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媛
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建制镇,是集产业、投资、文创、人才、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总体要求、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做了明确指示,为艺术院校服务特色小镇提供了重要依据。艺术院校应积极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战略部署的落实,将艺术院校专业建设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这不仅对地方文化发展有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艺术院校自身更好地发展。但是,艺术院校如何从艺术人才培养、舞台展演、艺术科技、文化创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等方面服务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对艺术院校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和建议,这是艺术院校在推进服务项目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也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为此,课题组对全省79个特色小镇进行了梳理,实地走访调研了23个特色小镇,并与特色小镇相关负责人共议服务需求,收集了一线素材,从而为艺术院校服务特色小镇提供决策参考。
在2015年的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被列入浙江省年度重点工作。两年间,浙江先后公布两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见图1、图2)和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到2017年,将重点培育100个左右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实现经济融合发展。
图1 浙江特色小镇产业类别概况
特色小镇虽发展势头强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第一,缺乏相应文化政策支持,文化项目特色定位不强,与本土文化资源特点联系不够紧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能力偏弱。第二,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产业聚焦能力不强。很多小镇地处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土地、人力成本并不便宜。第三,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上简单模仿,整体上重资本和技术,轻创意和研发,产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资源不够,生产效率不高。第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拔尖文化艺术人才匮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文化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图2 浙江特色小镇各产业类型所占比重
梳理现已调研的特色小镇,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需求主要有:第一,做好政策引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特色小镇文化品质,在产业特色中,叠加文化功能,倒逼产业升级。第二,把艺术教育与服务人民结合起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提供艺术创作、编排剧目、文艺演出、微电影拍摄等文化服务。第三,邀请专业设计人才,在特色小镇环境布置、村落民宿改造、艺术氛围营造方面提供设计指导,创新乡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设计和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具有一定艺术性,提升产品附加值。第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文创植入业态,丰富小镇以文创为主要支撑的新型业态发展,如互联网创客、艺术创客、农业创客、教育创客、休闲服务创客等,建立创客基地。第五,与艺术高校合作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美术写生创作基地,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主题展览。邀请相关专业学生实地观摩、见习,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第六,缺乏将特色小镇文化元素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的创意人才和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如艺术原创者,应用艺术设计者,文化经营管理者,媒体公关等,建议艺术院校加速扩增相关人才的培养,促进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发展。
案例一:常山赏石小镇
1.小镇概况
赏石小镇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石文化、石产业,被誉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在宋代论石专著《云林石谱》中,就有青石镇开采青石的记录。常山县境内特色石资源品质优良,从采石、搬运、雕刻、制作、销售等,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赏石小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国观赏石博览园,二是指320、048省道沿线观赏石文化景观带,三是指石文化自然景观区,赏石小镇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深度融合形成新型业态。
2.其它产业
胡柚、山茶油、石乡特色主题民宿、马车溪漂流。
3.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少高技能的石雕工匠,工匠平均年龄偏大。石头雕刻工作强度大,粉尘污染重,对身体健康不利,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雕刻工艺。
(2)存在石头资源稀缺性加剧、环境保护压力大、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单一、产业形态陈旧、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石产业的发展。
4.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需求
(1)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积淀,创作编排与石头相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并进行演绎、宣传。如《砚瓦含泪》《西砚神话》(西砚又称紫金石砚,为传统名砚之一)、钦教寺(唐贞观三年建)宣传片的拍摄、剧目演出等。希望文化部门为青石小镇注入文化内涵,增加产品附加值。
(2)邀请环艺、展陈专业人员在赏石历史文化长廊(即048省道)的空间布局、艺术性方面帮忙设计或提供建议。开拓私家花园景观、装饰盆景、园林设计,利用当地的碎石块,辅以艺术造型,形成活体盆景商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3)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引进石雕、木雕(石雕底座)、园林景观石设计、鉴评等专业人才。邀请相关专业学生实地观摩、写生、见习,利于文化理念的交流、融合,可入驻中国观赏石博园,开发系列艺术产品。
(4)引进石工艺雕刻专家,兴办专家工作室,提高工艺水平,挖掘提升石文化内涵。通过能工巧匠的设计,雕刻砚台、工艺品等旅游文化石产品。
案例二:松阳茶香小镇
1.小镇概况
松阳建县于东汉,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远历史,该县文物古迹众多,建筑风貌、古村落布局保存完整,有着“山水、田园、村落”的诗意栖居。茶香小镇坐落在松阳县新兴镇,茶山绵延数百里,以万亩无公害名优茶生产基地和千亩有机茶生产基地为依托,利用茶叶景观资源和茶产业资源,突出“茶叶+生产+生活+生态”,以及“茶园+休闲+康体+旅游”的“三产(一产、二产、三产)联动、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概念,小镇将打造集茶产品加工交易、茶文化休闲旅游、茶乡村度假养生为一体的茶产业新模式。
2.其它产业
香榧、山茶油、高山蔬菜、食用菌、竹笋、生态养殖。
3.发展面临的问题
茶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还不够,希望文化主管部门能出台文化扶持政策、项目。
4.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需求
(1)展演服务。以大木山天然茶园为舞台背景,在景观湖面搭建舞台,创作编排茶文化主题实景演出,如茶香音乐会、茶香戏剧节、本地道教传统音乐会。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邀请国内外音乐、舞蹈、戏剧、地方传统戏曲等艺术家及文艺团体前来演出。在松阳798写生基地的基础上,与高校合作建立茶乡采风写生基地,举办写生作品展、摄影展等主题展览,以整合文化资源、建立地方文化特色。
