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之人》:动画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新表达

2018-07-14 19:48马丽娜暨南大学510632
大众文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裙子现实

马丽娜 (暨南大学 510632)

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各种关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反映女性生活处境,以及呼吁女性勇于抗争的题材层出不穷,并逐渐把作品的表现形式延展到动画。主要是因为动画是介于平面绘画与实拍电影之间的一种拥有无限表现形式的艺术载体,是基于叙事特征上的一种有效植入,它兼具电影剧情化与绘画艺术性的表现特征,但又不是将两种艺术方式简单地进行叠加,它有其独特的叙事语言,可以形成表现独特的自成一体的叙事与画面风格。

动画片《养家之人》是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的获奖儿童文学作品《战火下的小花》。该影片由爱尔兰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制作,由工作室女导演诺拉•托梅执导,并由安吉丽娜•朱莉担任制片人。在该片确定之初,就因安吉丽娜•朱莉的签约加入而备受瞩目,在发布会上,朱莉解释自己加盟《养家之人》的原因:“如今,阿富汗有千百个女孩像帕瓦娜一样长大,她们被迫挑起家庭的重担。这部电影将提醒人们意识到她们的牺牲和付出,并体现出阿富汗文化的多元、创造性和力量。”这部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影片因朱莉的自身背景更具有深度意义。“女性主义” ,近几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动画电影创作中,为动画电影的成人化选题提供了丰富素材。但是,这一源于欧美女权主义运动的主题如何在动画电影中合理植入并使用,成为了动画导演在剧本呈现中需要突破的难题。例如《我在伊朗长大》《无手的少女》,均是以人物单线事件的空间变化表现“女性意识” 觉醒。此类影片多具备相对连贯、稳定的时间线,空间变化对应统一的线性叙事表达方式已经被运用得非常纯熟。但是,成熟也意味着更多的潜在规则与桎梏,如何运用动画的表现方式将“女性主义”声音表达的更有力度,这是动画叙事创新的瓶颈。

一、“双线”叙事时空中的现实批判与意识觉醒

《养家之人》这部动画电影导演着力表达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严格意义上是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依旧存在的不合理且变态的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小女孩的视角,真实再现了现实中女性的生活环境,在如此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依然有女性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独自完成,必须作为一种附属品依存于男性。早在19世纪,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已经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创作中得以体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在其作品中,尖锐而有深度、真实而残酷地反映社会生存现况和阶级矛盾;赤裸裸地揭示普通社会阶层人民所遭遇的的一切苦难。这种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得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知和审美价值。

以现实为基调批判当下文明社会的《养家之人》为“女性主义”选题的动画开启了新表达方式,最具特性的就是动画角色人物自我精神意识从唤醒到觉醒过程中的时空交叠,打破了线性叙事的传统表达方式,运用了双线平行,“双”角色互融的叙事方式。当然,本片的故事线索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叙事模式,即有故事的开端,小女孩帕瓦娜的父亲被陷害入狱,动荡不安中完整幸福的家就此成为过去式;有故事的经过,迫于现实生活的窘境,帕瓦娜女扮男装鼓足勇气克服险境出门找工作维持全家生活,把我们自以为所认知的当下现代文明社会的人和事在帕瓦娜的困境中全景呈现,让我们明了了一个如此动荡不安的国家,落魄潦倒的城市底层的生活现状,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及无法独立生存的女性等等;有故事的结尾,随着父亲被救出,全家人逃难式的离开这个打响了战争枪声的国家。

