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所谓毕业情绪,就是临近毕业时,有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母校的日子越来越少,情绪出现了波动,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躁、忧虑等;对学习和班级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积极,甚至出现厌学心理。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而且历任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发现每届学生在毕业前夕都会产生毕业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中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不得法,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考试的成绩,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一、主要表现
1.留恋、伤感情绪
这种情绪影响着很大一部分学生。具体表现为:同学之间互送纪念品、留念册;在学校的各个地方与老师和要好的同学合影留念;在留言册上尽情地宣泄伤感情绪,绞尽脑汁地写些伤感的离别文字,在课堂上偷偷摸摸地写,课下忙忙碌碌地抄,比做作业都认真……这既分散精力,又影响学习。
2.紧张、忧虑情绪
这种情绪影响着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他们对毕业后的生活充满了幻想和憧憬,盼望着毕业的那一天早些到来。但他们又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因而产生了紧张、不安、忧虑、畏惧等情绪。这种情绪往往表现为在课堂上听不进课,整天忙忙碌碌,翻书、背、记、写……表面上看是在学习,实际上什么也学不进去;学习没有章法,没有效率。
3.放松、厌学情绪
这种情绪多存在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他们感觉以自己的成绩想考一所好学校根本没什么希望,并且马上就要毕业,现在努力也来不及了,于是干脆不学了。具体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关心班级事务,整天无所事事,无目标,无追求,坐等毕业。
4.放弃、发泄情绪
这种情绪存在于学习成绩较差的个别学生身上。他们平时学习没有目的,纪律松散,自由散漫,他们认为马上就要毕业,可以不受管束了,班主任也不会再对自己严加管理,所以开始自暴自弃,不遵守班级秩序,不爱护公共财产,甚至通过打架、搞破坏等发泄对学校、老师、同学的“仇恨”和不满。
二、疏导策略
作为班主任,应如何正确疏导学生的“毕业情绪”呢?
1.加强情感教育
对于那些产生留恋、伤感情绪的学生,应该进行情感道德观教育。可以召开主题班会,师生一起讨论,统一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只是中学生活的结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历程,新的生活正在等待着我们。要告诉学生,铭记同学情、师生情、母校情等美好的感情是对的,但应有个度,不能影响学习;应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老师和学校。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对产生紧张、忧虑情绪和厌学、放松情绪的学生,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对那些紧张忧虑的学生,要教育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或讨论会,让这些学生坐在一起,把心中的紧张忧虑讲出来,班主任再加以引导,告诫学生要着眼于现实,夯实基础,认真学习,然后找成績好的学生现身说法,谈学习经验,引导这些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面对放松、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不光是为了毕业考试,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虽然中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但人生才刚刚开始。现在多学一点知识,对将来都大有作用。如果学生实在不愿意继续学习课堂知识,也可以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使他们不致荒废光阴。
3.加强价值观教育
对产生放松、发泄情绪的学生,应该加强价值观教育。班主任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以德为本,耐心说服,唤醒其理智,促其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班主任要重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分清美丑。教育他们善始善终,坚持到最后,给自己的中学生涯划一个完美的句号,给母校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4.广泛开展活动,转移学生注意力
疏导学生的毕业情绪,关键在于转移学生注意力。要让学生有事可做,让他们的手动起来,脑子思考起来,思想充实起来。班主任可适当地开展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母校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难忘的乐园。
心情好,才会学习好。在临近毕业时,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理智地面对毕业情绪非常重要。对待学生的毕业情绪,班主任要及时发现,正确认识和疏导,以避免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造成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