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具备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2018-07-14 05:33傅宏亮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残疾人的受教育普及率、受教育水平和就业率显著提升,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要办好特殊教育。一直以来,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就业率不高,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听障学)具备工匠精神,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而提高听障生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听障生;工匠精神

一、 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沟通困难是听障生在学习与就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他们使用手语互相交流或与健全人交流。虽然有了沟通手段,但是还是存在着手语词汇量少,语法特殊,普及率不高等问题,所以沟通困难是制约听障生专业发展的极大障碍。以至于很多课程由于沟通不畅的问题,尽量简化教学内容;很多用人单位因为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听障学生出现各种矛盾,最后有些企业即使不享受国家对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也不招纳听障员工。

(二) 听障生在语言和听力上的缺陷造成的认知水平较低,心理发展不够健全,很难像健全人一样适应社会生活,听障生普遍认为自己上了大学就不能从事普通的劳动,就不能到一般的岗位工作,特别是一些听障生对自己的估计过高,对社会的期望过高。

(三) 听障生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很难独立自主创业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但是这些都不适合听障生。听障生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虽然他们有视觉能力、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但他们的设计思维确因文化基础差而处于劣势,又有交流的困难,无法和用户交流设计意图,因此靠专业实力发展难度很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有效的管理和经营知识,很难独立经营。

由此可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艺术设计(听障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的是首饰加工、陶艺、木雕、鹿角雕刻等各种传统手工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培养能够“静下心、坐得住”,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更适合听障学生的专业发展。所以提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听障学)具备工匠精神,目的是提高该专业听障生优秀的专业技能、高尚的专业品质,最终能够高质量的就业。

二、 工匠精神的界定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词。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其内涵包含的主要元素包括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对产品细节的极端注重,对产品工艺和价值的不断优化,对产品服務对象需要的密切关注,对职业本身的高度认可等等。

工匠精神培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与实践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高度耦合关联。所以在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考核评价制度的多元化等方面引导“工匠精神”在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并且校企合作,孵化基地建设在行为层打造多层次实践平台,营造良好“工匠精神”专业文化。

三、 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态度及精益求精的理念,是未来手工艺人才的一种能力及价值取向。在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的教育教学中贯穿培养工匠精神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听障生个体最优发展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一) 丰富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工匠精神”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意识形态内容,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手工业领域“工匠精神”内涵及影响因素意义突出,有助于丰富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 提炼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工匠精神”教育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经过长期教育实践,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继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传统,各地依托地方经济创立了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其中也蕴含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从中总结优秀经验和模式,从听障生在生产实习、就业等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敬业爱岗、注重细节、一丝不苟、有耐心、能坚持等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积极探索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校企合作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校企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抓住校企合作的利益平衡点,优化产学合作机制。

(三) 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具备一定“工匠精神”精神,助力听障生高质量就业和终身发展

“工匠精神”是当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向,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具有高尚的“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对于推动区域企业的技术更新、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质量的传统手工产品刻上艺术设计(听障生)的标记,再加上高品质的工艺,使其更具发展潜力。有助于听障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国听力障碍学生提升发展的需要,能使其具备终身发展的条件,是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人才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听障生)人才专业技术能力与品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孟繁玲.聋人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N].中州大学学报,第22卷第3期:111-112.

[2]章文.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5(3):126-128.

作者简介:

傅宏亮,讲师,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