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敏[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
剪纸与刻纸均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刻纸由剪纸派生而来。金坛刻纸特指流行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地区,运用刀和纸,通过剪、刻、挫、撕(以刻为主,以剪为辅)等技法进行创作以表现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的民间艺术。多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期间大量创作。
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农作闲暇,发挥自己的智慧,摸索出了刻纸这一美丽的艺术。刻纸发展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而金坛则是刻纸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广泛流传的地区之一,至今,金坛民间刻纸已积累了六百多个品种。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金坛刻纸艺人的努力与钻研,2008年,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殷卓宁、孙荣才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人,其中杨兆群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①由此可知,金坛刻纸最初是以民间装饰性的挂贴物普遍见于家家户户,具有驱鬼祛邪、祈福迎祥的实用功能,掌握制作金坛刻纸技能的人也很多,既有善女工的妇女,也有专门的作坊艺人批量生产,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量多而质量有高下之分。而现在的金坛刻纸已经走出金坛,甚至走向了世界,可见其影响力的扩大,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见,金坛刻纸越来越被当作稀而贵的艺术品,正在向纯艺术性转变,质的提高的同时,量却在削减。一方面,专业的刻纸艺人创作出的精美绝伦的作品扬名海外;另一方面,这源于民间的技艺离民间却越来越远,即完成了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的转变。但是精英和大众并不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阶层,精英产生于大众,并应具备主导大众潮流的能力。②了解了金坛刻纸的发展现状,笔者以为在追求金坛刻纸的质的精美的同时,考虑将金坛刻纸扎根于民间,由精英文化回归民间的大众文化,是让金坛刻纸获得持久且强大的生命力的另一重要的方式。因此,如何使得金坛刻纸在当今社会继续融入民间生活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
造成金坛刻纸由大众文化转变为精英文化的缘由可大致概括为金坛刻纸技艺的变革未能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
首先,金坛刻纸产生和发展于农耕社会,从特点和技艺上看,“金坛刻纸具有制品幅式灵活、制作手法创新、构图精细讲究等艺术特点”③。非机器的批量生产所能及,具有极大的创作创新空间。但其不利之处也显而易见,一个慢一个细,注定了金坛刻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同时由于工具的简易造成对刻纸技艺有较高的要求,而其拥有的巨大的创造创新空间也需要慢慢学习与领悟才能习得的。从创作内容上看,金坛刻纸所雕刻的主题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具有时代生活色彩。隋唐以来多花鸟主题、农作主题、民俗主题等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内容,而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刻纸所表达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专业刻纸艺人在创作内容上的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拓宽刻纸的表现题材。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刻制的《从雅典到北京》以表现百年奥运光辉历史为主题,将传统与时代完美结合。但可以看出,对于刻纸主题的开拓,多从宏大的事件着手,而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题材却往往被忽视。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手工刻纸被工厂批量生产的物品替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慢工出细活的手工制作技艺日渐落后于时代的脚步,以至于这一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事刻纸的手工艺人的数量也大量减少甚至一度出现断层。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金坛县文化馆开始着手组织刻纸培训,逐步振兴金坛刻纸,在推广与宣传刻纸技艺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就,渐渐形成两大稳定的刻纸流派和相应的传承机制,金坛刻纸转变为精英文化。
但当今社会是一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期,这就要求刻纸艺术不仅仅流行于少数大家的手中,如何适应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民众的需求,在多元化社会中如何寻找到自己广泛扎根生存的社会土壤也同样重要,即让金坛刻纸文化再次回归大众,不是精英文化一枝独秀,而是让精英与大众共同传承与发展金坛刻纸技艺。
笔者认为,学习金坛刻纸技艺的主要对象由在素质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来承担最为合适。理由如下:
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金坛刻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手工制作的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在进行创作时,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自我创新,方能刻出新颖的作品,因此,将金坛刻纸引入校园无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上,已经有部分学校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教授金坛刻纸的雕刻技艺并卓有成效。如常州金坛白塔小学将刻纸技艺融入美术教育,由专职老师执教。学生的刻纸作品在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中获奖,白塔小学被命名为金坛刻纸教育培训基地。④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应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教学体系,激发青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将刻纸技艺融入素质教育中,使学生对金坛刻纸这一传统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将是金坛刻纸创作队伍不断扩大的后备力量,青少年将了解并传承常州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加了解并融入自己所处城市的文化底蕴,恢复民间刻纸文化的技艺,培养学生对常州的热爱。
作为优秀的手工制作技艺,金坛刻纸所需的工具只有刻刀、纸与刻板,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并掌握这门技艺的相应条件。但是,想要学好并传承优秀的金坛刻纸技艺,是需要系统学习和专业技术指导的,所以,学校可以引进技艺高超的刻纸艺人带领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
综上,利用优良的学校学习环境和资源,将金坛刻纸渗入素质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推广,既符合金坛刻纸技艺的学习规则,又能够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展开和金坛刻纸的保护与传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基于金坛刻纸面向的主要对象为素质教育阶段的广大的学生群体,所以在传承和发展的策略探究上也需要符合学生群体的接受范围。