但是,本片在结构上的创新之处在于,叙事上的多维度空间交融对比。电影里故事中嵌套着另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是美好的英雄传说,一个是可怕的现实灾难,两个故事形成互文和对比。在线性叙事中两条平行线的“双”角色不断的时空跳接,小女孩帕瓦娜口中的“男性”斗象神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女性”所遭遇的真实困境相互切换。这种双线平行叙事方式,事实上是导演想表述女孩内心深处的“女性主义”的自我唤醒和觉醒。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将斗象神故事中男孩的境遇类型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孩的成长之路,她内心的恐惧、走投无路及不顾一切。每一次帕瓦娜在现实困境中难以继续时,她都会在斗象神的故事中找到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这也是她女性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在中东地区盛行男权主义的国家中,女性毫无社会地位,被附着在男性身上而存在,影片从斗象神这个故事角度表达出,男性能做到的,女性同样能做到,只是她们“缺”一个男性的外表。而故事中的男孩形象实则是帕瓦娜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当她还是小女孩着装时,她打水只能偷偷摸摸的去,鼓起勇气上街买食物还会被人追赶,但假如她有个男性外表,她便可以自由的出入打水,可以上街,可以在和别人说话时不被视而不见。

再者,电影之外的残酷现实和电影本身又是一层互文和对比,现实远比电影更沉重。导演运用了大量蒙太奇式的隐喻镜头以及手法,突破了传统“女性主义”主题的单一化表达,构造了多样化的阐释维度。全片强调直观并忠实再现现实生活,把黑暗真实的社会现象用完整又抽象的镜头表现出来,正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斯丹达尔在其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说道,文学作品只有“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才能给当代人民“以最大的愉快。”而这些影视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如实的反映着现实状况。

影片中,在角色个性塑造方面,以帕瓦娜父亲被抓家庭遭变故为切入点,牵引出整部影片的情节线,其中,无论是帕瓦娜、斗象神的男孩、帕瓦娜的好朋友,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塑造均被放置在特定环境中。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塑造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典型人物,并且把典型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进行刻画,在《养家之人》中,导演塑造的社会底层典型人物主要是被战争夺取妻子的大叔、拿着枪到处耍狠的男孩,各式各样的对女性蔑视的市井男人。在主要角色上帕瓦娜、斗象神的男孩以及帕瓦娜的好朋友,实则是三位一体的角色表现,斗象神的男孩和好朋友两个角色形象一个是帕瓦娜的自我精神意识支撑,一个是帕瓦娜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性精神支撑,两者的共同作用改变和完成了帕瓦娜的自我救赎。当帕瓦娜还在唉声叹气时,导演让她看到一个剪了短发的女孩,是如何在大街上卖东西,如何思考怎么赚更多的钱,让她看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希望的,只要心怀希望,即使是贿赂也还是可以尝试着救父亲。导演用女孩纯净的眼光看这残酷的世界,领悟现实的哀痛。

在叙事结构上, 整部影片在双线叙事线中展开情节,画面镜头穿插跳接剧情自然衔接且流畅表达,故事发展相互推进;在角色方面, 帕瓦娜坚强又无所畏惧的性格是支撑和推进整个影片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斗象神的男孩和帕瓦娜的好朋友则是推动故事发展变化的另一主要支撑, 他们的性格是以坚实的现实基础为依据,集合了普遍大众的性格特质,因为“角色们”的性格心理活动是整个社会时代环境的真实写照,用这种典型性披露了现实的残忍。

二、“女性主义”主题的突破

本片最大的突破在于对影片中“女性主义”主题叙事方式的突破,将女孩内心自我觉醒的意识变化用别具一格的画面感及有别于现实的神话故事载体表现出来,在精神意识变化的不同阶段用镜头跳接达到主题表达的可视化效果。让所有观众在观看时,能眼见为实的切身体会感悟女孩的意识觉醒,体味她的痛苦绝望和坚强。影片主要从以下几点做了突破表现:

