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飞燕
很多现象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少,或者是原本喜欢数学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数学的兴趣也在逐步降低。究其原因,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强,学习过程机械、枯燥。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特意在每册教材中开设“数学好玩”单元,目的就是让呈现在学生周围的数学都是活生生的,好玩的,让学生玩好数学,沉浸其中,乐不思蜀。“玩”的前提是要有物可玩,有事爱玩。因此,在有限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素材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主要从“引进素材资源、重组素材资源、创造素材资源”三个方面,让学生“玩好”数学。
一、引进素材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玩好”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不少学生在四则运算中的计算练习经常出错,但让他们去商场买东西计算价钱却很少出错。可见,是否专注于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以教材为蓝本,引进生活中的素材资源,可以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所学内容,学得开心,玩中收益。
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班级旧物市场》一课,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旧玩具、图书带回来和同学进行交换或出售。课堂上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模式,把学生划分为六个大组,并把教室划分成六个场地,让学生按组入号,像商场里一样,把不同的物品分类摆放好,开展交换活动。交易过程中,让学生记录好所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注意事项。活动后,进行小结,谈收获与感想。学生从活动前期的胡乱喊价到活动中期的边试边改,再到活动后期的驾轻就熟,经历了观察、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全过程。活动后总结,学生收获颇深:一是用到了学生的加、减、乘、除法运算;二是懂得了购物当中的知识,如作为售货员或客人两种不同身份在购物中应使用的正确用语;三是学会了与同伴的合作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整节课,引进学生熟知的社会生活现象作为学习的素材,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界限。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有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感悟、体验与成长。
二、重组素材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般都是起点低、开放度大的问题,力求人人都能参与。但受地域条件或各种因素的制约,并非每种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的。走进社会进行的一些调查活动,如调查每间银行的银行卡编码,每个学生都去银行询问难免给银行带来不便,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业务工作。如果回家询问家长,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也是完成不了的任务。对难以获取的素材资源,我在教学中注意對其进行灵活重组、再现,让学生在模拟实验的实践操作中“玩好”数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滴水实验》一课,教学要求调查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滴多少水?如果让学生自行回去做实验获取数据,有可能因为操作方法和程度不一,导致数据偏差较大。在教学中,我通过重组实验,让学生用一根棒棒冰扎个眼来代替水龙头,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突出数据的整理与计算过程,力求在课堂上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学生用平时吃过的零食作为实验素材,实践操作显得更为主动、积极,兴趣盎然。遵循实际及学生喜好为出发点的原则,重组素材资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中切身体会到数学好玩、有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创造素材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玩好”数学
数学好玩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平台。但很多时候,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学习的情境,而没有学习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造相应的资源,创新学习的模式,引领学生去实验、去冒险、去尝试、去发现。创造素材资源包括创造实验素材与创造文本素材(导学案)。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陈省身先生说过一句话:“不是什么样的数学都是好的数学。”玩要玩到点子上,玩什么样的数学,用什么方法去玩好数学,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让数学变得好玩,让学生“玩好”数学,“会玩”数学,也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当仁不让的一项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