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喜
在农用车的维修保养中,有些驾驶员和修理工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去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导致发动机和底盘出现机械损坏或事故。下面列举农用车在使用维护保养中的常见误区,以引起农用车驾驶员和维修人员的重视。
1.不按规定标准加机油。有的维修人员在维修发动机时,担心油底壳内的机油不足而烧瓦,加入油底壳的机油过多。这样虽然避免了机油不足引起烧瓦的可能性,但发动机工作时,曲轴柄、连杆大端剧烈搅动机油,不仅增加了发动机内部功率损失,而且因激溅到气缸壁上的机油增多,易产生烧机油的故障,同时也加剧了燃烧室内的积碳。因此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应按规定加注到机油尺上、下刻线之间为宜。
2.不按规定更换润滑油。发动机在工作中机油不断被许多机械混合物所脏污。这些机械混合物是由金属屑、外界飞入的尘土灰粒和由于机油氧化所产生的不溶性生成物所组成的。在机油里大量的金属屑是与非金属屑生成物相结合的形态存在的。另外在高温工作状态,也使机油易迅速氧化而产生大量的漆膜沉积物、胶质和积碳。由于上述原因,常常使得用过的机油颜色将逐渐变黑,失去原来新鲜机油时的透明度。至于油底壳内的机油究竟用到什么程度才应该更换,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可用对比法来判断机油的变质程度,从而确定机油的更换期。
3.认为润滑油浓比稀好。机油黏度过低时,发动机各摩擦副间的机油易于流失,润滑效果不好,加剧机件磨损。于是,有些维修人员就认为机油黏度越高越好。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由于机油的黏度选用偏大将在使用中造成燃料过分消耗、功率降低和发动机机件磨损增加等不良情况,所以在保证机件上有一定厚度油膜的情况下 ,机油的黏度选小一点为好。黏度小的机油内摩擦阻力小,发动机刚启动时,旋转自如,发动机启动容易,散热量好,能保证发动机发出最大的功率。
4.不按规定给轮胎充气。有的驾驶员担心行车中轮胎气压不足会加劇轮胎磨损和行驶阻力,产生了轮胎气压越高越好的错误想法。如机车在行驶中胎压过高,超过规定标准,胎体缓冲能力减弱,会加剧轮胎的冲击载荷,特别是机车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高速行驶时,极易产生爆胎事故。因此,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范围给轮胎充气,使胎压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5.认为传动带越紧越好。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的水泵、发电机等都采用传动带或正时齿轮带动。当传动带松弛时,传动带会打滑并加剧磨损,传递效率下降。但是传动带不是越紧越好,如传动带调得过紧时,传动带易产生拉伸变形、缩短使用寿命,同时,带轮轴与轴承易弯曲和损坏。因此,传动带的松紧度应调整合适,即按压传动带中部时,其下沉量为10~15mm为宜。
6.焊接装油容器不洗净残油。焊补装油容器,事先必须洗净溶器内的残油,否则施焊时会引起爆炸。清洗方法是用碱水或热水加醋,反复清洗2~3次,并控净、凉干后再施焊。不能用高压空气吹干,防止产生静电火花而引爆。施焊时要先打开所有箱盖,清洗大型油罐时,进入罐里的人要穿长袖衣服,不得赤脚露臂,要配带防护带和信号绳;在缸内工作时间不宜过长,罐外要有专人看护。人员出罐后要洗脸、洗手、漱口,衣服要用碱水洗后再用清水洗。
7.修理制动器的错误操作。有的维修人员在修理制动器时,手脚制动器同时修理,车体不稳,自行滑滚伤人。正确的操作就是手脚制动分开修理,以便相互制动保安全。停放的地方应坚实平坦,且前后轮双向用三角木卡牢,防止滑移。
8.调试发动机的错误操作。在调试机器时,人员接近风扇,传动带或排气管等危险部位;或将工具、零件放在机器上掉落伤人、损机。因此,在调试发动机时,工作人员衣着要利落,女士要将头发置起,非调试人员要远离机器,调试时尽量停机,在机器下部调试必须熄火,必须着火调试的应派专人看守操纵机构;调试后启动发动机前要清点工具和零件,并发出信号。
9.认为发动机温度越低越好。发动机温度过高 ,容易出现早燃或爆燃,润滑油变质和烧蚀,零件的磨损加剧,结果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变化,甚至造成活塞拉缸等事故性损伤。有的驾驶员在行车中过早的打开机车百叶窗,甚至拆去节温器,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但是,发动机温度过低,会使柴油混合形成不良,洗去气缸壁上的润滑油膜,流入曲轴箱稀释机油,使机件磨损增加,发动机的性能变坏。因此,车辆运行时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应控制在80~90℃。
(作者单位: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发区农村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