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娜 王建军 谷瑞平 李成龙 杨铁钢 王岳伟 王天坤
(1.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0;2.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防疫站,北京 102200;3.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防疫站,北京 102200;4.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防疫站,北京 102200)
奶牛乳腺炎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奶牛乳腺炎仍是北京地区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2012~2017年队北京地区牧场的监测结果显示,金葡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依旧是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达到20.2%~32.6%。因此,加强对奶牛乳腺炎,尤其是隐性乳腺炎的防治,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夏季到来之际,全面细致的了解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机理及防治措施,对保障奶牛健康及乳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引起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根据病原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可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后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病例中,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乳腺炎症要经过侵袭、感染或炎症三个阶段。病原微生物从乳头外侵入乳头管内,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向乳腺组织扩散,引起感染。发病受季节、环境、管理、挤奶方式、饲料、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乳头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潮湿、泥泞不堪,粪尿和污水蓄积,牛体及乳房周围积垢太多等。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如牛舍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挤奶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挤奶时过度挤压乳头,挤奶器不合适,或抽吸时间过长,以及挤奶人员的操作技术不熟练,不注意挤奶卫生等,均能引发乳腺炎。
临床症状轻病者,全身症状不明显,乳房异常症状不明显,或有轻度发热、肿胀或疼痛,乳汁中有絮状物,有的乳变稀。严重者,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衰弱、食欲减少或丧失等全身症状。乳区表现为红、肿、热、痛,同时泌乳量出现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乳汁内含有不同程度的絮状物,乳区淋巴结肿大,乳腺出现硬块,整个乳房坚实,最严重时,挤出血红色的液体或者比较透明的黄色液体。
无临床症状,通常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变化。乳汁的pH值及体细胞数等都偏高。
坚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原则,重点做好消毒等环节,针对乳腺炎病牛,应及时进行隔离,同时进行致病菌筛选及药敏试验,对症状较轻及隐性乳腺炎奶牛,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对临床症状较重奶牛,此时已伴有全身症状,采用局部乳房注入剂与肌注同时给药;在实际应用中,乳腺炎不仅得到全面控制,奶牛的产奶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3.1.1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采取患乳腺炎的乳汁样品,分别接种于LB、麦康凯琼脂平板、以及含5%的犊牛血清的TSA平板和TSB平板上,放到箱37℃培养过夜,肉眼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再通过显微镜镜检,判断所分离的细菌是哪类菌,再对所分离细菌进行PCR产物测序鉴定,最后断定是什么菌。
3.1.2 药敏试验
从培养皿各选取一株菌,在TSA平板加血清37℃培养5h后,再取100µl涂布TSA血清平板,等待表面液体被吸干后,将各种药敏纸片轻贴于平板上,并保持合适的间距(每板7个),然后将该平板倒置于37℃温箱培养过夜。仔细观察并测量每个药物抑菌圈的直径。对照标准,判定所分离的细菌对那种药高度敏感,对那种药有抵抗,对那种药表现为轻度至重度耐药。
可采用乳房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辅助治疗方案,通常以乳房注射为主。对于亚急性乳腺炎,每12h对乳房注射一次。对于急性乳腺炎,采取乳房和全身同时给药的方法。建议对于最急性乳腺炎,必须采取乳房和全身同时给药,结合静脉注射和辅助治疗的方法。
对患隐性乳腺炎的奶牛,建议可皮下注射外源褪黑素复合抗氧化物无抗生素针剂,以降低牛奶体细胞数,隐性乳腺炎牛奶体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并且维持20d以上。
(1)要严格按照挤奶程序规范操作。
(2)淘汰产奶量低又有严重乳腺炎的奶牛。
在对一些症状较轻或体细胞数相对较低的奶牛实施对症治疗(以头孢噻肟,头孢氨苄,环丙沙星3种敏感抗生素交替进行肌肉注射和乳头灌注),对红肿的乳头除药浴外,还应采取外敷消肿等措施。
(3)加强消毒
进行全面、彻底的卫生消毒,最大限度防止牛感染病源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