第一,物的隐喻表现。电影着重刻画了几个在画面表达中反复出现,并承接剧情的物像。比如,那件漂亮的红色裙子,该物象是本片的最大亮点。裙子是电影中帕瓦娜最喜欢的衣服,每个女孩都有公主梦,都希望穿着漂亮的裙子走在人群中,成为最吸引人的那个女孩。当帕瓦娜陪着父亲去集市上摆摊儿时,发现父亲拿出了那件她一次都没穿过的红裙子时,她的眼睛就再也没离开过裙子,在她听到父亲的解释后,虽心有懊恼但也无法反驳,所有的怨气便只能对着那只狗发出来,但却无意中为父亲为整个家招来是非横祸。影片用一件很普通的裙子开启了女孩的女性意识,此时的女孩还只是为自己不能再穿上新裙子而闹别扭的小女孩。但随着父亲被抓,家里的生活无法继续,即使帕瓦娜鼓足勇气上街买食物也只能在被追打中仓惶逃离,这时她的裙子成为了生活的阻力。当她脱掉裙子变成男孩时,已经可以坦然的拿出新裙子售卖,并极力为营救父亲而买出高价。裙子卖出的高价使她内心的女性意识再次迸发出更强烈的力量,她拿着足够贿赂的钱艰难的来到监狱并敲响门,尝试贿赂并期望救出自己父亲,而一切并不如愿,对残酷现实的认知太少,最终只能是被暴力驱赶。

再例如那张不断出现的照片,画面上美丽的碧蓝海水,飘着白云的天空,透着阳光的热情,女孩们凝视照片无限憧憬自己的未来。每一次照片的出现都是女孩们女性意识自我唤醒的时候,在被无情的现实摧残后,照片成为了她们的精神支柱,那一丝的光景让她们重新恢复能量,继续战斗,为家人更为自己。物的隐喻让整部动画在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中更具情绪化和画面感。

第二,人物角色差异性与同一性塑造了影片的时空观。在叙事结构上,影片从惯用的单线叙事模式,发展出“双线”双角色的叙事模式,在现实主义叙事的主线和角色之外,影片还有一条同时进行的情节线,帕瓦娜所讲述的斗象神的故事。两条并行的叙事线在片尾高潮点结合:故事里的男孩找到所需宝物,并在最后时刻克服恐惧用勇气战胜了象神;而现实中帕瓦娜在坚持的信念中最终救出了父亲。故事中男性角色影射的是帕瓦娜意识上的变化,“斗象神”的过程表现了帕瓦娜在救父的过程中意识上的自我觉醒,用神话故事把意识变化过程幻化成画面,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化叙事变成了视觉上可感知的色彩画面,清晰直观,更具感同身受。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角色将时间与空间的表达与故事乃至人物命运相联系起来,从精神到意识合二为一,这是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差异性和人物个体的同一性相互冲突造成的。同时,导演也通过对两个角色命运的描绘,揭示出了更深层次的人类命运的思考,只有自我唤醒觉醒,才能自我救赎。

第三,场景的隐喻表现,影片中的“双线”叙事运用了两种不同画风的场景表现。波伏娃认为:“女人是逐渐形成的。从生理、心理或是经济因素, 没有任何既定的命运可以决定人类中的女性在社会中所表现的形象。”女性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步创造出来的。与生理性别相比,“女性”更是一个社会概念, 其中包含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性别差异, 更多的是社会所定义的性别特性。导演把女性意识这个逐渐觉醒的过程,通过剪纸风格的画面形象的表现出来,故事的连续性让观众能感受到变化的波折,故事深沉厚实的画面色调让观众在观影时能更直接的感悟到变化的压抑、被迫与坚韧。这是对“女性主义”主题表现的升华。用直观的色彩感,用紧迫压抑的画面构图,让所有人都来体味女性破茧而出的坚强。这种场景隐喻展现出真实的让人无法避开的疼痛。

《养家之人》这部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秩序的批判, 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强调的“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创作手段和依据。这部作品通过以女孩的视点来观察、描写社会以及社会的冲突。社会的残忍,即使是面对一个童真的毫无能力的小女孩,它也一样残酷无情。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悲哀于女性的苟且偷生,但也仍憧憬踏着黑暗前行的帕瓦娜能走到光明。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瓦 (作者). 郑克鲁 (译者). 第二性(合卷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2]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27-233.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裙子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花裙子
漫画:现实背后(下)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千变万化的裙子
裙子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夏天,我有花裙子就够了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