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河道的水土流失

2018-07-13 05:00杨清林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9期
关键词:陡坡水土保持植被

杨清林

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土层深厚疏松,垂直纹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人为原因则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水土流失:是指因工程施工造成水土资源流失减少或被污染、破坏等地质、环境条件恶化的现象。耕地不能复耕、开挖坡面土石风化、侵蚀、植被减少、降雨量减少、地表地下水资源减少或被污染、饮用水源减少或被污染等。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水土流失在我市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河道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我市水土流失的面积大、分布广,而且强度大、侵蚀重,再加上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泥沙淤积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市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我市产生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主要有三种: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山荒坡,大片的荒山荒坡被裸露,坡陡,植被很差,特别是草皮一旦遭到破坏,侵蚀量将成倍增加。三是沟壑,有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三种形式。(二)人为因素: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以及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而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这些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殖造成植被大量被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造成洪涝灾害。防止水土流失主要是以植树种草为主,防止过度开荒,部分地区应将耕地转变为果园或发展林业,限制畜牧业发展超过草坪的承载。

预防水土流失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禁止乱砍滥伐,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垦种,禁止在陡坡地、干旱地区铲草皮和挖树根。二是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对现有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应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逐步退耕,种树种草,恢复植被。三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防止由于破坏原有地形和地表植被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冶坡与冶沟相结合,以冶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强管理,突出保护,依靠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造林治理 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集中,植被稀疏,无法采用封禁措施治理的侵蚀区,其治理技术要点是: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高密度、多层次造林,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对流失严重、坡度过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要辅以培地埂,挖水平沟,修水平台地等工程强化措施。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或者修建梯田”,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各有关部门、企业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土保持的影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坚决制止毁坏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资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行为。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相结合。只有强调减蚀减沙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从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除了必须把土壤侵蚀减小到允许的程度外,还需要建立流域允许产沙量的考核指标。在小流域治理的规划与成果验收中,要突出减蚀减沙等生态效益,并把它落到实处。一定要把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建设“10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落实到不同类型区、不同流域的减蚀减沙指标上。(五)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实施科教兴水保的战略,提高水保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只顾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掠夺索取资源发展经济,却忽视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逐步退化。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陡坡水土保持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基于FLAC3D的陡坡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分析
水土保持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
高削坡高陡坡柽柳扦插生态实验研究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