金坛刻纸最初是作为传统节日时的装饰性挂贴物而流行于民间,因而,在传统节日时举办相应的刻纸活动既是继承以往的民俗传统,也是发展刻纸文化的好机会。刻纸可以烘托节日气氛,表现节日的欢乐场景。可以通过刻纸比赛、展示或销售,来表现节日主题,不仅展现刻纸魅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既宣传了金坛刻纸之美,也使人们更加了解金坛刻纸,使金坛刻纸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甚至和节日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里笔者强调的是多以实践操作尝试等使民众参与到刻纸创作中来的形式开展活动,即开发金坛刻纸的DIY消费市场。
1.民众消费心理动机的变化“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心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消费或被动娱乐消费,而希望通过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体验”⑤。通过自己参与雕刻,参与者能过获得休闲放松,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赠送给他人表达心意。使得金坛刻纸可以作为DIY的消费产品而推广。
2.组织DIY刻纸的可行性上文介绍过金坛刻纸具有工具易获取、入门容易等特点,表明对于组织DIY金坛刻纸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推广是具有优势的。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有过良好的培养,对于金坛刻纸的简单的入门技巧也是容易把握的。如果结合学校开设的有关金坛刻纸的相应课程,学习运用起来更是游刃有余。这也激发那些对金坛刻纸感兴趣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行,追求精益求精。
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金坛刻纸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现代传媒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金坛刻纸文化是其传承和发展的创新性途径。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的优势。⑥利用新媒体宣传金坛刻纸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金坛刻纸的相关最新消息可以通过新媒体迅速地传播,第一时间到达人们的手机上、网络上,人们可以获得关于金坛刻纸的最新动态;第二,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借助手机微博、微信等方式,十分方便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金坛刻纸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三,新媒体提供的交互平台为金坛刻纸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创造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更新着金坛刻纸的相关知识与资源、经验。
有以下几个具体措施可以借助具体的新媒体技术来传播金坛刻纸文化:
1.搭建金坛刻纸的学习网站有关金坛刻纸的相关知识及雕刻技艺等可以录制相应的视频综合成系列的教学课程放在学习网站上,这样学生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与同好、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同时也可以利用直播技术有规律地更新金坛刻纸的创作,使参与学习的成员了解最新的创作。
2.开发金坛刻纸文化的社交应用软件通过微信等依托网络移动终端的社交型应用软件,建立金坛刻纸文化的交流群,即时推送相关资讯,实现金坛纸刻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目标。
3.开发相应的APP这是面向广大移动设备用户而采取的措施。对于传播金坛刻纸这一传统技艺,要求APP在开发时要系统地搜集并整理相关的知识,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数字资源库,并能构建相应的互动学习平台,同时对于金坛刻纸最新的动态要能够及时地反映到APP上,及时地传递给使用此APP的受众。
金坛刻纸要想回归大众就必须要以创新其形式,不变其本质的特殊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是连接传统的刻纸技艺与现在时尚设计的桥梁。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称,它是指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特色、整合学科知识、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⑦成功的文创产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系列文创产品,是将现代物品与博物馆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金坛刻纸这一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也可以尝试与现代产品相结合,借鉴成功的文创产品的理念,达到活态传承,创新利用的效果。
1.加强对金坛刻纸的系统的研究和全面的把握传统的金坛刻纸技艺则是文创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想要开发出成功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前提是要深入了解金坛刻纸文化,把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再与现代商品进行完美对接。这就需要相应的设计团队走进金坛,对金坛刻纸进行系统的研究,走进金坛刻纸的历史与现在,才能看见金坛刻纸的未来。
2.结合传统文化创新新元素结合传统文化创新新元素,这就要求文创产品既要保护原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又要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从而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接受。这可以从金坛的文化生态、产业形态和空间环境等方面着手,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文化科技等新生力量为金坛刻纸的艺术风格、创造素材、技艺流程等注入现代流行元素,加强其艺术性和实用性,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3.结合其他艺术门类为金坛刻纸增添新活力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即满足产品的多样化与艺术的交融化。所谓术业有专攻,结合其他艺术门类进行的创新对创新设计者是具有极大的挑战的。这意味着不仅仅要对金坛刻纸艺术有深刻的了解与把握,还要能够放眼其他类型的艺术,经过整理、删选、比较、匹配等一系列的过程,寻找能够与金坛刻纸相结合的艺术,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需要创作者跨专业进行交流沟通,发散创新性思维,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为金坛刻纸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增添新的活力,达到双赢。
综上,笔者在客观分析了金坛刻纸的历史渊源与现今的发展趋势后,发现主要面向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进行金坛刻纸文化传承最为合适,并提出在传统节日时举办DIY刻纸活动、利用新媒体宣传刻纸文化、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走向市场这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措施,来探究金坛刻纸如何在当今时代回归大众文化。
① 吴建华:《金坛刻纸教学初探》,《教学心得》2011年第11期,第143页。
② 叶舟:《传统社会节日民俗的多重内涵:以明清时期云溪竞渡为例》,《民俗研究》2011年第1期,第252—253页。
③ 司马周:《论传统民俗文化的变通——以江苏传统民俗为例》,《求索》2010年第12期,第69页。
④ 薛晓霞:《金坛刻纸在教育中的传承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第13期,第132—136页。
⑤ 郑秋莹等撰:《是单纯享乐还是自我实现?顾客参与生产性消费的体验价值》,《心理科学进程》2017年第25卷第2期,第191—200页。
⑥ 徐惠:《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传统文化普及方式》,《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11期,第179页。
⑦ 王巧星:《关于文创设计传递本土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点思考》,《大众文艺》2016年第22期,第252页。