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娟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与建筑系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指的是设计理论课程群、三大构成课程群、素描,色彩课程群等,其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一部分,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解决色彩处理、塑性等基础问题,也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基础而基础,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谓基础二字是起到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并不是课程内容简单易懂的含义。当前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课程的教学常出现两种现象,一类是基础课程的教学不受重视,教师通常花费较少的时间,只传授部分常见内容;另一类是基础课程受到过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基础课程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在基础课程内容中不断深入挖掘知识,导致基础课程的教学成为单方面的纵向教学,孤立于专业课程教学以外。例如在素描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于素描时的细节刻画、光影效果等内容,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在教学后期会发现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基础内容上进行又一次的基础教学,没有提高的空间。色彩教学课中也常有教师过于重视色调、对比关系等教学的情况,这都会使得基础教学成为独立于专业教学的课程,不利于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横向发展。
基础课程的发展应与专业课程同步,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许多错误的观念,认为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前提,所以在基础课程全部教学后进行专业课程的授课。这实际上是在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没有意识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的联系。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很强,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基础与专业间的知识应能够保持同步发展,相互融合。但实际上艺术设计专业的部分教学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多基础知识后应用能力不强的情况出现。
基础课程本身具有一定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基础课程的教学不能为了基础而基础,二是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也应提起重视。所以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横向发展,实际上就是重视衔接关系。衔接关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性的知识,在专业课程中能够更方便理解知识。而专业课程同样也能够为基础课程提供有效的知识体系,专业课程的结构较基础课程更加完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能够对基础课程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构成方面的基础课程知识后,可以在专业课上训练学生的空间审美,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具备使用功能特点的空间体内容,空间体又可以称为类建筑体,在空间构成与类建筑体的学习中,加强了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衔接。同时,在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上,可以保持与基础课程的交叉,这样容易形成更深的联系。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能够与专业课程形成衔接关系后,在不影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教师间应密切联系,尽量使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能够与专业课程间同步进行,形成互补。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上,可以使用建筑模型为素描的对象,这样在建筑设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就能够起到预先了解的作用。另外,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可以使用人台做基础,软质材料做立体造型进行空间构想,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基础课程中空间构成部分相关内容的教学。也就是说,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及时做好沟通了解,相互补充课程知识结构,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减少所学知识用不上、遗忘等情况的出现。
结语:当前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对基础课程产生了两种消极的教学现象,一是过分重视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为了基础而基础。二是轻视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更为重视,不在意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衔接关系。因此在相应的针对性对策中认为,想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应该在教学上进行互补,一方面提高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的重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尽量保持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