丰富多样的场景。部分教师认为想象是一种空想、幻想,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教师要更新对想象这一概念的认知,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思想构建过程,升级阅读认知体系。

践行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特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亘古不变的诉求。诗意语文是一种针对性的语文学习,渗透着文化气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内容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婉琪.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开封教育学报,2015(7).

[2]黄令江.浅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文本的诗意解读[J].亚太教育,2016(1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诗意探究小学语文
诗意地栖居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