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2018-07-14 07:49刘庆志张晓凌国凤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会计专业应用型

刘庆志 张晓凌 国凤兰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涵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用增量改革推进存量改革,在增加投资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也是教育领域的事情。”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高等教育功能出发,通过结构性改革化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输出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供给侧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同质化

社会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在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均存在趋同性,春季高考生与夏季高考生在人才培养方面趋于一致,人才培养同质化,导致应用型高校会计毕业生供给同质化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2.会计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脱节

调查发现,社会倾慕知识结构合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好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现在,会计实践操作应用和创新能力恰恰是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短板。随着应用型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会计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学分比重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投入不断增加。然而,应用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出现“行动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现象。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师本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欠缺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思想认识的偏差;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在校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对会计实践操作训练有抵触思想,导致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会计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脱节,出现应用型高校会计毕业生“滞销”与社会会计人才“紧缺”的矛盾现象。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就高等教育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高等教育各要素投资的优化配置,改革化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矛盾。这对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要实现多样化

随着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呈现多样化趋势,应用型高校作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要与时俱进,通过高校供给侧改革,培养多样化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有效化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2.思想与行动同步,应用型高校要把重视会计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社会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好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要把重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不仅行动上重视,更要思想上重视;不仅高校和教师重视,更高让学生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参与会计实践训练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理念,把会计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真正化解会计毕业生职业能力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脱节问题。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活动的“纲领性”、“导航性”文件,是开展会计教学活动的起点,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科学设计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设计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点的“会计人”理念

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通常以模式化的培养方式,输出“固定规格”的人力“产品”,人才培养忽视社会需求、唯课程成绩论,能力培养不足,而且,忽视专业外的其他能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转变传统的就人才培养而培养,忽视社会需求的粗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以社会人才需求为本、能力培养为基点”的精细化培养理念,同时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挖掘,让学生“成才”更要“成人”,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

(二)设计原则

1.质量为本原则

“质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二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在广泛社会调研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进度安排适当的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如何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的各项教学活动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以,师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让每一位师生都认识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还是人才培养活动,每一位师生都要坚持质量为本原则,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

2.人才培养多维度原则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有效化解应用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会计人才需求脱节矛盾,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把过去专业课程学知为主的培养原则转变为“学、思、知、行”有机结合的多维度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顶层设计文件”,要从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设计、培养过程设计等视角推行人才培养多维度原则,以促进会计人才培养多样化目标的实现。

3.能力择业原则

择业是人才培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择业的优劣和就业率高低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会计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人才培养活动过程中要把以往毕业生因专业择业的培养模式转变为毕业生因能力而择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这一转变,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在方案设计时坚持毕业生能力择业原则。

(三)课程与培养过程设计

1.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显性课程设计

显性课程是指按照会计学科理论,应用型高校在正常开课时间开设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的必选和选修课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显性课程设计时:(1)综合考虑“专才”和“通才”的知识要求,科学设计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构成比例。(2)考虑现有成熟学科体系与前沿知识的匹配,把学科前沿知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前瞻性,并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多样化诉求,增强知识的交叉与互补。(3)把学生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加大实践课程和创新能力课程。(4)坚持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原则,加大方向性选修课程模块设计。

2.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隐性课程设计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会计诚信、企业忠诚度等软素质培养课程。高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多维度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点的“会计人”。所以,在方案设计时,既要科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等显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作为未来的“会计人”必须具备的会计诚信、企业忠诚度等软素质能力。软素质课程主要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专业讲座以及企业现场会等形式开展。

3.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过程设计

会计专业培养过程设计是人才培养活动过程实施的指南,是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GPS,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指引,是保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结束语

会计专业培养过程设计就是依照会计专业理论体系和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主要包括显性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学期、开课顺序先后衔接、课程学分、课程学时、选修方向模块设计以及隐性课程及开课安排等执行设计。在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运用、知识转化、知识综合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训练,把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会计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