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寓言英译文化因素翻译研究
——以《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为例

2018-07-13 03:2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620
名作欣赏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寓言儿童文学儿童

⊙舒 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620]

儿童文学对儿童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受到广大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儿童文学作品所衍生出来的儿童文学书籍、儿童文学戏剧,以及儿童文学电影也越来越渗透到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儿童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因此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也逐渐进入广大翻译研究者的视野中,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研究领域。国外研究主要包括多元系统论与儿童文学翻译,国别儿童文学翻译史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出版审查,翻译操纵理论、多种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译者隐形,接受理论、叙事交际理论),儿童形象研究。国内研究包括儿童文学翻译断代史研究,其他国家儿童文学翻译译介,多种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例如目的论、符号学、功能翻译理论、儿童文学翻译家研究),以及儿童文学翻译的出版等。

然而大多数研究依然集中于对外国儿童文学的中译研究,鲜少涉及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研究。而对中国寓言的英译研究更是少之甚少。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寓言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干练。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中国现代寓言故事的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代寓言的优秀传统,一方面接受了外国寓言的影响。21世纪的中国儿童寓言英译研究起步比较晚,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查询,发现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儿童寓言故事634本,而目前已经出版的英译本只有两种,一种是2009年熊亮主编的《中国经典故事》系列(5册)中英双语的儿童绘本,一种是2016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李火秀、柯明星编著的《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相比较而言,前者的阅读对象更加偏重于幼龄儿童,注重故事本身的介绍,而后者则注重寓言内容的翻译。为了研究需要,本文选择后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该书出版的时代背景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一书出版于2016年9月,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教育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2015年年底,全世界有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学堂,注册学院总数190万人。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落地马里兰州。现在全美有109所孔子学院和348个孔子课堂,约40万学生在学汉语。而该书正是江西理工大学在2015年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签署共建孔子学院之后,特意为此编写的一套“魅力汉语·悦读经典”丛书中的一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海外华人以及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外国人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中国经典寓言故事》挑选了55篇寓意深刻的经典寓言故事,按照哲理、劝诫、讽刺、诙谐四大寓言类别分为四个章节,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采用平实流畅、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每篇故事均配上汉语拼音、中英文对照,以及故事寓意的品读。按照寓言故事的主角来分,包括动物性寓言15篇,植物性寓言1篇,人物类寓言39篇(古代帝王类的11篇,普通人寓言28篇)。整体而言,是以人物及动物类寓言为主。而其中又以古代人物类寓言为主,在这些寓言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

二、寓言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译

我国寓言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寓言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根据该书的寓言故事,本文选择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

(一)中国宗教文化的翻译中国宗教文化的翻译。在中国社会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还体现在文学方面。

例1:“救世主”翻译为livingBudda——出自《不受嗟来之食》。在西方文化中,“救世主”是指基督徒对耶稣的称呼。基督教认为上帝的儿子耶稣的降生是为了拯救世人。而在这里翻译成living Budda, 有“活菩萨”的意思,而菩萨这个概念对于西方人而言,是比较陌生的,菩萨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讲究的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与救世主的概念还是略有区别。

例2:“阴间”翻译为nether world——出自《一毛不拔难为人》。nether源自古英语的形容词nitera,neotera,意思就是“低的,下面的”。在这里将阴间翻译成nether world还比较恰当。

例3:“阎王”翻译为KingofHell——出自《一毛不拔难为人》。Hell在西方国家中是指和天堂对立的概念地狱。而阎王原为佛家词语,来源于佛教的掌管地狱的主神,掌管着十八层地狱。在这里将“阎王”翻译成King ofHell,意思上还比较贴切。

例4:“来世”翻译为futureworld——出自《一毛不拔难为人》。按照佛教轮回“三世”的说法,人死后会重新投生,因称转生之世为“来世”。而这里翻译成future world代表未来的世界,在意思上有所误导,不能恰当地传达中国文化中“来世”的含义。

例5:“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翻译为now it is at the hands of God——出自《扁鹊说病》。在这里其实可以直译,但是翻译成in the hands of God实为不妥,因为God这个概念是西方文化中的,用God翻译,会让西方读者误解中国文化中也有God这一概念,从而引发文化理解中的问题。

(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翻译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因素的翻译,例如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文化。

例6:“诸侯国”翻译为the vassal states——出自《不受嗟来之食》。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the vassal states是指附庸国,指在别的宗主国轻度统治之下,没有自己主权自由的国家。相对来说,用the vassal states来翻译“诸侯国”显得还比较合理。

例7:“皇上,臣有句话想禀报你。”——出自《后来居上》。翻译为:Emperor,I want to report something to you.

在中国文化中,臣子向皇帝禀报事情,应该是一种谦逊的态度。一般都需要用敬词。而在这里直接用“I”翻译“臣子”,略显不敬。同时“禀报”直接翻译成report,带有通知的意思,没有凸显出禀报的含义,略有不足。

例8:“有一天,扁鹊去朝见蔡桓公。”——出自《扁鹊说病》。翻译为:One day,Bianque went to see Duke Huan of the state of Cai.

