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

2018-07-13 09:02彭艳芳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芭蕉意象

彭艳芳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的造诣从古到今都是世界模仿的典范,而唐宋时期的古诗词更被大家所津津乐道。而在唐诗宋词中被文学家、大诗人所喜爱而用来抒情的植物则以“芭蕉”为首。因为在古代诗人的心目中,芭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感,能够供人们观赏,而且还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意象。本文对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唐宋文学;“芭蕉”;意象

意象是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一种客观物象来抒发感情,也是诗人通过自己独特的思想想象和情感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寄托内心深处的或思念、或惆怅、或喜悦、或迷茫的情感。而在唐宋文学中诗人多将芭蕉来赋予思想感情,描绘世间万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一、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

(一)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在唐宋文学作品中是最常见的,也是诗人借雨打芭蕉的意象来抒发一种失意的情怀,比如说唐朝时期,岑参的“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是杜牧的一首《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更是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而诗人从雨打芭蕉的意象中去表达这种情感,到了宋代就更加的昌盛,其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的淋漓尽致,比如说杨万里的《芭蕉雨》将雨打芭蕉的那种美感和情感进行深入的挖掘,更给人们展现了一幅雨中芭蕉的摇曳之姿,既爱怜又心痛,把作者的各种忧思、哀愁以及离别、相思之苦通过意象得以尽情的展现。

(二)展蕉和卷蕉

虽然在唐宋作品中雨打芭蕉是最为人们所常见和熟知的,但除了雨打芭蕉的意象之外,展蕉和卷蕉也是唐诗宋词中的常客,卷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即舒未舒的状态,这个从卷到展的过程,也是正诗人们心情的描绘,比如说,李清照就曾经在《添字丑奴儿》一词中写道“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通过对芭蕉展与卷的观察,把自己的愁绪融入其中进行表达,使人情与蕉情合而为一,真切的传递着李清照内心的惆怅与复杂的情感世界,而一卷一展,也正是作者的一愁一喜的瞬间变化,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内心的悸动,无限愁思全部赋予芭蕉。

(三)败蕉

败蕉从字面上看,其寓意就非常的不乐观,而在唐诗宋词中也常常被代表着一种荒凉的意象,尤其在佛家人的思想理念中,更认为芭蕉是一种空而不实的植物,相对于雨打芭蕉、卷蕉和展蕉而言,这种败蕉的意象被运用的相对较少一些。

二、唐宋文学中“芭蕉”意象的具体含义研究

作者对于芭蕉不同形态的描述,也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怀,这就需要通过芭蕉的意象去体会其内涵和意蕴,领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一)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唐宋文学中去进行芭蕉意象的体会,会发现这些诗人亦或词人通过芭蕉所要表达的是一种难解之情,难诉之情怀,比如说唐代诗人张说在《戏题草树》中写道“细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而这种解不开的愁,根本不是芭蕉这一植物所能够替代的,但诗人却与芭蕉结缘,将自己一颗愁苦之心寄于芭蕉之上,而这所有的情怀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还有陆游的“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就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了一种惆怅而寂寞的情感,再加上雨打芭蕉的意境,不但没有给作者以浪漫的气氛,而且让人们觉得诗句中的雨更渲染了作者的凄清愁苦之情感。这里的芭蕉所带给大家的尽是些愁绪与愁苦、悲伤与悲切之情。

(二)美与神韵的表达

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诗词创作中总是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尤其对于植物的观察与描写非常的细腻,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柔美通过植物来体现出来。而芭蕉在唐宋文学中,也常常是美的象征,不但能够通过芭蕉意象来展现一种文化内涵和意蕴沉淀,更能够给人们一种意境美,而且在许多的唐宋作品中,还将芭蕉比喻成女性,比如说“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一句诗,就是白居易对芭蕉与美女的表现。这样的诗句还有“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等等,作者在诗句中不仅能够表达出女性的风雅,而且还隐含着女性的一种淡淡的哀愁,不但能够给人一种哀怨与凄凉,而且还可以表达一种清新与亮丽。

(三)表达佛性与禅心

芭蕉在佛家人的眼中并不是一种惹人喜愛的植物,佛经中的芭蕉寓意其华而不实,在唐宋时期佛教也正处于昌盛时期,而白居易诗人的一句“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不能充满了对芭蕉空虚不实的描述。但随着禅宗的兴起之后,芭蕉又成为人们参禅论道,感悟人生的意象,比如说“觉后始知身是梦,更觉寒雨滴芭蕉”,让人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品味人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唐宋文学中芭蕉的意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文学骚人审美观的体现,又是古代文化修养的积累与沉淀,对于我们当代人研究古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华.谈古诗词中的“芭蕉”意象[J].阅读与写作,2016(9):47-47.

[2]徐波,王永波.论古代文学中的芭蕉意象[J].阅江学刊,2011(1):120-126.

[3]殷红梅,廖汪洋.独喜芭蕉容我俭 自舒晴叶待题诗——论古典文学中的“芭蕉”意象[J].科技经济市场,2012(3):223.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芭蕉意象
雨打芭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芭蕉上练字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是谁多事种芭蕉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