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毁灭与救赎
——从《海边的卡夫卡》透视村上春树的人生观

2018-07-13 07:39张钰婕史永霞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8年27期
关键词:肉体卡夫卡村上春树

⊙张钰婕 史永霞[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122]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于200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由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的故事,田村卡夫卡为打破父亲的诅咒而离家,在流浪中成长,并最终回归;另外一条线索是一位名叫中田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二战”时“集体昏睡事件”的受害者,却因此获得多项超能力,背负着重要的使命。《海边的卡夫卡》中既有对世间万象的细致刻画,包括冷漠的人际关系、复杂的两性关系,还有对人自身的欲望和精神世界的呈现。村上春树以其富于感性的细腻语言,同时又以不乏理性的坚定态度,用自己对人的本质的深度思考,为人们指明人生的方向,呼吁人们用精神的力量武装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实现自我救赎。

一、欲望的无法控制性

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逃不出“杀父娶母”的诅咒,给他所统治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在无人责备他的情况下,他自行刺瞎双眼,辞别故土,流浪四方。《海边的卡夫卡》的主人公是一位现代版的“俄狄浦斯”,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十五岁少年。他四岁时就被母亲和姐姐抛弃,从此便在父亲的冷酷和“杀父辱母”的诅咒中成长。不平凡的经历使田村卡夫卡从小便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特质。他选择在自己十五岁生日那天离家出走,怀揣恐惧和希望,孤独地寻找肉体和灵魂的安身之处。

田村卡夫卡作为一名十五岁的少年,对性抱着既好奇又恐惧的意识,这种强烈的矛盾心理促使他在女性面前无法把持自己,一步步迈向命运的深渊。在离家出走、前往四国的大巴车上,邻座熟睡的樱花触发了少年的性幻想。他幻想着樱花“前端的质地精巧的乳罩”和“下面的乳房”,还有因“手指而变硬的粉红色乳头”,这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与成年女性的密切接触,他身体中的性欲正一步步萌发。之后,少年卡夫卡与甲村纪念图书馆的馆长佐伯完成了第一次性交,心理和身体上的性经验由无知转向有知,实现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田村冥冥之中早已猜到佐伯就是自己的母亲,却仍然与佐伯发生了性交,并最终实现了“辱母”的诅咒。田村卡夫卡难以控制自己的性欲,将自己推向命运的深渊,这是本能驱动的结果,是对自我存在的试探性检验。而“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村上春树肯定人的欲望本能的同时,也指出欲望可能给人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悲惨的命运不仅来自冷酷的外部世界,也来自人的自我毁灭。

村上春树试图向读者传达的并不是面对悲惨命运的无力感,而是通过对田村卡夫卡与樱花、佐伯的性爱描写,肯定人的性欲本能,揭示人性普遍存在弱点的事实,“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村上春树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着重刻画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个体困境,揭露人的本质特征。小说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展现人的原始欲望和理性自制的重要性,揭示了悲剧的发生是命运同时也是人自我毁灭的结果。

二、暴力的无意识性

村上春树借助卡夫卡对性的不成熟表现揭示了人是受欲望控制的动物。除此之外,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始终处于紧张、敏感的精神状态下,个人情绪极易失控,社会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人在暴力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自身引向毁灭。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在受刺激的情境下,情绪难以自控,其暴力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也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人的局限性。

在集体昏睡事件发生前夕,乡村女教师因想念到远方征战的丈夫而做了春梦,致使在不恰当的时间来了月经,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女教师害怕丢脸被人发现,将用来紧急处理的、沾满经血的毛巾扔到了隐蔽的地方,不巧被九岁的中田无意中看到并拿到她面前,女教师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恼羞成怒。当“意识到时”,她“正在打那个孩子”。她在坦白信中写道:“我疯了,明显迷失了自我。”相似的情景也发生在中田老人杀人事件中。琼尼·沃克不断用杀猫的行为刺激中田杀人,并劝说中田杀人是他的决定,不必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最终中田将一把牛排餐刀插入了琼尼·沃克的胸膛,并再三地“狠狠扎入其他部位”。等中田“回过神时,琼尼·沃克已经倒在……脚下死了”。显然,中田的杀人行为也是意识不清时的行动。女教师的恼羞成怒,中田的无意识杀人,都是在愤怒的情绪下进行的。但是,村上小说描写的这类无意识犯罪,并不是有些学者认为的是对犯罪的理所当然化与模糊化,也并不是逃避责任。无论是女教师还是中田老人,在“犯罪”之后都选择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接受处罚。小说中的人物即使是在无意识中、情绪失控的状态下犯下罪行,但面对事实,他们坦然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将此作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之后更加谨慎地为建造充满正义、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村上春树旨在将人性中最本质、最真实的力量呈现在读者面前。

村上春树曾说:“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可见,他的小说并不是为了反思历史、抨击体制,而是始终将重点集中在人这一存在上,于不完美中见真实与深刻,试图通过探究人面对历史、罪恶、暴力时的态度与选择,提倡世人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自己,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使人性中有无法消除的致命弱点,但是人的灵魂是自由的,人可以克服局限性而不断成长进步,在领略了“世界何等凶顽”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收获“温存和美好”。

三、灵魂的自我救赎

苏格拉底曾说:“死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离,而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是灵魂的枷锁。”村上春树正是从肉体和灵魂两方面来深度探索人的本质。他承认人性的弱点和个人力量的渺小,处于现实世界的铜墙铁壁之内,个人的命运无法完全由自己掌控;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的精神逐渐异化,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难以控制自身的肉体欲望与情绪会将人类引向毁灭。而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却是灵魂的自由和强大。人始终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如何在现实中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十五岁的佐伯本来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不仅家庭条件殷实,而且正值青春美貌的她有一个完美的恋人,但为了逃避现实的残酷,她试图通过打开“入口石”与恋人在另一个世界中永存。然而,她却意外地失去了恋人,从此她的美好世界轰然崩塌,她的灵魂也永远留在了十五岁。佐伯是村上在小说中设置的虚幻世界的人物,因而她只是一纸空壳,过着没有意义的人生,只等死亡的降临。而田村卡夫卡作为现实中的人,也曾在大岛的指引下进入森林,误入幻境。幻境中的一切都毫无生机,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存在,在那里,卡夫卡遇到了佐伯。她劝说少年离开这个地方,并将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离开。返回现实世界的田村卡夫卡已然成为另外一个少年。现实世界虽然残酷,却是人类不得不面对和生活的地方;虚幻世界虽然安逸,却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空想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改变,更不能增加幸福度,相反只能成为精神的负担,阻碍前进的步伐。

少年卡夫卡为反抗命运出走,意图逃避现实,却在经历了种种诱惑和阻碍之后,肉体和灵魂逐渐成熟起来,成长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坚定、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现实世界充满险恶,人人自危,人自身的局限性也从内部消磨着人的灵魂,但人同时也是理性动物,只要心存善良和对正义、美好世界的希望,用灵魂的强大力量抵抗外部和内部的恶意,就能实现自我救赎。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等级制度在无形中压迫着每一个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当代社会尤其适用,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等都给现代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村上春树利用曲折迂回的方式将现实世界的种种丑恶和人的异化表现在小说中,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呼吁现代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被恶意包围时,在迷茫不知所向时,坚定地用心底的正直、善良、勇气抵抗恶意,发现现实世界中的温存与美好。

猜你喜欢
肉体卡夫卡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两次阅读和讲授卡夫卡作品的体会
胡子博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