(2)挖掘和保护松阳茶乡小镇的传统古村落、民间艺术资源、特色民俗文化,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实现保护与传承并重。与艺术高校、院所的环艺、景观设计专业开展产学合作,对小镇的古村落、高端民宿、民居、茶文化主题酒店等进行空间设计和艺术提升,实现从传统的单一乡村生活展现到多元、现代、艺术、实践、体验的新型文化创意转型升级。创新与文化、农业、观光、民宿、村落等经营形态的融合,促进乡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3)与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挖掘开发和包装设计具有茶香小镇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和旅游商品,反映松阳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并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如端午茶、银猴茶、竹木加工制品、黑陶、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系列,并对茶香小镇茶叶企业进行形象设计、电子商务网页设计。
案例三:龙泉青瓷小镇
1.小镇概况
龙泉青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烧制技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小镇的核心景区——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园,主要包括青瓷文化园、1957创意设计中心、龙泉青瓷国际交流中心、青瓷产业园、青瓷小镇商贸中心五个区块。青瓷小镇改造并保留了原有的国营瓷厂工业遗迹原貌,新增了展示青瓷文化的影剧院、艺术馆、主题民宿、陶艺村,已吸引工艺美术大师和青年创客云集于此,共谋“青瓷”文化产业发展。青瓷小镇现已成为承载青瓷文化保存、研究、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文化场所。
2.其它产业
宝剑、毛竹、菌菇。
3.发展面临的问题
青瓷小镇地处偏僻的小山村,在青瓷产业平台的搭建,培养产品创意人才方面还不够。
4.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需求
(1)挖掘与龙泉青瓷相关的历史故事,拟编剧、排演剧目、微电影拍摄,如周恩来总理与青瓷小镇的故事。
(2)邀请艺术院校相关专业来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园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搭建青年艺术家创作、创业的交流平台,使小镇成为“众创空间”。
(3)积极开发当地历史遗存,如名人故居、著述、遗迹、传说等民间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源为产业资源,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案例四:莲都古堰画乡小镇
1.小镇概况
古堰画乡小镇地处瑰丽的瓯江畔,由“古堰”和“画乡”两部分组成。“古堰”包括通济堰和堰头村,位于瓯江北岸松荫溪畔,历史文化厚重;“画乡”位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山水资源丰富。古堰画乡的通济渠始建于南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目录。小镇围绕绝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水利文化、千年的古堰古樟、悠闲的文艺民宿,科学规划古堰画乡新型业态布局,打造美术写生基地,艺术创作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2.其它产业
木制品、商业油画、瓯江溪鱼。
3.发展面临的问题
小镇发展与当下流行的创意经济、创意文化结合的还不够,业态还不够丰富,希望通过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打造成为百业百态的艺术小镇。
4.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需求
(1)挖掘小镇千年文化,引进艺术家、大师,让古堰小镇充满艺术氛围,让艺术产业落地生根,使小镇成为高雅艺术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胜地。由政府租赁民居,改建为工作室,免费提供给知名艺术家作为创作、展演、传习等功能的艺术场所,着力打造艺术之乡。
(2)传承文化资源,保护好浙江铁(军)工厂旧址、档案资料等遗存文物。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如制陶、弹棉花、打铁、酿酒、编草鞋、竹编、制秤、造船、榨油等。传承船帮文化,重现独特的瓯江帆船、竹排、船帮会馆、造船技艺、唱船戏、闹荷船、走河灯、拜夫人等千年船帮古埠的经典场景。
(3)定期举办古堰画乡小镇乡村音乐节、国际音乐夏令营,邀请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演出,丰富旅游文化品牌和深厚内涵。
(4)古堰画乡小镇作为中国摄影之乡创作基地,定期举办摄影文化节,打造“玩摄影”营地,邀请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取景。
(5)与艺术院校共建艺术教育(美术写生)实践、创作基地,定期举办“中国写生大会”“知名画家写生”等活动。加强文创植入业态,丰富小镇业态发展,如打造互联网创客、艺术创客等各类新业态,建立创客基地。
(6)提升民宿产业,主题村落建设。邀请专业设计师利用小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古村落资源,改造、建设一批有故事、有内涵的乡村特色民宿。
各地政府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都很重视当地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着力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他们希望文化主管部门能针对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并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希望艺术院校从特色小镇既有的文化环境基础上,帮助他们规划属于地方性的独特文化与开发文创商品,从珍贵的文化史料发想文化创意服务或产品,建立行销平台和市场。
1.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助力特色小镇建设。找准学校人才培养与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契合点,找准学校教育教学与服务社会的融汇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建设表演艺术类、文化科技与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和文化服务类三大专业群,在表演艺术、传统曲艺、视觉艺术、文创设计、艺术鉴评、文化服务、非遗传承、手工技艺、文化产品经营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文化艺术人才。同时,以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为平台,为特色小镇的基层文化队伍提供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助力特色小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2.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的综合体,它的灵魂不是高楼大厦,不是优势产业,恰恰就是文化。”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认为。特色小镇要不遗余力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经典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以当地历史传统、产业特色、生活美学为依归,整合人、文、地、产、景、物等资源,建构优质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提升人民的文化艺术涵养,带动人民享受创意生活、提升生活品味,另一方面建立社会精神,形塑空间文化与建立特色小镇品牌。学校将通过文艺作品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努力促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激发文化活力。
3.融合特色文创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按照中央、浙江省委关于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顺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文创产业奠基于特色小镇过去所累积的文化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之下,以艺术文化科技与创新研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辟创意文化空间,吸引各种优秀人才进驻,带动创新与创业,形成更有利发展的条件,促进小镇的再发展。学校将加强艺术实践与特色小镇文化服务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主动建立“镇”校战略联盟关系,建设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催生文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