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人物传记阅读策略

2018-07-13 07:39邓占云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名作欣赏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项羽理论

⊙邓占云[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人物传记阅读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古今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篇幅有限。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人物传记阅读基本局限于教材单篇文本,教师按照固定套路加以阐释,视野狭隘,学生以理解与接受为主,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效果较差。笔者运用文本互涉理论指导人物传记阅读教学,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文本互涉理论内涵

“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是符号学者、女权主义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来的概念。她在《符义解析探索集》中指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文本之间以及文本的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发生内容上、文字上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本家族,形成文本符号和意义交互指涉的网络。这一理论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读者可以对其结构重新置换或排列,或想象出它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会衍生出新的意义。文本互涉理论启示我们,解读文本不要把文本看成孤立的东西,文本不只是从属于作者个人或某个时代,应把文本视为“世间物”,使文本与文本之间交互引发,由此产生无限丰富的意义。读者可以利用多个文本来解释一个文本,既为这个文本阅读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解释,也能增强阅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从而优化阅读效果。

二、文本互涉理论对人物传记阅读的借鉴意义

借鉴文本互涉理论,指导大学生开展人物传记阅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其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方法

在人物传记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学生将文本置于更宽泛的文化视域中加以理解,能够拓宽知识广度,增加知识深度,让学生获得全新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也能够充分体验到人物传记阅读的乐趣。在教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导入环节,笔者引入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词作《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学生们吟诵着“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一种凛然正气在课堂上生发开来,久久回荡。学生们带着对张巡、许远二公的崇敬之情,投入韩愈这篇传记名篇的品读之中。运用文本互涉理论赏析人物传记作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而且使学生们习得了赏析人物传记作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思考和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运用文本互涉理论指导阅读的操作流程,能够优化阅读方法,显著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拓展文化视野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是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将人物传记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拓宽了师生研读作品的视野,让课程教学变成了一种动态的思维成长过程,有效地培养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史记》是司马迁给炎黄子孙留下的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是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必读书。单靠教材中有限的篇章《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想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而太史公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为契合纪传体例采用了一种独创的叙史写人方法:把传主的生平事迹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在不同的篇章里,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某篇略写传主的某个事件,会详细地记载于其他篇章。这样,《史记》就产生了大量具有互涉关系的传记篇章。教师可以运用文本互涉理论,以人物为桥梁,巧妙地链接教材内外文本,以实现提升思维品质,拓展文化视野的教学目标。

《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热情地歌颂了项羽灭秦斗争的历史功绩,对他的缺点却轻描淡写。笔者带领学生拓展阅读《高祖本纪》,就可以具体地了解刘邦罗列的项羽十大罪状,刘邦诸将批评项羽的暴虐政治,从而帮助学生既丰富了对项羽形象的认识,又深刻理解了项羽功败垂成的历史教训。与此同时,司马迁没有把表现刘邦流氓本性的材料集中在《高祖本纪》里,而是分散在《项羽本纪》和其他篇章里。经过笔者点拨,学生领悟到,我们的阅读视野不能仅限于一个作者、一篇作品,要尽可能多地联系传记人物其他相关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传记人物。

三、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人物传记阅读策略

文本互涉理论为人物传记阅读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启发学生以开放性的眼光解读文本,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整合知识经验,拓宽视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具体的阅读实施策略主要有:

(一)以传主为中心,利用互涉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依据文本互涉理论,互涉文本都是存在于一个统一的作品体系之中,因此寻找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对象文本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延伸与搜集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文,司马迁着力塑造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风采。为了使学生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笔者组织学生自读《范睢蔡泽列传》,学生们读到信陵君因为害怕得罪秦国而不肯接见魏国国相魏齐,导致魏齐自刭而死的情节,就感慨信陵君这样一个贤明的人物,也有自私、懦弱的一面。随后,经过小组讨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太史公这样处理,既保持了信陵君这个形象的完整性,又不损害历史的真实。

(二)以事件为中心,利用互涉文本探究深层意蕴

依据文本互涉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历史事件为中心,从相关的文本中获取隐藏的深层意蕴,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们自读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的《徐霞客传》后,笔者组织学生阅读拙著《明代的一百个老百姓》中的徐霞客传记——《徐霞客:人生当作五湖游》,区分纪传体与史话体传记的体裁特征,感受文言雅洁与白话流畅的语言特点;又让学生选读《徐霞客游记》中的游黄山、五台山日记,指导学生与《徐霞客传》相互参读,印证了徐霞客“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的奇绝性格和热爱大好河山的生命情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兴味盎然,大呼过瘾。

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晋董狐和齐太史记载历史人物不虚美,不隐恶,被后世史学家奉为楷模。那么,他们勇于忠实记录的历史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笔者带领学生沿波讨源,查阅《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然后就“赵盾弑其君”和“崔杼弑其君”两个事件,组织学生讨论、争鸣,引导学生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历史情境中去考量,又放在当代价值观体系中去评价,使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不断深化。此外,以帝王求贤之事为中心,比较《国语》齐桓公求管仲和《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以君王纳谏之事为中心,比较《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以写法为中心,利用互涉文本感悟写作技法

为了让学生领悟人物传记的写作技法,笔者利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学生比较鉴赏同一传主的各种人物传记文本的不同写作技法,比较鉴赏不同传主的人物传记文本所具有的相同写作技法。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传记名篇,教学结束之际,笔者组织学生按图索骥,找来《新唐书·段秀实传》进行文本细读。学生们在两篇传文的参读和比照中,不仅领略了段太尉大义凛然的气节和外柔内刚、平易中见勇毅的个性,而且体会到柳宗元出于“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详叙处不避琐屑,寓褒贬揄扬于冷静的笔调和客观的叙述中,也认识到《新唐书·段秀实传》结构严谨、精于裁剪的史传笔法。

实践证明,大学语文课堂上,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开展人物传记阅读,师生在对互涉文本的爬梳剔抉、参互考寻、稽核质疑与平等交流中解决疑难,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有效提高人物传记阅读质量,进而促进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项羽理论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项羽虞姬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人物传记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清洁工爷爷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