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

2018-07-13 05:02荣智慧
看世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图景语义现实

荣智慧

“世界”是一个外来语汇。

这个词尚未进入中国人的头脑之时,“天下”已经足够涵盖它的意思。佛教自东汉传入,“世界”作为佛教用词,有两个含义:

首先,它代表了古印度人的宇宙观,指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个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世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有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利益如是,于三千六千世界中能作佛事。

其次,它代表一尊佛所教化的国土。清代钱谦益的《募修开元寺万佛阁疏文》写“华严世界,涌现于浮提,何其盛也”。在唐代,它曾有一点引申的意味,岑参有诗“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李商隐有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到了晚清,鸦片战争让中国有了“开眼看世界”的紧迫。这时候,“世界”的引申义“地球上的所有地方或国家”压过了它的本义,成为人们频频使用的日常词语。

观察“世界”一词的语义流变,我们会发现,它恰好指出了中国两次遭遇外来文化冲击的历史阶段。每一次“世界”语义的改变,都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图景,文明、文化碰撞交融,并形成了新的观念共识。

世界图景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世界的图景已经一变再变。冷战的结束曾令一些人产生“历史终结”的预测,9·11事件则令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产生诡异的结合,全球化和“低端全球化”不断改写“中心-边缘”的格局,有些区域、民族依然为解放而奔波。

“看世界”的内涵是,根据我们所处的现实,不断重新构建世界图景。而要想重新构建世界图景,必须先构建對自己的理解。

“谁”在“看世界”?这是我们必须持有的文化自觉。

只有对自己的批评才能产生“自觉”,“自觉”意味着对中国历史处境、现实处境、历史传统与新传统进行重新反思,而不是全面肯定、全面褒扬、全面服膺。在清楚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历史坐标之后,世界才将是一个可看的、可阐释的客体。

而世界也并不是被我们分成“历史”“地理”“科技”等孤立的栏目,它是一个包含复杂现象的整体,一个无限丰富的文明模型。在杂志的运作上,对世界进行“区分”只是为了工作的便捷;但在认识上,我们希望像鲁迅那样,“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去实践真正的文化自觉。

2018年以来,时钟好像被拨快了。美朝双方领导人坐在了谈判桌前,“贸易战”有演变为“新冷战”的风险,英国正在加速“脱欧”的步伐,2014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在小组赛结束之际就要收拾行囊。这是一个“处处起火”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颠覆性的世界。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去认清世界的趣味、误解、希望和现实。世界也需要我们去创造性地激发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从而绘制全新的世界图景,并在其中给予中国一种眼光长远的关切。

猜你喜欢
图景语义现实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Game of Drones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