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东 李月红
鱼类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来自药物本身、机体、用药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药物的性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作用。影响渔药选择和使用的因素较多,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渔药,以确保用药效果。
病原体的类别、化学成分、生长时期、特殊构造和病原体的数量等因素都可能对药物的药效产生一定影响。因而,用药前需要对病原体的物性有所了解,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对病原体的鉴定是否准确
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应采用不同的药物,包治百病的药物是没有的。对病原体的正确分离和鉴定是进行对症治疗和选好药物的基础。当对病原体的鉴定出现错误时,就可能会造成选用药物的失准,治疗无效或失败,因此,应重新分离和鉴定病原体。
2.对病原体的鉴定正确而治疗失败
(1)由耐药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
从患病的水产养殖动物体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特别是对于由于产生耐药因子而形成的多种药物耐药性致病菌,要注意第二次用药选择。
(2)致病菌的二重感染现象
最初致病菌对抗菌药敏感的已被杀灭,但对多种抗菌药有耐药性的菌株仍在繁殖,引起更为严重的感染或菌群失调。这种现象虽不常发生,但一旦发生后则很难治疗。对于发生二重感染的水产养殖动物,需要再次选择新的病原菌敏感药物作为紧急治疗用。
1.种属差异 多数药物对各种鱼类一般都具有类似的作用。但由于各种鱼类的解剖构造、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草鱼对敌百虫较敏感,而甲鱼则有一定的耐受性。同一种药物在不同鱼体内的半衰期不同,药效亦有差异。
2.个体差异 在年龄、体重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同种鱼类中有个别个体对药物有特殊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鱼年龄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差别很大。幼龄鱼类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这除体重因素外,还由于幼龄鱼体内的活性酶较低或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对药物转化能力比较弱,因而易引起毒性反应。
3.病理因素 各种病理因素都能改变药物在健康机体内的正常运转和转化,影响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物效应。如喹乙醇既是一种杀菌剂,又是一种促生长剂,但草鱼发生出血病时仍大量使用喹乙醇,则会加重病情。
1.给药途径与剂量 口服给药的剂量常以主动摄食的水生动物的体重(毫克/千克)而确定,还要考虑养殖动物的摄食率。药浴或全池泼洒给药则按养殖水体体积计算给药剂量,还需要考虑池塘中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响。诸如pH、溶解氧、水温、硬度、盐度等。挂袋(篓)给药时,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必须低于生产动物的回避浓度。注射法给药时,按照注射个体的重量计算出给药的剂量。
2.给药时间和次数 许多药物在适当的时间应用,可以提高药效,如投药前停饲4个小时后再投药,可确保药饵的完全采食。用药的次数取决于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为达到治疗的目的,通常需要反复用药一段时间,反复用药主要在于维持血中药物的有效浓度,以彻底地治疗疾病。在长期用药和反复用药中,易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使鱼体耐受性增加,实践中需注意药物的轮换。提倡按照防疫程序的要求交替用药。
3.给药顺序 在选用药物时,就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决定不同药物使用的顺序。一般将比较容易引起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子的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选用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作为第二次使用,将各种化学合成的药剂作为第三次使用药物。
4.配伍禁忌与联合用药 鱼类患病通常是多病原、多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上应当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以增强药物疗效,同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以免增加毒副反应。
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水体透明度与酸碱度、溶氧量、氨氮的含量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鱼类的健康及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某些药物在使用后应加强对用药对象的饲养管理,密切观察用药对象的反应或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酸碱度 使用酸性或碱性药物时应特别注意水环境和酸碱度。如果使用漂白粉消毒时,应避免在碱性环境中使用,因其有效成分次氯酸根离子在碱性水体中比在酸性水体中的活性减低了许多倍。
2.温度 一般来说,药效与温度成正比。例如:漂白粉氧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药力也随着增大。同时,温度的升高也会使某些药物的毒性增加。
3.溶解氧 溶解氧的浓度低会影响药物的疗效,有时还会产生毒性作用。例如,硫酸铜的毒性作用主要是破坏鱼鳃的呼吸机能,在缺氧的状态下,其毒性作用更大。
4.盐度 喹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磺胺类药物均不同程度的受海水或半咸水盐度的影响,其中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受盐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升高了8倍和4倍。
5.有机物 许多药物的抑菌作用因有机物的存在而大大降低。有机物和许多消毒剂结合,使消毒剂不能与细菌发生作用;有机物被覆盖于病原体表面,使药物不能接触病原体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