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借东风》唱腔艺术分析

2018-07-13 01:19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100024
大众文艺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回龙马连良曲牌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100024)

马连良是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之一,他对京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艺术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他的一生对京剧剧目进行改编创作,推动了京剧剧目的进一步丰富。本文将以马连良的代表剧目《借东风》进行分析探讨,从剧目渊源、唱腔的创新两个方面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

《借东风》是马连良的杰作之一,也是他的[二黄]代表剧目。马连良这出戏演过千百场,为了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他不断锤炼、反复加工,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获得了观众广泛的认可,使这出戏换发出新的光彩。

一、 剧目渊源

该剧在最老的本子上叫《祭风台》,只有几句散板和念白,是一个过场戏。后来萧长华在帮助马连良整理传统剧目时,一致认为这一折戏应该重点突出,才能进一步烘托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于是把平日马连良最拿手的《雍凉关》[二黄]唱段的唱腔加以改编,重新填词,完成了一段全新的《借东风》唱腔,由马连良首演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便成为了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李慕良在《马派》一文中写到:“‘借风’一场,原没有这样多的唱腔。他认为可以发挥,便加以改编,新添唱词,设计新腔,从而形成新颖、独特的唱段。诸如‘相助周郎’的[回龙]腔、‘兵多将广’和‘望江北’的[原板]唱腔等,都是从成百上千场演出实践中,经过逐字推敲,千锤百炼,并结合观众的反映创造出来的。”1特别是在1959年新排全部《赤壁之战》中,马连良又将《借东风》进行一次重大修改,增加唱词,提高了唱词的文学性并设计了新的唱腔,修改后的《借东风》板式运用丰富,结构严谨,从而形成独特新颖的唱段。这段唱腔在唱法上做了润饰,吸收了孙菊仙和萧长华的唱腔和唱法,使整个唱段丰满华丽。这段唱已成为马派唱腔中的精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二、 唱腔方面的创新

《借东风》的成功决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而是有着大量出色的创新。首先是唱腔开场形式的变化和新曲牌音乐的运用。在传统京剧中,开场后是先奏过门音乐,然后接唱腔,而在这场戏,乐队在开场后先奏起了悠扬柔和的[二黄]曲牌,曲牌过后接[二黄导板]的过门音乐,这一变化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曲牌是新创作的【新二黄小开门】,在以往的老生唱腔中,曲牌的运用基本上是沿用传统固定结构和曲调,而在马连良的这一作品中,不仅重视曲牌的运用,而且创作了新的胡琴曲牌。【新二黄小开门】的结构和旋律以【二黄小开门】为基础,但是在又有若干变化。【二黄小开门】是一种开始以“带帽子”为主要形式的曲牌,这种专用于配合帝王、后妃升殿时的仪仗先导,以及他们本身念引、入座和大臣们参拜等动作。除此之外,更能配合许多一般动作,如《空城计》的老军扫街,《群英会》鲁肃放假信等。而在这出戏中的【新二黄小开门】省去“帽子”,用大锣一击作为入头,音调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并且节奏增加新的节奏型,强调连音与切分的运用,这种新创作的胡琴曲牌,虽然用的是[小开门]的结构,但又变化多端。

其次整个唱腔布局严谨,佳句迭起。整段唱腔由[二黄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构成,唱词用了十字句和多字句结合的形式,所以唱腔变化比较丰富。在《借东风》较早版本中,第一句[二黄导板]的唱词是“学天文习兵法犹如反掌,”,之后马连良改为“天堑上风云会虎跃龙骧”,马连良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懂得天文地理,先前的唱词有一些迷信的成分,所以改后的唱词符合诸葛亮的人物性格,这样就纠正了过去把诸葛亮神化和宣扬迷信的偏向。接下来[二黄回龙]“设坛台祭东风相助周郎”中,对“周”字结构进行了扩展处理,传统[回龙]结构是在唱句最后一字运用扩展结构,尾部行腔,但是这里在“周”字处改变传统结构,进行了结构扩展处理,时值扩展到两拍,并且“郎”字的旋律运用的是【节节高】。从唱腔开始到[回龙],不仅在开场形式还是唱腔结构都呈现出新的面貌,与传统唱腔相比有很大变化。在大段的[原板]唱腔中,他妥善地处理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一般唱腔一带而过,重点唱腔则在旋律、力度、节奏等方面加以强调。如[原板]第一句“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旋律高亢嘹亮,吸收了高庆奎的唱腔特点,并且在“广”字拖腔处唱的舒展从容,从中音区逐渐过渡到低音区,婉转连绵,刚柔并济,对词意的表现比较妥当。在第二段[二黄原板]唱腔中的第一句“诸葛亮上坛台观瞻四方”是吸收了萧长华的《审头刺汤》中“莫老爷”一句唱的特点,最初这段唱腔是马连良在萧长华的指导下创作出来的,所以个别乐句亦是吸收了萧长华的唱腔特点。在“观瞻”二字采用了悠扬的甩腔,接着在“四方”处用了一个长拖腔,然后唱出了潇洒嘹亮的“望江北”一句,有如奇峰突起。最后两句以[散板]结束,听起来干脆利落。整个唱腔不但展示了马连良充沛的底气,而且展现了马连良高度的运腔技巧和深厚的演唱功力。

总之,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是马连良对传统京剧程式性再创造的鲜明体现,是京剧如何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典范佳作。

注释:

1.李慕良《马派》,载吴晓铃、马崇仁.《马连良艺术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第144页.

猜你喜欢
回龙马连良曲牌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闻着茶香去旅行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马连良巧解矛盾
辉县市审计局开展“倡导文明健康 践行绿色生活”主题党日活动
铸国魂(新韵)
马连良巧解矛盾
浙江省嘉兴市“金翅膀”奖教助学项目 结对帮扶习水县回龙镇30名贫困学生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