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1800)
我国拥有很多优良的地方猪品种,但是由于长期的大量的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得我国地方品种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的地方品种已经濒临灭绝,甚至是已经消失。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地方猪品种,农业部已经着手开展保护工作,其目的就是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些地方猪品种。天津市宝坻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有着悠久的生猪养殖历史。近些年,相继引入了大白、长白、杜洛克等优质猪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结构的调整,今年,宝坻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引进了黑猪新品种—马身猪。2006年,农业部公布了国家级品种保护目录,马身猪名列其中。
马身猪是山西省的地方黑猪品种,按照体型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大马身猪、二马身猪和钵盂猪三种。大马身猪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的边远山区,二马身猪遍布于山西全省,尤以丘陵山区居多,如山西北部的神池、灵丘等地,钵盂猪则产于平川地区,现在已经灭绝。马身猪进行保种工作已经多年,目前,马身猪中心产区主要位于山西省北部,主要集中于大同等地区。
山西省西北部地区地海拔最高3000多m,最低200多m,属于华北黄土高原的高寒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只有7℃左右,无霜期可达100~120d,盛产玉米、谷子、马铃薯、大豆等耐旱农作物。由于地广人稀,闲置土地比较多,老百姓养猪一般大多采用放牧、放牧与圈舍饲养相结合的方式。马身猪就是以当地农作物及其副产品作为主要的饲料来源,经过长期的适应,形成了耐粗饲、杂食性强的特性,在高寒、低营养水平下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培育而成。
马身猪属脂肪型猪种,全身皮、毛为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具有繁殖力高、肉质优、抗病性强、抗寒性好等显著特点。该省地形多样,相差悬殊,山区、山地和平川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生态条件造就了马身猪遗传上的多样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马身猪的体型外貌
马身猪体型较大,体质偏细致疏松型,属脂肪型猪种。全身皮、毛为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头形粗重,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粗而长直,面微凹,额部皱纹较深。颈长短适中,背腰稍凹,腹大且下垂,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尾根粗,尾尖稍扁。乳头7~9对,排列均匀。
马身猪的优良特性:
(2)马身猪的生产性能
马身猪具有早熟和生长发育快的特点。马身猪性成熟早,公、母猪在4月龄左右、体重25~35kg,就有发情表现,适当加以利用,可以加快世代更替。相关专家在对马身猪进行保种的同时,大力开展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继利用马身猪在70年代培育出山西黑猪、80年代培育出太原花猪。利用大白猪与马身猪进行了二元杂交试验,杂种后代优势明显。据数据统计,马身猪初产母猪窝产仔数11.4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6头,二马身猪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30头。保种类型基本为二马身猪。
马身猪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很强。专家实地考察证实,马身猪可以在高寒地区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且在低营养水平的情况下亦不会影响马身猪的正常生长。同时发现马身猪的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外来品种的猪。在中国一些自热资源匮乏且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外来品种的猪在适应性和抗病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低于地方品种。
马身猪的肉质优良,生猪肌肉血红,水分少,大理石纹适中,肌肉细嫩多汁,肉香浓郁。
马身猪还有良好的鬃毛等优良的经济特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基于马身猪的优良特性,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米糠和青饲为主,养殖过程中,每周猪群轮牧1~2次,每次5~6h左右,除了正常饲喂外,中午饲喂一次青饲料。从引进到目前,马身猪长势良好,没有不适应现象和疾病发生,显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马身猪在本地饲养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根据当前市场需求方向来看,马身猪的养殖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较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