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
摘 要:福州市某知名民办中学提倡各班级创办班级刊物,使之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新平台。其中初二年段1班和2班共同创办了班级刊物《数一数二》。并且成立了由指导老师和两位学生主编为核心的《数一数二》编辑团队。这个编辑团队始终奉行用共同目标凝聚人心,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强化自治,用榜样的力量营造浓郁文风,用平台力量鼓励持续发展这四种方法。始终相信班级的学生,是班级刊物的实践者、受益者、管理者,广泛发动学生力量参与,充分动员学生力量加入,建立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自觉意识和相应才能,办一份成功的班级刊物。
关键词:班级刊物;数一数二;学生主编;平台发展
一、用共同目标凝聚人心
以这一届带班过程中创办班级刊物《数一数二》为例,笔者作为指导教师为了有效争取和组织同学办好班级刊物,准确寻找到同学们对一份好的班级刊物的共同梦想,以此来凝聚人心共建班级刊物。
(一)展示作品,实物证明规划蓝图
笔者通过利用班会课重温过去办班级刊物《五颜六色》《从一到六》的经历唤起同学们共同缔造一份新的班级刊物的美好愿
望,进而找到联系学生的感情纽带,使之成为促进工作、攻坚克难的有利条件。比如,在班会课上,笔者将过去做的班级刊物《五颜六色》《从一到六》发下去,让学生传阅、赏析,并且组织学生示范朗读其中一两篇极好的文章,或者全班齐声诵读一些有趣的片段。甚至笑侃其中的一两幅插图,指出其中一些小错误。向学生证明办一份班级刊物并不困难。
(二)讲故事,激励人心
笔者介绍了一些从前的班刊小作者的故事,有的小作者本来就是学霸,爱好写作,因为有了班级刊物这个平台,作品得以积累,后来就出了个人作品专辑的班级专刊,比如考入福州一中的刘×同学,又比如考入师大二附中的徐××同学等等。有的同学原本对写作没有信心,自从写的文章被班刊登出来之后,后来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比如考入普通二类达标高中的刘××等同学。
(三)共同起刊名
既然决定了要办一份班级刊物,就要给班级刊物起一个刊名。笔者向学生介绍自己从前的班刊刊物名,教五班六班的时候,班级刊物就叫做《五颜六色》,教一班和六班的时候,班级刊物就叫做《从一到六》。
现在询问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咱们的班级刊物叫什么的时候,一班学生开玩笑地说,《独一无二》,二班的同学也会反唇相讥,《二大于一》。后来两个班的同学商量的结果就是《数一数二》。我觉得,把起刊物名称这事交给学生去商量,由学生决定,更容易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二、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强化自治
办一份班级刊物,如果是一个老师或两三个老师全权负责,
这项工作很难以长久,因为工作繁重,人事安排总会有变化。如果是发动学生,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那班級刊物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强化自治,才是持续发展之道。
(一)建立竞争与合作的机制
无论是最早的《五颜六色》,还是之后的《从一到六》,还是现在的《数一数二》,我都是坚持两个班级共同建设。这样两个班级的学生可以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包括监督老师犯懒。比如,在这一轮的教学实践中,一班和二班就共建一本班级刊物《数一数二》。在学生编辑部里,两个班的人数要尽量均衡。每一期的刊物,都需要两个班派代表完成。《数一数二》的主编就由两个班的语文科代表共同担任。我认为,一个班级出一期的方法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两班学生之间培养团结协作,更不利于以后将班级刊物做大、做强。
两个班各选一位同学任《数一数二》班级刊物的主编。要求写作能力强,电脑排版技术强,统筹协调能力强,在学生中威望高。还有家长支持的。
结果,一班的同学推选了福州市三好学生任主编,二班同学推选了校三好生郑××同学任主编。两位同学通力协作,在一个学年里,出了九期班级刊物,其中六期是报纸形式的,三期是杂志形式的。班级刊物的质量逐步提高,得到班级师生家长的认可,在校内有较大的影响,许多外校的同行也慕名来取经。
(二)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出版流程
从教师筹稿发给本期刊物的两个班的主编。
由两个班的主编负责筛选文章,并将选好的文章通过讨论群组,发给本期编辑,每期大概6~8名学生编辑。
本期编辑负责文字、排版、插图,发回给主编。
主编负责汇总,安排栏目,制作封面,制作目录等等,交教师审查。
教师印一本样本后,再交主编。
主编安排一批同学分头审查,这一部分同学就是审稿编辑。每篇文章的后面会标明审稿编辑的姓名,以保障文章在文字和版式方面不会出现较大的纰漏。
主编再进行修改,发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确认后就可以交付印刷了。
三、用榜样的力量营造浓郁的文风
在建设班级刊物《数一数二》的过程中,陈老师十分注重向学生介绍在创办班级刊物中的杰出个人和优秀事例,塑造看得见、
摸得着、学得会的身边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同学们,着力提升同学们对班级刊物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数一数二》在创刊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出了十期刊物。其中,六份报纸形式,四份杂志形式。《数一数二》的指导教师和两位学生主编始终坚持用共同目标凝聚人心,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强化自治,用榜样的力量营造浓郁文风,用平台力量鼓励持续发展这四种方法,构筑素质教育的新平台。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