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怡雄
经济越发展,投融资活动就越复杂,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就越高,需求量也越大,当前金融因素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融业务的迅猛增长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然而商业银行会计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原因有三:一是商业银行会计以理论教学为主,一般不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只是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商业银行常见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如吸存放贷、资金清算、联行往来等业务,学生们没有接触到各种银行票据的传递与审核,学习容易流于表面;二是当前金融创新速度快,银行新业务不断涌现,商业银行会计课程教材的更新难以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教学案例陈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内容上看与会计学专业其他核心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等其它课程可以做到遥相呼应,而商业银行会计课程则显得较为孤立。
1.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会计等其它会计核心课程相比,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一是初学者惯于使用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工作思维,对商业银行这一会计主体缺乏基本的认识,笔者在初次介绍吸存业务时,要求学生写出该业务会计分录的贷方科目所属要素,有近半学生认为是资产类科目而不是负债类科目,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贷方是“银行存款”科目,这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财务工作思维。商业银行的跨系统结算、资金清算往来、各类代收代付等业务涉及会计主体众多,有时还涉及与人民银行的往来业务,如果没有会计主体的概念,学生很难掌握这些业务的账务处理。
2.商业银行相比制造业企业,没有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众多业务循环,也没有各种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业务相对简单。但是商业银行处于国民经济收支、信贷和结算的中心地位,牵一发动全身,因此,商业银行为保证其往来资金的安全,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控制度。在商业银行会计讲课过程中,应重点讲解会计人员的岗位分离原则,印、押、证的管理制度,审查与审批的权限设置,资金交易的监控制度,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盘点及定期对账制度等等,讲解这些内控制度有助于克服实践学时严重不足,对银行业规章制度缺乏形象认识的缺陷。
3.教学案例要与其他课程知识点相联系。商业银行会计课程开课时间通常较晚,此时的会计专业本科生已经学习过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因此,学生们不再需要过多地进行理论学习,课堂讲授应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其它财会课程知识点相联系,比较会计学原理在不同行业中应用的侧重点。教学案例的旁征博引,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点的融汇贯通,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1.突出会计主体原则。商业银行的一项业务可能涉及多个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先要理清诸多会计要素在不同会计主体间运动的因果关系,然而学生们对会计主体这一会计基本概念却不太重视,笔者曾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案例:张三想开一家小杂货铺,购买全部资产需要500万元,而张三目前可动用的现金资产是300万元,于是张三在某银行机构贷款200万元,凑齐500万元后张三的杂货铺开张,问此时杂货铺会计要素各是多少金额?几乎全体同学都回答资产500万,负债200万,所有者权益300万,回答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贯彻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与假设,也没有认清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空间范围。另外,商业银行业务涉及会计主体多,也就意味着各会计主体间有较为复杂的债务债权关系,案例资料通常只对业务进行文字描述,学生们难以全盘掌握这些业务流程。通过审题后绘制业务流程图,并配以箭头与文字标注,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业务流程,理清各会计主体的债务债权关系及支付结算流程。
2.设计的教学案例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基本都没有在商业银行工作或实习的经历,对很多银行业务有空中阁楼的陌生感觉,对商业银行会计缺乏整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银行利率、贷款业务时先引入了一个校园贷的案例:同学张三欲贷款6千元购买某电子产品,看到了校园里张贴的贷款广告,广告宣称面向学生提供优惠利率10%,贷款平台在提供6千元资金时,当场扣除利息6百元,剩余的本金每月等额还款1千元,半年还清,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或依据直觉大致判断该笔校园贷真实年利率水平。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做答后,公布该校园贷真实年利率在45%左右,是其宣称名义利率的4.5倍。同时,针对同学们在讨论和做答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解答。
3.教学案例应注重对实际利率法的练习。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除少数业务采用日积数法、月积数法等计息方式外,大多数业务计算利息收入或支出时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难点和重点,部分同学在学习摊余成本摊销表时依靠的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将其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名义利率等财务管理知识点相联系。
以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为例,假设储户由于急需资金,提前支取部分本金。该案例看似简单,但是涉及很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原理。一是摊余成本的计量以现值为主,而不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二是如果商业银行在季度末计提利息,会产生明细科目“利息调整”,其原因是利息支出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即利息支出以会计方法实际利率法计算出的利息为准,但是“应付利息”这个负债科目却以法律合同默认的直线法为准,因此需要增加“利息调整”科目,将利息支出的金额由“应付利息”调整至“实际利息”,这也是“利息调整”科目得名的原因。三是需要理解提前支取的部分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应该按活期储蓄存款计息,而之前这部分利息是按定期储蓄存款计算并予以确认,该项业务需要按会计方法变更进行追溯调整,调低之前确认的利息支出金额。
4.商业银行会计案例教学应与实践相联系。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注重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案例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有好的创意和实践性,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例如:鼓励学院积极与银行单位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定期向合作的银行单位征集最新实务案例,不断更新案例库。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增加银行实操环节,增设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