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陈超梅,张 龙
(1.泸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泸州 646106;2.泸县康复医院,四川 泸州 646106)
产后抑郁是产妇常见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3%~6%。近年来,我国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临床和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问题[1]。产后抑郁不仅会带来负性情绪,同时也严重威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但目前研究对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且干预措施尚不统一和规范[2]。为进一步探索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法,本研究对2016年2月-2018 年2月在泸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后抑郁产妇进行调查,分析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个体化心理干预与常规心理疏导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为产后抑郁的防治提供参考。
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泸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分娩且出现产后抑郁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9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ird edition,CCMD-3)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3];②足月分娩,单胎;③无妊娠合并症;④神志清醒,认知功能正常,无语言、听力功能障碍;⑤无重性精神疾病史;⑥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病者;②死产者;③无法配合护理干预者。符合纳入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初产妇22例,经产妇9例;年龄22~40岁,平均(31.16±9.03)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8例,剖宫产13例。对照组初产妇21例,经产妇10例;年龄23~40岁,平均(31.53±8.57)岁;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7例,剖宫产14例。两组是否初产、年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入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泸县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疏导,产后第1、2 天各疏导1次。具体方法如下:对产妇进行产后健康教育宣传指导,集中讲解母婴保健知识,详细讲解产褥期护理知识、婴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指导等,耐心指导产妇,予以鼓励和称赞[4],直到产妇基本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同时,告知产妇产后抑郁的成因与发生机制,引导其自我调节情绪,正确面对产后母亲角色和家庭格局改变,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产后至出院前每日疏导1次,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个体干预计划。护理人员以友好的态度与产妇交流,增加护患沟通次数,鼓励产妇倾诉内心的苦闷;同时,与家属交流沟通以了解产妇个性特征、日常压力、家庭情况等,查阅产妇EPDS评定结果,综合多方面资料,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并规划各阶段干预措施。②心理支持治疗。产后早期多安慰、鼓励产妇,给予产妇情感支持,指导家属多关心产妇,多与产妇交流;同时,告知产妇产后出现的切口疼痛、腹胀等不适感和腹部皮肤松弛等身体变化都属正常现象,可慢慢改善、恢复,不必过于担心。③转移产妇注意力。采用音乐放松疗法,选择优美、舒缓的音乐,也可在病房内播放轻快的视频、电视节目等,转移产妇的关注点;同时,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属多关注产妇情绪状态,不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新生儿身上;此外,还可组织同一病房或病区内产妇交流经验及心得体会,使产妇合理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
采用自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问卷包括家庭、社会、产妇自身3个维度。于出院前,在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预调查显示,该问卷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89,各维度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79~0.86。
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EPDS[5]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6]评定产妇的抑郁症状,EPDS侧重于评定产后抑郁倾向,HAMD-17侧重于评定抑郁状态。EPDS共1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0~3分的3级评分,0分为从未,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3分为总是。EPDS总评分范围0~30分,评分越高,产后抑郁越严重,EPDS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82,各维度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78~0.81。HAMD-17多数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少数条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HAMD-17总评分≤8分为无抑郁。HAMD-17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84,各维度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78~0.85。
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理人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产妇进行EPDS和HAMD-17评定。在安静的心理测量室进行评定,评定耗时约30 min。
62例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受分娩疼痛、激素变化影响出现情感脆弱(30.65%)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难以做好母亲角色转变(24.19%)、难以适应分娩后自身变化(17.74%)和家庭关系不佳诱导心理压力(17.74%)。见表1。
表1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类
干预前,两组EPDS、HAMD-17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EPDS、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EPDS和HAMD-17评分比较分)
注: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
产后抑郁是产后出现的常见心理障碍,受现代生活压力、生育年龄等因素影响,现代女性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升高[7]。产后抑郁临床表现以负性情绪反应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伤害婴儿等倾向,需尽早控制和干预[7-8]。目前研究显示,影响产后抑郁的因素较多,家庭、产妇个体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与产后抑郁密切相关[9-10],如分娩导致的应激反应、产妇个性特征及家庭关系均与产后抑郁的发生相关[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受分娩疼痛、激素变化影响出现情感脆弱(30.65%)和难以做好母亲角色转变(24.19%)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难以适应分娩后自身变化(17.74%)、家庭关系不佳诱导心理压力(17.74%)和个性特征导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9.68%)。提示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多样,其中以分娩导致的应激反应和产妇自身角色转变困难影响最大,应在心理干预中适当进行调节和引导。分娩后,家属的关注点多为婴儿,而产妇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自身的巨大变化上,分娩疼痛、切口疼痛、喂奶疼痛、体型臃肿等问题是其常见的关注点,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负性情绪,因而应尽快引导产妇从这些问题中走出来,正确面对生活[14-17]。
有研究提出,积极探明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同时应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法,从根源上解决产后抑郁问题[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EPDS、HAMD-17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EPDS、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导致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较多,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疏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产妇个体差异较大,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查可能存在片面性,应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完善本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