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得到空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财政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核心。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抓手,也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绩效评价工作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和单位在绩效评价的理解、执行、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不同偏差。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探究解决思路,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贯彻执行新预算政策的指示,未通过参加培训、探讨、教育等方式,传递给相关人员,或仅仅是简单的讲了新预算政策概念,未全面转变滞后的预算资金管理理念。预算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系统、缺乏应有规范,对资金流动及利用状况不能够追踪监控,发现问题后便无法及时找到原因,无法及时提出处理措施,结果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甚至极易引发腐败现象。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随意性很强,且执行力不高。对预算和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时,预算部门经常面对如下一些实际问题:项目立项评审多为主观判断,评审周期长,且缺乏科学的评审机制;项目执行后由于信息分散导致信息不对称,无法掌握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监督薄弱;项目结束后,缺乏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难以为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上述种种既降低了效率,还令效果变差,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全面有效开展。
绩效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而同类支出的绩效指标体系的一致性也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程度。当前我国尚未建成统一的、合理的、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普遍是以项目评价为重点,指标设计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逻辑架构、同类项目指标和设计标准差异大,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比较和项目借鉴,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质量高低,关键取决于是否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单位要通过广泛的培训、报告、业务学习等途径,提升绩效管理认识,树立全过程绩效管理理念,把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从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前评价—绩效跟踪监控—绩效评价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有效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财政部门要继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全过程”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预算单位和所有预算资金,从项目支出层扩展到整体支出、政府支出层面,推动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决算及结果反馈的全过程绩效管理。要推动预算绩效信息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绩效问责,“倒逼”政府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部门在预算申报环节必须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立项依据、实施方案与条件保障、绩效目标、预算明细。专家根据预算部门申报的四项内容结合自身的专业水平,对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进入项目库的前提,为项目竞争性排序和遴选提供依据。只有合理的项目才能得到专家的认可,才能顺利进入项目库,拿到预算资金。通过这种机制倒逼预算部门改变工作思路和理念,从过去的“先拿钱再来想怎么干事”,转变到必须“先想好干什么事,怎么干好事才能拿到钱”的轨道上来,必须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细化工作的安排。否则,预算申报上去,专家评审通不过,拿不到资金,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通过加强预算申报管理,规范细化绩效指标,确保步骤序时、数据准确、目标科学,为下一步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将预算绩效监控系统引入财政预算管理系统,把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信息对称,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预算单位应将项目的资金流和业务流梳理清楚,定期采集绩效信息,通过绩效监控平台计算出每一个指标对应的实际值,将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从而反映资金管理情况、管理制度健全性和执行情况、项目执行与计划完成的偏差情况、项目效果与预期偏差情况等,并从经费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硬件条件保障及其他方面进行偏差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后期实施计划,从预算执行或调整、项目管理及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及时提出与主要问题紧密结合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从而确保绩效目标的顺利完成。对问题严重的,要暂缓和停止该业务的执行。
建立“部门职能—战略目标—履职能力—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的标准化绩效指标设计路径,实现绩效指标科学合理化,并逐步构建完善分领域的绩效指标库,逐步实现绩效指标设计与应用的统一化、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绩效指标设计路径的目的在于从路径上规范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从而有效支持绩效目标管理、绩效前评价、绩效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及反馈、反馈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绩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学习探索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行业部门建设绩效指标的经验,逐步构建完善分领域分行业绩效指标库,指导不同行业的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时,统一绩效指标设计,逐步实现绩效指标的统一化,提升同领域、同类支出、同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一致化程度,逐步实现同类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促进部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框架,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相较于之前提高了许多。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绩效评价可靠性、有效性、影响力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为此,要引入全过程绩效管理理念,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倒逼政府每项工作都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