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勇
(宜黄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宜黄 344400)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十二指肠内容物进入胃部,可引起胃黏膜炎症、糜烂和出血,导致胃黏膜屏障变弱。临床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灼热、腹胀和呕吐等[1,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探讨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3~77岁,平均(46.71±2.24)岁;发病时间0.3~3年,平均(1.34±0.27)年。对照组45例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平均(46.65±2.21)岁;发病时间0.4~3年,平均(1.31±0.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莫沙必利剂量为5mg/次,每天治疗3次,口服治疗,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则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埃索美拉唑剂量为40mg/次,每天2次,口服治疗,多潘立酮剂量为每次1片,餐前半小时口服,每天3次。铝碳酸镁剂量每次2片,餐后嚼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4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药物不良反应率。
显效:黏膜充血消失、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黏膜水肿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均改善,但未完全消失和恢复正常;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21±2.53)、(54.14±2.7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95.56±3.21vs80.72±3.53,P<0.05)。
观察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困倦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分别为1、1、0例和4.44%(2/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常见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腹痛、腹胀、呕吐和口苦等为主要症状,治疗原则在于促进胃排空、减少胆酸反流,减轻胃黏膜损害和刺激。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S-异构体,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4~6],生物利用率高,作用时间长,可提高药物浓度和治疗安全性。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对胃肠壁进行作用而正价食道下括约肌张力,抑制胃食管反流,增强胃动力,加速胃排空,吸收快。而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抑制胃酸蛋白酶吸附和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对胃黏膜进行刺激,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增强胃黏膜强度[7,8]。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消失时间、黏膜水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反流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