在中国文化中,朝见是指臣子上朝参见君王。带有下级参见上级的含义,而这里直接翻译成see,没有表明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因而中国文化中这种群臣之别没有翻译出来。

例9:“桓公杀子纠”翻译为Duke Huan killed zijiu——出自《假秀才招打》。

桓公杀子纠出自于《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这里应该对桓公杀子纠稍作解释,而不是简单的直译。不利于外国读者了解这段意思。

(三)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翻译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因素的翻译,例如地名。

例10:“穷发”翻译为poorhair——出自《鲲鹏与蓬雀》。本身穷发出自《宋书·符瑞志下》:“穷发纳贡,九译导言。”指极荒远的不毛之地。因此在这里,应该把“穷发”翻译成贫瘠,荒凉之地。而这里用了poor hair不仅没有准确翻译出原文的主要意思,反而会让西方读者误解,造成文化传递中的误导。

例11:“它的脊背有泰山那样高大。”——出自《鲲鹏与蓬雀》。翻译为:Whose back was as huge as Mount Taishan.

在中国,泰山是五岳名山之一,在这里应该稍作解释,泰山位于山东省东部,总面积24200公顷,五岳之首。这样可以便于西方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

(四)中国古代乐理知识的翻译中国古代音乐属于五声音阶体系,即宫(do),商(re),角(mi),(sol),羽(la),因此在翻译时需考虑到中西方乐理的不同。

例 12:“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出自《曲高和寡》。翻译为:Finally he sang the most elegant tone.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商音,羽音。商音意思是指旋律以商调为主音的乐声,其声悲凉哀怨。羽音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而译者翻译成eleganttone,只是强调了高雅,而没有凸显出乐曲悲凉哀怨之意,意思上存在缺失。

(五)中国古代人物称谓的翻译例如宦官称呼的翻译。

例 13:“齐庄公”翻译成 King zhuang,Duke Zhuang——出自《螳臂当车》。Duke在西方文化中是指国王、公爵。而齐庄公按照中国历史,是指齐国第十二代国君,因而用King较为合适。但是在这里没有翻译出齐国。

例14:“诗仙”outstandingpoet——出自《铁杵磨成针》。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诗人的称呼有多种表达,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而这些称呼都是根据各位诗人不同的写诗风格而定,如果都翻译成outstanding poet,就不能凸显出各位诗人的特点。在这里应该强调诗人飘逸洒脱的诗歌风格。凸显“仙”的意境。

例15:“读书人”scholar——出自《眼盲心明》。古时候的阶级一般分为士农工商,士就是指读书人,而这里翻译成scholar,带有学者的意思,在含义上有所拔高。

例16:“刚到夫家就以主妇的口吻吩咐伴娘说。”——出自《新媳妇》。翻译为:She commanded the bridemaid in a tone of hostess.

“伴娘”这个概念对西方人来说是指婚礼中的伴娘,而在这里应该是指“丫鬟”,是有主仆区别的。而在西方,伴娘和新娘是平等的,新娘也不会用主妇的口吻对伴娘说话,所以这里“伴娘”的翻译不是很妥当。容易引起外国读者的误解。

例17:“井里的主人”翻译为The lord of this well——出自《井底之蛙》。在这里“主人”翻译成lord有所不妥,lord是英美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是表示主;上帝;领主(英国用以称呼法官、主教或某些男性贵族成员,表示尊敬);大人。而在这里是强调所有者的意思。

(六)成语的翻译中国的很多成语都是来自于寓言故事,因而对成语的翻译也是寓言翻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18:“对牛弹琴”翻译为playing the zither in front of the cows——出自《对牛弹琴》。

这则翻译看似是忠实于原文,采用了完全直译。但是实际上对西方读者而言,理解起来有困难,对牛弹琴的意思是指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而仅仅通过字面,读者是理解不到这层意思的,英语中有个类似的表达叫作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可以在字面翻译之后再加上这个翻译,便于读者理解。

例19:“朝三暮四”翻译为Three in the Morning and four in the Evening.这则翻译是根据寓言本身来的,是指宋国的狙公为了控制猴子们吃橡子的数量,故意让每个猴子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本意是指用骗术欺骗别人。后来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在这里采用了字面翻译,但是意思上有所欠缺,读者不明白什么是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可以译为to offer three in the morning and four in the evening,再次之后还可以做进一步解释to be changeable and capricious。这样才可让西方读者理解这则寓言的意思。

三、寓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寓言中文化因素翻译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西方概念的不对等导致文化因素的在翻译中的缺失。如例7,例8。

第二,译者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的误译,错译。如例10,例16。

第三,成语翻译中单纯追求直译,忽略了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如例18。

第四,对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翻译缺乏一定的补充说明。如例14。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对中国儿童寓言的文化因素的英译研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译者应充分了解儿童寓言故事的文化背景、文学常识、地理乐曲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除了采用直译,仍需考虑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同时采用一些英语常用的习语来解释说明。最后,对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进行翻译时,通过补充说明的方式,让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能够充分传达。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翻译研究者的关注。《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的出版也预示着儿童寓言翻译研究的起步。该书的出版也是“汉语热”持续高温下的必然产物,虽然该书中的寓言翻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寓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六个方面的翻译分析,指出目前寓言英译中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希望能够对寓言英译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火秀,柯明星.中国经典寓言故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王全根.新世纪十年中外儿童文学交流综论[J].创作与评论,2010(3).

[3]张群星.2015—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11(3).

[4]江建利.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演变与得失[J].名作欣赏,2014(21).

[5]卫未.林纾,周作人的翻译辨析——以《伊索寓言》为例[J].名作欣赏,2014(8).

猜你喜欢
寓言儿童文学儿童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寓言的马甲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