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樱瀚
编者按:
数码时代,拍照已经简化成了手指的一个瞬间动作。但穿越回179年前人类刚发明摄彩术时,拍照确是一件犹如魔术般神秘而今人向往的事,其过程也异常艰辛繁琐。从本期起,我们拖出这个《古典摄影工艺介绍》栏目,帮助读者了解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拍照和制作照片的。
对于早期的古典摄影工艺,玩摄影的朋友大多能说出几种,比如干版、湿版、蛋白、铂金之类。但具体操作知道的不多。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最早发明的摄影工艺——已经有179年历史的达盖尔银版法(DaguerreoType)。
达盖尔银版法,是法国人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6Daguerre,1787~1851)在1837年发明的最早的摄影方法。1837年,法国科学院向世界宣布摄影术的诞生,就是以达盖尔银版法的发明为标志,这是摄影的起点。与同一时代稍晚的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1877)发明的底片可复制的拍摄方法相比,达盖尔银版法并不先进。不过,它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后者。而且,它是在镀银铜板上直接成正像,不可复制,世间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达盖尔银版法的基本操作过程是:先在一块镀银铜板上做出感光层,然后拍摄,再经过显影、定影和镀金,就得到了一张照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物品,制作感光层需要的物品包括:一块镀银铜板、两块包着麂皮的打磨板、三氧化二铁、晶体碘、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一个熏碘蒸气的小盒子。
拍摄需要的物品包括:一个片夹(6×6厘米或4×5英寸)、中画幅相机或者4×5英寸大画幅相机、测光表。
显影和定影需要的物品包括:琥珀色或者宝石红滤色片、黑色美纹纸胶带、硫代硫酸钠、氯化金、酒精灯。
首先要有一块镀银铜板,我手里这块6×6厘米的银版是日本摄影师新井卓(Takashi Arai)留给我的。他在日本一家工厂里自己镀的银,而目前世界上几位专门用银版法创作的摄影家都是自己制作银版。
拿到了一块好银版,下一步是打磨,要把银版打磨到像镜子般光亮完美。打磨工具是包在木板上的麂皮。麂皮要准备两块,一块在上面均匀撒上三氧化二铁粉末,依靠粉末摩擦打磨;另一块不撒铁粉,完全靠麂皮打磨。银版在两张麂皮板上各自磨15分钟,要求力度均已,方向一致。
打磨完银版后,要制作感光层。常见的感光化学元素有碘和溴,溴元素毒性大,碘则相对安全,也更容易操作,是不二之选。把打磨好的银板在常温下置于碘蒸气之中熏蒸,就可以形成碘化银感光层。此时,在黑暗的环境下,把具有感光能力的银版,放进哈苏6×6片夹,或者用胶带固定进4×5英寸的片夹中备用。全程建议带口罩、防毒面具和一次性橡胶手套。
达盖尔银版法的难度主要是,在一些不稳定的化学物质与步骤之间要强求稳定。这其中一个难点在于感光度。相对于现代胶片非常准确的ISO值,达盖尔银版法则很难算出具体感光度数,因此正确曝光时间没有一定之规,要通过大量实验来积累经验。新井卓[Takashi Arai]在拍摄银板的五年里曾经每天至少拍一张。
1840年,也就是法國科学院宣布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一年后,法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埃德蒙贝克勒尔发明了一种新的显影方法,用阳光暴晒来使银板显影,称为贝克勒尔显影法。逐渐替代了原来的水银显影。具体方法就是将拍摄好的银版外包上一层透明琥珀色或宝石红色的滤色片,随后放在阳光下暴晒。暴晒时间大约需要1~8小时,视阳光中紫外线的强度不同而定。
暴晒后,透过红色滤片,我们能看到显示出的一个清晰的影像,这只是个潜影。早在达盖尔之前,就有人能制造潜影,但很难保存下来。我们还需要定影和镀金,也就是固定和保护影像。定影液可以用硫代硫酸钠加常温水配置,但银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所以咱们得用氯化金溶液在银板上形成一个稳定的保护层,来隔绝空气。
2015年我向日本摄影师新井卓(Takashi Arai)学习达盖尔银版法时,并没有太多想法。现在,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1839年达盖尔摄影法发明之后不久,摄影就能同步传播到中国会怎样?他们会拍什么呢?也许跟西方人一样,中国人也跳脱不出要拍自己的肖像,留下自己某一刻的样子。有朋友说我想得太多,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块镀银铜板相当于现在几千甚至上万元,有几个人能玩得起?的确,历史不能假设,事实上,摄影术是随着英法联军借鸦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而进入国内的,最早在中国拍照的都是西方人。目前世界上公开的比较著名的中国银版法照片,是由法国人于勒埃及尔在1844年拍摄的两广总督耆英的肖像,现在还收藏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